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研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成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长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城市民族工作在内容、范围、方式方面均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民族工作应更注重政策环境的建设 ,注重法制建设 ,注重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建立起更有效的机制 ,从而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并保障少数民族应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68%。湖北城市化水平较高,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目前,湖北城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70万,流动人口约20万。近年来,湖北省全面贯彻民族政策法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城市民族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本省特点的省级民族工作部门抓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有各类城市656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东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的比例已从1982年时的9.46%增加到14.27%,西部则从77.64%下降到72.74%。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3000万,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1000万人,大部分为进城务工、学习。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民族工作的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展。工作范围不仅包含城区,还包括了城郊和城市所辖的县和农村。服务对象从主要是少数民族户籍人口,扩展到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许多大中城市还承担有对口帮扶民族地区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现代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出新的"结构"特征。随着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加,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国业已形成多种城市民族工作模式,在城市民族问题日趋复杂多样的形势下,需要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理路创新,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浅谈城市民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大多是一个地方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人口流动性大 ,社会影响力强。加之现在流动到城市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 ,城市民族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掺杂在一起 ,具有敏感性、辐射性、连锁反应性等特点。城市民族关系已经成为反映我国民族关系好坏的晴雨表。因此 ,研究城市民族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本文将从城市少数民族的特点 ,城市民族问题及其主要内容、特点 ,城市民族问题与城市民族工作等五方面分析、论述城市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各民族交融汇集之地。如今的广东已经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2013年12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并进一步研究部署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并摆在城市民族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举措,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让在粤的少数民族同胞可以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共  相似文献   

7.
许鑫 《中国民族》2014,(2):10-13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各民族交融汇集之地。如今的广东已经成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外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2013年12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并进一步研究部署城市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并摆在城市民族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创新举措,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人口流动变得日趋活跃,民族地区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呈上升势头,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上是汉族聚居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城市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城市.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向东部中小沿海城市流动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东部中小沿海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少数民族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流入决策更多受制于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频繁,区域间的人口互相流动是一大特点。在此之中,少数民族人员这个群体的流动,是比较特殊的。这些人员的流动,给他们自身以及城市发展管理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武汉市青山区某地为田野点,着重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对该群体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人口的流入对城市民族关系带来了较大影响,致使城市民族关系的发生主体与涉及范围增加.在厘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关系的内在联系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对城市民族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不要忽视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两个层面系统解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具体影响,提出应构建应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城市民族关系调控新机制,认为其应该由事前防范预警机制、事中排解应对机制、事后处理弥补机制组成,尤其应重视事前防范预警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春艳 《民族学刊》2022,13(10):1-6, 128
大量少数民族由农村迁移至城市,既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民族工作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能够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并有助于在城市地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有效破解城市治理的难题。应从完善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机制和体制,努力提高城市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关注并及时满足城市少数民族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常住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四个方面去铸牢城市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5,6(6):23-29, 101-102
以成都彝族果商为例,使用2014年度六次入户访谈(采取彝汉双语半结构深度访谈)和抽样问卷的统计资料,针对彝族果商形成的原因及社会影响进行梳理、论证,提出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少数民族管理的可行性建议。少数民族在进入城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非常愿意接受城市营销管理规则和城市人基本权益等常识,然而苦于无处获得有益的信息。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对少数民族外来人口一直滞留于以干预为主的模式。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选择一条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道路,即及时、有效地在萌芽阶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顺利实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少数民族人口增幅长期高于汉族人口的情况下,1990-200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域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口外流、发达地区少数民族高增长等众多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诱因,显然是与经济、交通、区位这三大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黑龙江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与黑龙江省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世居少数民族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相似文献   

15.
就业人口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就业人口的结构,可以了解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结构1、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不合理。从2000年人口普查提供的少数民族就业人口在各行中的分布看(见表1),少数民族就业人口的特征表现为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调整速度慢。(1)少数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偏重,第二、三产业后。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为84.29%,比汉族高10.45个百分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4.48%,比汉族低5.93个百分点;第产业人口比重为11.23%,比汉族低4.52个百分点。说明少民族第一产业人口偏重,…  相似文献   

16.
湖南:推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推荐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湖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大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拥有大量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少数民族村寨在产业、民居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村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11):9-11
<正>湖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全省总人口690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00余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0.23%。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8个。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少数民族在广阔的湖湘大地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古籍。这些古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湖南省城市民族工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峰 《民族论坛》2012,(2):69-72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2011)的数据显示,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少数民族数量正在逐渐上升,且在一、二线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有很大提高。此外,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正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当前城市民族工作也遇到了新的难题与困境,诸如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性加快,教育程度较低,社会权益保障有待完善等,作为民族工作者,担负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任,更应该不断的研究新问题,从而为民族团结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表现之一。基于城市扩张、经济发展、子女教育、民族文化等多重主客观因素驱动,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嵌入城市,在空间转换、社会网络重构、权利获得与身份变迁中,重塑国家、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受文化水平低、社会资本薄弱、上升渠道狭窄、社会排斥等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目前只在居住空间和职业层面实现了市民化,大多数人难以获得市民权利及市民身份。欠发达城市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流入,进城少数民族如何解构与重组自身携带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以更好地实现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融入,需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兰州市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文化及身份认同等方面探讨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针对不同群体的价值诉求,提出少数民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能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是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天津这个多民族大都市而言,全面了解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变动情况更是正确处理城市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为此,我们从宏观总体数量和区县分布数量两个角度,分析天津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增长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