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对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群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路径,这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基于2001-2010年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面板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与金融效率两个指标测量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区产业集群与金融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金融发展对该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正向且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背景,提出应注重培育和发展“两型”产业集群,从提升金融总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产品等方面促进集群发展与升级。  相似文献   

2.
在审视长江上游金融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来研究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构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路径与对策.构建金融中心重点是提升重庆金融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和金融业产业集中度,因此,要建立与金融业产业集群配套的物流基地,构造长江上游地区的市场化、有偿及双边或多边利益调节机制和金融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群的首都金融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金融产业集群不是靠政策导向就能够发展起来的,而是市场长期竞争的结果.首都金融业的优势条件在于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其最大的弱点是市场活力匮乏.首都金融业要真正达到"金融立市",就必须以打造微观金融主体的市场活力为根本来大力发展金融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林业金融是金融业与林业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通过对国内外林业金融研究现状的总结评述,提出了我国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框架。从客户层面的金融需求、微观层面的金融供给、中观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等角度入手,研究林业产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林业金融的需求特征以及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框架等重点问题,以此建立林业与金融的产业共生机制,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四大层面建立金融产业集聚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测度出上海市历年的产业集聚度。研究发现,上海市的金融产业集聚度逐年平稳上升,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最初受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经济的渐趋稳定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金融产业集聚的发展主要受金融规模的扩张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支持可以满足产业转移中的资金空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产业转移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从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的实证分析着手对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进行研究,阐述了示范区发展现状,揭示了现阶段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高、金融创新缺乏等不足,并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最后作者对优化示范区产业转移金融支持提出了健全金融体系、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能为皖江示范区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阜新市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了解到阜新市金融工作新理念有效地发挥了金融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中小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提出夯实基础,明确改革方向,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根据阜新市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情况优化阜新市金融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金融机构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金融带动了云南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基于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融支持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传统能源有限性的日益显著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大力发展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鉴于光伏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通过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构建中国光伏产业金融支持的F-SCP分析范式,即"金融支持(Finance)—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并结合金融支持要素投入与光伏产业发展,进行两阶段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光伏产业的金融支持主体不完善、支持方向不合理;金融支持效率不高、支持要素结构不合理、产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金融支持结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升产业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力量,也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它需要各项制度的综合支持,金融支持尤为重要,融资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评价体系,通过对陕西省高新区及产业园区内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走访调查及问卷调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陕西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体系中,政府支持的评价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一级因素,而银行体系融资、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中介机构服务的融资环境评价水平基本持平,且与政府支持的评价水平相差较多。  相似文献   

11.
金融核心区的培育是提升重庆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以及构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关键因素.在审视金融核心区的概念、内涵和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的必要性、可能性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提出重庆金融核心区的规划布局和总体思路;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探讨重庆金融核心区的培育路径与对策.研究认为,培育重庆金融核心区,要在运筹高端金融商务发展体系、夯实现代金融业发展平台、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合理布局金融产业,促进形成金融业产业集群,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主体结构、强化金融资源共享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金融集聚均已初具规模,两者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群并不断发展壮大,对金融集聚的需求日益强烈。然而,武汉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创新力度不够、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直接融资支持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通过金融集聚,加强金融组织和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在东湖示范区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的环境产业面临严峻的资本形成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的困境,这必然对我国环境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通过金融改进与金融创新,环境产业金融支持成为推进我国环境产业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和基本途径。环境产业“资本形成—投资效率—金融运行”三个角度的分析,梳理了环境产业发展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内生逻辑,为环境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框架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惠金融指标评价体系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标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普惠金融联盟等国际组织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评价体系,仅仅适用于发达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而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的评价体系在阐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时,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基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实情,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考虑指标的可量化,从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使用度、规模度及涉入度等五个维度,15个细化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标评价体系,遴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以江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该普惠金融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将更具可行性和阐释力。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的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2012—2017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反哺绿色金融成效显著,二者已达到良性共振耦合,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发展阶段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阶段到良好协调,并向着优质协调靠拢;第二,上游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已形成了区域内合作机制,产业绿色发展迅速,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自2012年以来上升最快;第三,九省二市绿色金融与产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侧重点不同,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一定差异,但都达到了良好协调阶段。针对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和产业绿色发展二者耦合协调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市场实践,产业金融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环境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向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实体产业循环效能等方面,这更需要产业金融的系统性支持。产业金融的立足点是金融,是金融的一种模式,实体经济是产业金融服务的出发点与终点目标,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和技术逻辑。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目标,同时要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体系内保持健康的流动,形成产业金融资金正向良性循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提升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创造产业金融发展条件,增强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强力打造产业金融发展生态圈,加快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具有缓释传统金融的地理排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和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优势,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由于传统金融自身局限性和数字金融的不完善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新的金融困境。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数字金融覆盖面;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乡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构建数字金融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融合金融生态;重视数字金融监管,有效防控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金融风险;强化数字金融教育,提升乡村产业融合主体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时代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竞争格局改变,科技金融与高技术创新产业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明显。金融资本作为引导、支持创新的关键要素,在摆脱我国高技术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和高技术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金融资本更有针对性的对接高技术发展的产业阶段,有利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水平。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建立科技金融和高技术创新发展指数,运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序关系;构建Stata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高技术产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快速发展期的科技金融的支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呈现同向增长,但上、中、下游的高技术产业对科技金融需求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对科技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性,市场科技金融创新还未能满足长江经济带下游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技术资本化的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长江经济带上、中游高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市场科技金融支持不显著,需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金融工具创新,精准配置与施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其产品往往会以区域品牌的方式而闻名,提到某种产品人们会想到盛产这种产品的企业所在的区域。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形成是产业集群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多属性模糊问题。由于单纯采用模糊评价或灰色评价方法都不能客观、准确的评价,本文利用灰色聚类理论得到指标灰色统计量,构造产业集群国际品牌力的模糊隶属度矩阵,建立了一种灰色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评价更为客观、准确,从而更好地进行我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建设既是中国最大内需潜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基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三维视角研究金融对城镇化的支持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在推动城镇化进程方面是低效的,金融效率的提升是发挥金融体系对城镇化支持作用的核心与关键。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充足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中长期金触机构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农地金融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引导的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为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