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社会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试教育把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目的,扼杀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已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强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既尊重历史必然性,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地、整体地推进社会进步;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教育的具体目的上,不是定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高等院校三大支柱之一,它完全有能力为培养具有现代化创新素质的人提供最佳服务.  相似文献   

4.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体论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现实性、理想性、相对性的特点.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文化建设、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工程 ,是全党和社会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我国从 8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时至今日 ,仍然存在诸多缺陷 ,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所谓素质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 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次做出了科学阐述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师德建设的加强。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认同的形势下 ,近年来又常常听到许多同志发出感叹 :素质教育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 ,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 :一是历史传统的因素。我…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最终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培养和塑造的人才平面化、单一化,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现代素质教育"以人为中心",通过锻炼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实施和完善素质教育,培养出新型的"现代人",必须实现从传统教育的"以知识为中心"向现代教育的"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作用不可替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科研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最终目标.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具备优良品质、突出才智、坚强意志,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性劳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本体论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现实性、理想性、相对性的特点。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文化建设、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校园更应该走在全社会前列.构建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全社会专门的、唯一的培养人的事业,既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又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只有以育人为本,把培养人作为其根本使命和永恒追求,才能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教育工作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为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非简单的包含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两大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是关键,是根本.从"全面发展"思想到"全面建设"的目标,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洞察国情的新思维、新观念,表明我党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在新形势下促进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各地正按照中央决策,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地方甚至陷入误区.具体表现为十"重"十"轻":重强化轻改革,重维稳轻根本,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内容,重标准统一轻条件差异,重全面控制轻激发活力,重政府责任轻社会参与,重权力延伸轻村居自治,重现代技术轻群众工作,重属地管理轻上级责任.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正开始一场重大的革命,正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又一重大决策.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两全”,以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并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其优良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因此,教会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等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在实现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中,班主任工作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指针.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协调共进、和谐统一、全面建设的主体思想,充分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快速、持续、健康地推进南京地区的发展,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