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燕 《管理科学文摘》2009,(18):224-226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个体成长发展最先受到熏陶的环境。家庭中的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家庭教育这个角度,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价值观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对青少年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铁凡 《经营管理者》2011,(2X):304-305
本论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意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1)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已婚家庭。(2)少年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3)大多数犯罪青少年来自于最低的社会经济阶层;(4)约三分之二的少年犯来自于人数超过7人以上的拥挤的家庭;(5)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越来越多的父母需要更多的社会经济支持,和提高他们为人父母的能力,以充分应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霞 《科学咨询》2007,(12):24-24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个人的成长,也会促进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的成效,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责任者,因此,父母自身的素养、所持的教育理念、采用的教养方式就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许多临床经验证明: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可追溯至幼年.由于我国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家庭结构与养育方式的改变,家庭居住环境的封闭性,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家庭里父母对儿童是重智力培养轻心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夫妻离异的增多,婚变已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家庭离异给整个社会生活笼罩上了的阴影,自幼缺父或少母的儿童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某种情况下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也是有利的,关键是父母对离异的处理.已有的研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上,本文将对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丹 《决策与信息》2010,(10):67-67
从社会交换的视角来看,民主型教养方式如果只停留“单向社会化”层面,还是会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过渡到高层次的“交换”型家庭教养方式,才能实现“神形兼备”而非“形似神离”的民主教育。高层次“交换”型教养方式从具体刺激手段的运用中脱离出来,强调亲子间的互动是双向社会化的过程。家庭教育应保持开放的状态,与学校和社区系统经常交换信息,吸收科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儿童学校恐惧症属于儿童情绪障碍,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心理障碍,会阻碍儿童进行正常学习生活。本文通过对儿童学校恐惧症成因与对策的诸多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抓取并分析,从不同的方法与研究路径等归纳总结,最终提出中国学界对于儿童学校恐惧症的研究聚焦于家庭教养方式和认知疗法,西方学者则强调家庭功能和药物治疗。此外,本文提出了关于儿童学校恐惧症成因与对策的前瞻性视角,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学界可增加相关纵向研究与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加入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只能留守在老家,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有效监护的孩子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孩子的状况如何呢? 镜头一: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方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随之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监管,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今好多教师感叹学生难教,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家,学生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光靠学校教育难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对学生教育应做到"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履行好各自应尽的责任,学生才能有序、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杨玲 《科学咨询》2010,(14):17-17
近年来,由于夫妻离异的增多,婚变已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家庭离异给整个社会生活笼罩上了的阴影,自幼缺父或少母的儿童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某种情况下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也是有利的,关键是父母对离异的处理。已有的研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上,本文将对家庭离异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所谓的正常儿童,是指那些在父母陪伴、呵护、关爱之下健康成长的儿童.社会中的孩子们都希望自己是这样的,这样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但实际不是这样,社会中还有一群特殊儿童,他们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杨怀 《科学咨询》2013,(2):25-26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监护体系,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但留守儿童的教育又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家庭”排在塑造儿童六大因素的首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人始于家庭而融入社会。人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塑造人至关重要。从小学教育起,学校就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在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个性、情感、道德行为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社会问题,应当得到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家庭配合管理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盘如华 《科学咨询》2003,(10):22-22
在传媒影响日益膨胀,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因素?是家庭、学校、社区还是大众传媒?有调查表明,家庭教育环境仍然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导因素,而这一点恰恰为时下的许多父母所忽视.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三农问题"的并发症。留守儿童问题是寄生于流动人口的一个社会问题,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关于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多从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的视角出发,但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较少;第二,研究多以现状描述为主,缺乏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身体健康影响的深入研究,尚不能从现有研究中明确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具体作用路径。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乡镇,对其留守儿童身体健康进行研究,并同全国其他农村地方针对留守儿童的政策进行比对比分析,分析各政策的利弊,并通过研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对政府为提高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而制定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物欲化和严重暴力化的特点,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其中家庭系统的影响力最大。对此,我们从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社会化功能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此期待在家庭中能够建立正确的亲子依恋关系,这也是能够预防、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理想目标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成才,家庭的教育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昔孟母断机杼教子,使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儒家大师;朱德为中国人民的事业艰苦卓绝奋斗一生,离不开他的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林茹 《科学咨询》2024,(2):106-109
为探讨大学生压力源、父母教养方式、感知教师支持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使用了大学生压力源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感知教师支持量表和学业倦怠量表,最终获得41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压力源与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学业倦怠均呈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与学业倦怠也均呈正相关;感知教师支持与压力源呈负相关,但与学业倦怠无显著相关关系。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分别在压力源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