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这一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和发挥,而他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战争所作的周密系统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个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光辉范例。 所谓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就是要在思维中正确地反映具体事物。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都是具体的。什么是具体?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既包含事物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又包含这一事物同它存在、发展的客观条件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也就是《矛盾论》中说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在其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只有认识具体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不同质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的提出不仅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的本质特征,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从何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入手,论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本质问题上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优雅》2010,(7)
非创作不能活 生命需要表达,陈小丹的表达方式是创作,2000年前主要画油画,2000年上海有窑后,才如愿以偿转做雕塑."以前一直想做,不过没条件,烧制个作品要跑到宜兴."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谈到认识深化的过程时曾经指出:“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这里所说的“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的认识,在认识过程的发展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仪元 《社会科学家》2006,3(3):165-168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是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但是在许多理解,甚至教科书中都存在两大缺陷:一是机械性,把否定理解为全盘的否定或抛弃,把他物否定和外力否定也视为事物否定发展的形式;二是缺乏对事物否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无法说明事物是怎样通过否定这个环节实现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的。本文通过对肯定、否定及其关系的辨析,说明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而不是外力作用、或他物否定的结果;并通过否定推动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分析说明了这种自我运动、自我否定的现实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值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召开理论座谈会,天津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也专门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这对于今天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到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一脉相承,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现将部分学者的论文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忽然发觉,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空气,是免费的.一个人只要还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可从古到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埋单?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终结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高价值。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哲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为了正确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的内在结构,马克思在写作<1857–1858经济学手稿>时确认了以抽象与具体的辩证法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一辩证法的完整结构包括从现实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环节,前一环节凸显了马克思的历史观,后一环节则将历史观消化并形成了社会批判观.长期以来对抽象与具体辩证法的探讨因没有澄清前一环节的历史性内涵而导致了对后一环节的曲解,并在经济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改革。党的十三大中心任务就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要比较顺利地改革我国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清醒地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社会性质和所处阶段清楚了,改革才有坚实的立足点,制订和执行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才有了根本的依据,最终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理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都未作明确的论述。马克思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具体的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对“人”抽象地摸索了几百年。黑格尔尽管对“劳动创造人”有过某些天才的猜测,但他把“人”归之于“绝对观念”的自我演化,把劳动看作纯精神的活动;费尔巴哈把精神的人恢复为感性的人,并且克服了肉体和灵魂相分裂的二元论,但从根本上说,在怎样认识“人”这个问题上,依旧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则把出发点从抽象的人“移到”现实的人,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世界最有实际影响的思想体系。但是究竟应当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不同思想流派的理论家,对此都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被西方世界称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反对教条主义为理由,提出要不断地“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主张,实际上是要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不同流派的思想去解释、“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如“新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  相似文献   

13.
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发展观的基本问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仍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本文拟就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矛盾,即对立面的又统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列宁也指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毛泽东同志讲得更明确:“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运动本质的科学抽象,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14.
王汉清 《江汉论坛》2006,3(5):20-24
本文从分析矛盾学说的局限性出发,提出了事物趋衡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总是自发地从不平衡状态趋向平衡状态而不是相反,而且一旦处于平衡状态,就会努力地保持这一状态。趋衡性是事物的普遍本性,因此,那种认为相互作用是事物终极原因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相互作用只是条件,趋衡性才是内在根据。虽然人类精神世界也是趋衡的,但是它又具有不同于自然物质世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就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这是革命前辈经过无数次重大流血牺牲所换取的宝贵经验.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展开的历史关头,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之后,我们的党重申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这是非常及时的,完全必要的.因为不这样,改革开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抽象继承法",大家讨论得很久了.这个说法的根本错误,在乎它特别强调什么"抽象意义"或"一般意义",把一些笼而统之的空概念,当作万古不变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是具体的.但是这个抽象继承法,恰好就偏叫我们往那抽象的圈子里面钻.这分明是两条道路,两个方向,两种学风.有一种传统的抽象崇拜思想,似乎认为把道理讲得越抽象越好,越笼统,越不着边际越好.连清初那位大历算学家王寅旭,也还发这样的议论:"古之善言历者有二:易大  相似文献   

17.
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真理的具体性的概念和真理的客观性的概念一样,都是从不同角度揭示真理的本质特征。搞清这个问题,对于端正思想路线,深化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真理所以是具体的,首先因为它反映的对象是具体的。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性与中国革命需要的必然规定.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80年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 通常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的内因和根据,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的外因和条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够确切的。事物之间有本质联系,有些是很深刻的本质联系。事物之间的某些矛盾是根本矛盾。审物之间的矛盾,凡是对于某一事物来说是根本矛盾的,与事物自身内的根本矛盾一样,也是这一事物的根据。一一般哲学著作关于本质联系(内部联系)的论述与关于内因和外因、根据和条件的论述之间存在着不一致。这里试以概括了一般著作有关观点的《辞海·哲学分册》中的几个条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先进理论掌握群众,通过先进理论掌握群众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抽象到具体、由精英到大众、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群众化和实践化工作。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正广泛深入地教育、武装和掌握群众,还要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