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精神的可说与不可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东屏 《河北学刊》2004,24(6):20-23
民族精神的话题有可说与不可说之分。一般民族精神是可说的 ,特定民族精神是否可说则不能一概而论。特定民族精神有实然层面的谈法与应然层面的谈法。在实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既是不可证的 ,也是不利的。在应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则没有以上问题和顾虑 ,既是可说的 ,也是有利的。所以 ,我们最好只在应然层面谈论特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屈原列传》说:"屈原者,名平."可是《离骚》中又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自古注者,率以屈原的名和字讲说,虽有小名小字、笔名的解释,乃是以今释古,想当然的说明.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上句"肇锡余以嘉名","名"旧解作人名,大误.按名,美誉、嘉奖的意思.《札记·表记》"先王谥以尊名",注:"名,声誉也."《荀子·正名》"无势列之位,而可以养名",注:"名,令闻也."令闻意即声誉.《卜居》"将游  相似文献   

5.
屈原及其赋始终是文学史上的sphinx之谜。资料匾乏,有很多问题一时难以理清。譬如,屈原是否嗜酒?就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以往主张屈原是个酒徒。①看来,这个认识并不确切,值得重新考虑。研究屈原及屈赋的资料是屈赋真品以及《史记·屈原列传》等有限的文献载录等。屈原是楚王室的本家,如《史记》本传言,“楚之同姓也”。《史记》“正义”云:“屈、景、昭,皆楚之族。”楚王族以嗜饮著称;我们的诗人屈原的情况如何?说楚王族嗜酒,史有实证。《史记·楚世家》称楚王族的族姓为“聘”(女尔人自穴熊、恐熊而下,楚君名前多…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怼”、“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怼”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封建时代对原原的塑造。现当代,屈原形象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又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最终以爱国主义诗人的形象被当代文化所接纳。  相似文献   

8.
殖民文化是一个政治性、范畴性、民族性很强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发生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也是东西方话语体系和话题体系相互交错和影响的一种文化运动.因此,在世界文明日益呈现多样性、国家和民族文化之间互相开放和吸收的现代社会历史环境下,对殖民文化问题如何认识,如何界定,如何采取科学的战略和恰当的对策,便成为思想文化战线一项重大的、特殊的、长时期的理论课题和复杂任务.特别是在坚持文化的开放意识和民族精神相一致的问题上,要有精心的思考和精当的战略,不可出现大的偏向.  相似文献   

9.
论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兼评“广东无文化”说李权时如何看待广东文化和评价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历史上,就有“广东无文化”一说,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论丛》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评。历史延续到今天,这个问题还继续争论,有人...  相似文献   

10.
从“诗言志”到“发愤以抒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其中《周礼》中的“六诗”和《诗大序》中的“六义”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屈原“发愤以抒情”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司马迁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丰富了“发愤以抒情”的文艺思想,司马迁以后,继续运用“发愤说”考察中国文学实绩的是刘勰。延续司马迁、刘勰等人的余绪,屈原“发愤说”的文艺思想受到后世的普遍关注。真正拓展“发愤以抒情”内涵的是韩愈和欧阳修。在遵循屈原的思想路线时,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与“文穷益工”的理论主张,欧阳修提出了“诗先穷而后工”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精神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为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而作孙利天(吉林大学马列部主任,教授长春130023)从世界哲学的视野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可以见到人们的普遍社会心态或民族精神的深刻变化,海德格尔所说的一个“科学技术世界”...  相似文献   

12.
西南联大忆旧——兼论“西南联大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诞生在大西南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西南联大 ) ,一共才生存 8年 ,宛然“坛花一现” ,转瞬之间 ,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它的流风余韵迄未衰歇 ,它的魅力仍在吸引着千万颗心。现在仍有不少大学生一谈起西南联大 ,就油然生出一种景仰向往之情。以我个人来说 ,在青年时代曾读过三个大学———北平辅仁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四川大学 ,但是其中最使我怀念不已的便是西南联大。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 ,西南联大的旧事仍不时地从记忆的深处浮现在我的脑际 ,萦绕在我的心头。这是因为西南联大对我的影响太深了 ,它在我这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灵感”说的唯物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的前期准备阶段、灵感袭来之际的接受阶段以及灵感降临之后的延伸与规整阶段,灵感说所彰显的本土化特色,与中国农业型社会文化传统有着必然联系.在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视野中,尊重中国古代灵感说的理论价值,是客观而全面地解读中西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那么,它们在这种既区别又联系中形成的具体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都是被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但是,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又不是平列的关系,对确定人的本质不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直接地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关系。所以,在宏观社会环境这个层次上,在民族和阶级的联系中,阶级关系决定和制约着民族关系。在对抗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和  相似文献   

15.
尽管柳宗元与屈原相隔千年之遥,但遭遇相同,并深受“骚学”的影响,无论在政治理想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们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有他的独特之处,并对“骚学”有所发展。笔者仅就这种深刻影响与创新发展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繄”字的训释自古以来就有歧义,其根源是未能分清假借与通用这两个文字词汇学上的概念义界,以致说解多带有随遇性和片面性。本文确立了“繄”的四个假借义项,并且在严格定义假借和通用的基础上概括出通用字的四项训诂条例。认为语音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史上的原因,是通用字的启用和废置的制约因素,而训诂条例则是通用字解读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周玲 《船山学刊》2009,(2):57-59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本体论基础是他的“分理”说。在与程朱学的对抗中.戴震用“分”概念的规定,剥夺了“理”在哲学体系中作为最高范畴的资格,重新构建了“理”的性质,并与人的自由结合起来,形成自由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现象,即"心理孤儿"现象.本文从家庭教育角度分析了"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5,26(2):38-41
屈原作品在美学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典型形象的“异采”美。我们读屈原作品,必须紧扣一个“异”字,才能淋漓尽致地感受到作品深层的意蕴美和形式上的创造美。屈骚的“异采”美,是战国后期我国社会审美水平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气质的历史性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兼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优化问题周安伯一所谓民族精神气质,即一个民族共同的基本的精神素质,因此也可以简称为民族气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常称之为“民族性格”。纵观古今,任何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