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儒家音乐思想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审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音乐观和儒家集大成之作《乐 记》,并由此顺流而下,全面观览,去伪存真,我们就可以正确地把握儒家音乐思想对后世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正确地继 承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的哲学美学观对中国音乐审美观念和风格的形式发展有重大影响,儒家音乐思想是入世的,道家音乐思想是出世又入世的,儒家主张"乐以载道"、"乐与政通",道家所长"大音希声"、"通神养生";儒家追求"中和、善美",道家追求"自然、希声",儒道互补的音乐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绵延不绝的民族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部分,儒家通过《乐记》诠释了音乐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儒家通过音乐教化世人改良政治的理念。但音乐本身的政治功能和教化效果在儒家的诠释中被不恰当地夸大了,不仅误导了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演化,而且对音乐本身的发展造成了比较消极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音乐的本质属性,将音乐与人性道德社会政治的影响关系厘清主次轻重,才能认识到音乐应当如何正确合理地发展,才能认识到国家政治应当如何理性平衡地运作。  相似文献   

4.
孔子在礼备乐和的传统社会文化模式中,把音乐的安放与以个人修身养性、安生立命、合乎“众乐”的礼教相融相生,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善”、“仁”、“和”不仅是对伦理思想的提炼亦是对音乐法则的普遍抽象,本文拟从孔子的礼乐观、乐论和乐教三方面论证孔子音乐思想的伦理价值及音乐伦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6.
论欧阳修的音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深受历代儒家音乐思想的影响,极为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在政治和教育中的教化作用。他崇尚古雅,排斥新声,讲求中和,以平心正体,修身养性,实现君子以成,天下以宁。他推崇《周礼》,积极倡导恢复礼乐,并将礼乐制度与治国安邦联系起来,用礼来规范社会、约束人民的行动,用乐来教化民众,从而为整个国家一统的政治思想服务。强调以《周礼》为本,唐朝为范,但又不主张盲目崇拜,认为当政者应当有所选择。对民间音乐,他有着积极的态度,不但用诗词描述和记载一些风俗习惯,而且还主动参与各种民间音乐活动,并利用民间音乐进行创作。欧阳修虽然始终没能脱离儒家礼乐框架,但其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疑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曹操突破了汉代以来注重音乐政教作用,忽视音乐审美娱乐功能的儒家音乐思想。他在继承雅乐传统的基础上,重视音乐的抒情功能,强调音乐娱乐性及个体感情的抒发,注重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法、墨、道及游侠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被援引入曹操诗、乐创作中。曹操独特的音乐思想对后世文人音乐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秦两汉文献中出现的“节”字,基本意义为“节乐”与“和乐”,同时还兼有“乐章”与“乐器”之意.“节乐”是实现“和乐”的前提和条件,“和乐”是“节乐”的结果.“节”的这一基本意义与音乐美学中的“中声”、“和”等概念范畴共同指示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方向大致形成于春秋末期.“节”的音乐内涵实际上处于传统音乐美学的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9.
儒家音乐观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音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重和合、追求中和之美、重人格修养而不重表演、重情感而轻技巧的特点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儒家音乐观的局限 ,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相对地较不重视对音乐本体规律的研究 ,使中国音乐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独立性和发展不充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道教音乐美学思想有着一个清晰的流变过程,最初从“巫乐”中脱胎,重意轻声,追求天人舍一的境界,具有宗教神学的鲜明特色,自南北朝始,寇诔之清整道教“以礼度为首”,陆修静建立完备的斋仪体系“九斋十二法”,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要,道教音乐从内容到形式都完成了向统治阶级的儒家礼教靠拢,到了唐代与“礼乐”交融,道乐始真正兴盛于礼教社会。  相似文献   

11.
《乐记》在孔子之前和孔子及儒家的"中和"之美思想基础之上,多层次论述了乐的基本审美评价准则——"和",将"平和"之美作为乐的最高审美价值取向。但是《乐记》所追求的平和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是纯粹的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取向,而是与礼密切相联,具有深厚的礼的意义。本文试探讨《乐记》追求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音乐的表达要素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中国古代音乐更有其自身的特色,中国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中华民族从音乐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感受到了音乐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启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礼义之邦”,其实中国也是礼乐之邦。因为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以礼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的同时。也很注重以乐陶冶人们的性情,引导人们去恶从善,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在教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艺术实践的影响却是极其有限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未给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契机。而这一思想的禁锢,最终也未能挡住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成长。由此可见,笔者认识到,一种音乐思想的提出,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社会的眼光,世界的意识,在传承与借鉴中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民族乐派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直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在对待民间音乐素材上,两个时期民族乐派的态度和方法是不一样的。19世纪民族乐派将民间音乐素材"规范"和改造,使其符合浪漫主义专业作曲技法的原则;20世纪民族乐派在留声机、录音机等设备帮助下,较完整地采集到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这些民间音乐不仅被直接用于音乐创作,而且也成了20世纪现代作曲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从古至今音乐与心理、音乐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引申出音乐治疗学产生的缘由。从音乐自身、音乐疗法的机制及方法谈音乐在医疗中的应用,结合中国"音乐治疗学"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音乐美学历史发展受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和西方"道成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可谓是哲学问题先行。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乐"在其不同历史时期是与和、礼、否定音乐、自然、艺术之象相、感性经验、嗓音发声、乐器发声、人情、人的精神境界、人的听觉感官等理念相关联,由此可以概括出和乐、礼乐、非乐、天乐、至乐、艺乐、美乐、声乐、器乐、情乐、心乐、官乐等范畴和声、音、乐(yue)、乐(le)的元范畴;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美学史中的4个转型:(1)古代转型在乐象与哀乐;(2)近代转型在琴况;(3)现代转型在上界;(4)当代转型在临响。中西方音乐美学的早期理念相似,并不直接与音乐的艺术特质相关联。在西方音乐美学史的若干理念中,音乐的多重含义、功利性作用、伦理和认知的作用、教育作用、自由创作和音乐的高度专门化以及规则在音乐中的技术意义都得到了凸显。事实上,中西方关于音乐的美学理念,并非绝然不同的两个东西,就本质而言,有许多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使传统的调性音乐走到了尽头,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列音乐,后来又被其他作曲家继续发展为整体序列音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简约派音乐,摆脱了西方音乐追求戏剧性高潮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音乐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乐论的正统,他强调"乐教"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感化影响人们的心灵,可以易风俗、善民心.文章试图从儒家的"以乐育人、以乐树仁"的美学思想论述入手,分析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儒家美学思想的关系,阐述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目前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素来就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乐"与礼、射、御、书、数并称"六艺"。我国现行高校音乐教育已逐渐从"应试"走向"素质",成为培养社会音乐文化人才的主要基地。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教学呈现多元化趋势,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学生能力和素质。本文以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类专业为例,从传统音乐文化、地方音乐文化、交叉学科、舞台实践等方面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学生素质拓展教学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