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 1卷 (古小说钩沉、小说备要 )第 65页引录《太平御览》82 9卷《俗记》的一则故事 :王庆孙为襄阳都督 ,后之镇 ,尔时沔中蛮盛 ,断道缚得王去。将还家 ,语王云 :“汝是贵人 ,试作贵人行者。”驱逼不得已 ,王便行。蛮以其贵人 ,不堪苦使 ,令与妇人共碓下舂。鲁迅把这则故事作为梁沈约撰的《俗说》中的一条收入《古小说钩沉》 ,具有很大影响。查核中华书局 1985年出版的宋本影印本《太平御览》第四册第 3 699页《资产部·舂》的原文 ,此段文字中的“试作贵人行者”应当为“试作贵人行看”。不知… 相似文献
3.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与《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联合发起的《老子通》暨老子思想研讨会.于1992年7月4日至5日在长春召开。会议邀请在长专家学者20余人.日本学者金森道尚先生也应邀出席。著名专家张松如教授作中心发言.金森道尚、乌恩溥、刘建国、陈庆坤、吕绍纲、宋敏、王慎荣,张秉楠、李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何炳棣先生提出的《孙子兵法》早于《老子》之说,进行具体考释,比较《孙》、《老》之思想相通处,进一步证实《孙》早于《老》的说法,并论述《老》从《孙》中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一在鉴定和印行文学遗产时,必须经过认真的校勘。因为在一切古籍中,举凡衍文、脱字、讹误或颠倒的现象是经常出现的。所以,每印行一书,历来都十分重视校勘工作。清初顾炎武《日知录》的各篇序言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在初版自序里说:“自少读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此编。”该书再版时又说:“其中疏漏,往往有之;而其书已行于世,不可掩,渐次增改。”顾炎武死后二十来年,他的学生潘来,发现此书尚有错误之处,又“从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而后重印。过了一百多年,即清道光十五年,董汝成为此书“流传既久,刊劂多讹,搜集阎、沈、钱、杨四家校本,并参酌他书,辨正其正误得失”,计收七百余条;次年又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与“避讳”现象相关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老子河上公章句》一书中的“避讳”现象,对该书的成书时期作了结论:认为该书成书汉昭帝刘弗陵之时,更始帝刘玄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即公元前86年至公元23年)。 相似文献
7.
《诗经》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包括:《诗经》之风、雅、颂与语体之口语体、正式体、庄典体的对应性。文章讨论朱熹《诗集传》经学训诂与毛传、郑笺之不同;马其昶《毛诗学》出而“经学不得废”;戴震《毛郑诗考正》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考证法,以及《诗经》三体与《春秋》褒贬所表现出孔子“语体施教”的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楚简《老子》在研究先秦思想史中的作用及价值 ,如何评价早期的儒道关系 ,目前学界还存有不同看法。早期道家虽不排斥和贬损“仁义”,但儒道两个学派的价值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因而二者间的包容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精审,号称善本,是学界使用的通行本,但是其中也偶有误刻现象存在。本文就笔者所发现的六则误刻,多方参校稽考,为之辨明,并纠正北大整理标点本的误读以及校勘之缺陷,藉此以说明校勘古籍应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广泛参校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12.
老子其人的生卒史迹,《老子》其书的作者年代,自有史家详考。这里仅就《老子》这部哲理诗中所提出的“道”,这个哲学范畴的若干含义,略陈管见。因为,对于《老子》的“道”的不同理解,实在已经关系着对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几种古本《孙子》都是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1972年4月发掘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是汉初写本,当是张良、韩信“序次”《孙子》的一种传本,它的发现使我们对《孙子兵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敦煌写本《孙子注》是在曹操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古注的残本,它为我人窥探《孙子》的古本面貌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现存唯一的一部合注本《孙子》书,它保留了宋代末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以前诸注家所据本的版本面貌;《魏武帝注孙子》和《武经七书》本《孙子》都是宋朱服、何去非校订《武经七书》的产物,其中《魏武帝注》避免了合注本注文拼合移动的改订,较好的保留了曹操《孙子注》的概貌。通过对古本《孙子》的比较研究,并参照汉唐以来的古籍引文,可以探明《孙子》书的版本流传线索,校订出一个接近古本原貌的新校本。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校勘精审,号称善本,是学界使用的通行本,但是其中也偶有误刻现象存在.本文就笔者所发现的六则误刻,多方参校稽考,为之辨明,并纠正北大整理标点本的误读以及校勘之缺陷,藉此以说明校勘古籍应在有所甄别的前提下广泛参校与之相关的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