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欣 《山西老年》2012,(10):24-24
1934年9月是决定干部长征去留的关键时候,项英、陈毅等人因工作需要和患病、负伤的原因,被决定留在苏区。但是,博古等人带有强烈的宗派倾向,他们利用确定中央高级干部走留名单的机会,尽量将他们认为有“右倾”错误、不执行中央路线的人,如瞿秋白、何叔衡、毛泽覃等都留在了苏区打游击。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中央红军的主要创建者、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信的毛泽东,博古、李德最初也不打算让他和中央机关、红军主力一起转移,并在9月中旬把毛泽东派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但他功高不自居,德高不自显。他一生把功劳归于党,归于毛主席,归于战友,归于广大工农兵和知识分子。朱德的一生就是为捍卫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为实践毛泽东正确路线而奋斗的一生。自从1928年和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以后,朱德真诚拥戴毛泽东的领导,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两人并肩作战。1932年,“左”倾领导人在宁都会议上撤销了毛泽东在中央红军中的领导职务,遭到朱德和周恩来等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的长征,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兴起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的序幕。那么,红军长征前有无准备呢?我认为,一方面王明左倾路线领导人在退却中实行了逃跑主义,没有在广大红军干部战士和根据地群众中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动员;另一方面长征前中央领导核心已有打算,并在政治、军事、物质上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当然这些准备对于一次战略大转移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毛泽东对长征主体的认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之后,在毛泽东的意识与话语叙述系统之中,一直将长征和红军主力的大转移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将中央红军视为长征的主体,并不包括此后红二、四方面军的北进与会师。晚年毛泽东逐渐修正和改变自己以前对长征主体的认识与界定:长征是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不单纯指中央红军的长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长征史研究范式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过于偏重中央红军而相对忽略红二、四方面军的“偏荣偏枯倾向”,进而以红军三大主力为主体,重新建构完整的长征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成为核心的历史背景有五个方面:一是其时其势的迫切需要,危如累卵的军事形势下,迫切需要有这么一个军事领袖率领红军走出困境、取得胜利;二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以及长征以来的正确军事主张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天才正是中央红军迫切需要的军事领袖的不二人选;三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支持;四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批判"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不提"左"倾政治路线错误,易于被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左"倾政治错误的广大红军指战员所接受;五是中央红军电台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去除了受王明等人影响的共产国际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红色闽西行     
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八万六千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二万六千多闽西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相似文献   

7.
长征之初,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致使党和红军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中央红军的长征之路走到了最危险时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党的建设,改变了中央红军被动的局面,为红军胜利完成长征,重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出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前后毛泽东的主要思想就是反对左倾路线,主要集中在反对左倾军事路线。一、左倾路线给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二、遵义会议前毛泽东遭受左倾路线的迫害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主要表现在赣南会议、宁都会议和中央苏区反罗明路线。三、遵义会议前夕,毛泽东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团结中央领导一起反左倾路线。四、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对李德、博古等人反第五次"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汝城"扩红"150多人,在宜章至少"扩红"900多人,在临武、蓝山、道县、嘉禾、江华、永明"扩红"约900人,在湖南"扩红"总计约2000人,取得较好的成效。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取得较好成效,原因主要在于: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很大,群众基础好;党和红军日益重视"扩红"工作,较好地组织、推动了"扩红"工作的开展;红军广大指战员更加重视开展宣传工作、群众工作,积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模范遵守纪律,注意给予群众利益,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认可度;地方党组织大力协助红军开展"扩红"工作。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湖南"扩红",进一步扩大了党和红军在湖南的影响,增强了中央红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为此后在贵州"扩红"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而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扩大、保存有生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经过短期休整,在毛泽东等统率下,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重新采取前四次反“围剿”中有效的战略战术,在川滇黔边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为红军长征开创了胜利的道路。 一九三五年二月上旬,中央红军一渡赤水抵达扎西(今云南威信)后,中革军委以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名义发布了《军委关于各军团缩编命令》。《命令》规定:“一、三军团部应依颁布的新编制改编,其多数人员应尽量补充到战斗连中去,其一部分经过宣传与选拔可成立游击队在地方活动”。游击队成立后的任务是:加强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牵制和打击敌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护和安置红军伤病员;在川滇黔边建立根据地。经党中央批准,军委抽调徐策(三军团六师政委)、曾春鉴(六  相似文献   

11.
1936年春,春寒料峭。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仅4个月的中央红军,就进行了渡河东征的壮举。处于蒋、阎军队合力“围剿”之中的红军,何以箭锋一转,决意东征呢?其实,这正是毛泽东的一着高棋,也是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的又一大手笔。蒋、阎南北夹击,毛泽东果断决定:渡河东征,进军山西,北上抗日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红军。于是,一面逼迫张学良的东北军及陕甘宁的其他国民党军队由西安向北“围剿”红军,一面电令阎锡山出兵陕西,由北向南进逼,形…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战胜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今天,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早已举世闻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长征”一词和“二万五千里”路程是怎样产生和计算出来的。目前,大多数史著和历史学家都把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苏区称为“长征开始”,但事实上,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不是一开始就叫“长征”的,将当年红军的战略转移统一称之为“长征”,这是后来的提法。1934年10月,…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提出和确定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1933年“福建事变”时毛泽东提出建议,1934年5月中央初步讨论决定实施,并得到共产国际同意。至于转移方向,先是毛泽东提出向江浙皖赣转移,尔后提出向湖南中部转折,至9月初决定向湘鄂西转进。为此,中共中央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和红六军团西征,“调敌”“探路”;选择突围方向;加强对粤军陈济棠的统战工作;对红军进行整训与粮弹的补充;制定详细突围行军计划;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逐级下达战略转移指令;等等。这些准备工作,保证了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刘建 《中华魂》2014,(24):10-12
80年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8万名工农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了革命战争的新局面。这其中,朱德同志在红军长征出发前后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英雄史篇。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对于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在中国工农红军准备长征过程中和长征初期,周恩来担负着我们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职务。当时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还是遵义会议前中央“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军事指挥“三人组”成员之一。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  相似文献   

16.
开国上将杨至成是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央苏区时曾担任红四军副官长、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红军长征时,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担负起为红军筹集粮款的任务。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钱,占领了贵州黎平县。党中央准备在黎平县召开政治  相似文献   

17.
据《统帅毛泽东》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他一生中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毛泽东为何如此看重东固?提起"井冈山会师",人们都熟知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实现会师,不仅正式  相似文献   

18.
享有"红军之父"美誉的朱德,一向被党内外、军内外尊称为"朱老总"。他虽然贵为三军总司令,却性情温和、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从不吹胡子瞪眼训人。然而,他在长征中却几度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遵义会议上,声色俱厉追究临时中央的错误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方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建了地跨赣南、闽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军对根据地的四次“围剿”。创造了“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的、世界各国从来没…  相似文献   

19.
80年前,他参加南昌起义后,行军途中肖克背过他;在井冈山,他是朱德的通信兵,给毛泽东送过辣椒;他亲历过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直罗镇战役中聂荣臻帮他疗过伤;平型关大捷后,他跟随罗荣桓参加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国后,他当过粮库保管员;离休后,担任过县人大代表。他就是现已96岁高龄的老红军——朱俊才。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历史问题。在现行的出版著述和报刊文章中有不同的几种说法,一说是“为了北上抗日,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二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党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指挥下,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