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战略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天津经济和社会进入崭新发展时期。天津港今后的发展对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中举足轻重,天津港经过近十年跨越式发展,已具备了一流大港的功能,而当前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加快天津港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内外环境及设施,提升服务,提高效率,尽快铸就国际一流大港水平,使天津港成为我国渤海湾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天津房地产市场逐步向以市场主导、竞争开放的运行模式转变。当前住房市场存在的价格偏高、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是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培育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预计在“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房价与收入、住房销售与租赁价格、高档与中低档住房供应数量、自住购房与投资购房等各种比例关系将会逐步理顺,房价水平变化将会趋于平稳和理性。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社会》2011,(1):20-20
据悉:“十一五”期间,新疆招商引资连年突破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到位资金4153.9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年均增长23.47%;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4%,比“十五”提高9.34个百分点。2010年,“投资开发新疆”成为全国经济热点之一,全区当年引进到位资金1247.61亿元,较上年增长28.46%,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青海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我省投资与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和周边省市相比,近几年投资增幅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规模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地位息息相关,在经济运行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拉动经济增长。“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期间浙江国税税收的特点1·浙江国税收入“十五”期间跳跃式增长。“十五”期间,浙江国税系统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征管措施,狠抓基础建设,强化源头征管,既促进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十五”期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轨迹的深入分析,以及与全国各省(市、区)位次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十五”期间四川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在,也正是四川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打开制约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找到推进四川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实破口。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性差课题组搜集了全面、系统反映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近100个指标,比较研究每个指标的位次升降情况,四川全距在6位以上的有17个指标。从指标的位次变化来看,说明“十五”期间四川经…  相似文献   

7.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滨海新区有望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列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三增长极”。为此,我们整理和分析了近几年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经济区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和发展状况,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将是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矛盾凸显期。认真分“析十五”时期经济运行态势,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增长前景,对于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四川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跨越式发展“,十五”计划大多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四川GDP从4010亿元起步,连跨…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前五位。2005年全市GDP366.0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为12.4%,比全省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年均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80.48亿元,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增加值103.6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805元。“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非农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2…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农政策带动下,我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是商洛市发展机遇最多、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商洛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杨市长在他的报告中指出的,也是“十一五”商洛经济发展的综合写照。全市上下坚持项目带动,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建设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社会》2005,(4):25-25
“十五”期间,海东地区教育项目建设总投资达3.52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投资2亿元,增长133%。  相似文献   

14.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工业经济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而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我市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以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目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迎来经济总量迅猛扩张,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投资的强势拉动、工业的强力支撑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十二五”伊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十二五”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随着山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4.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比.2000年增加4254.82元和1271.35元.分别高出全国水平251.79元和675.55元,均居全国第8位。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过程中.不同群体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成为当前各级党政领导重视、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06,(5):51-51
成都市商业地产已出现投资过度的危险,“十五”期间四川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眉山市调查反映农民有三难,关注广安农村经济四大潜在矛盾,“空巢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天津将全面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中心,这就要求我市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当前天津正处于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阶段,部分产业已形成较强的集聚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深入分析天津产业集聚状况,研究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对于“十一五”时期推动天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2006年1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之后,全国形成了推进自主创新的热潮。天津在“十一五”期间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