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辽宁省文联主席、老作家马加同志根据他的亲身经历,经过长期构思,写出了反映三十年代东北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北国风云录》。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是进行形象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是一部成功之作。本文仅就其语言风格和修辞特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文艺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在运用全民语言描绘形象表达主题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氛和格调。读完《北国风云录》这部作品,总的  相似文献   

2.
读李广田的《画廊集》,会使人得到一种静美的感受,这不仅是《画廊集》,也是李广田早期散文(以《画廊集》和《银狐集》为代表)的特色,本文试就李广田早期散文的静美特色作一初步探讨。首先,李广田的早期散文,表现了田园的和平的静美。李广田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故乡、田园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写乡间的人们。”(《画廊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刻本《清平初选后集》是清初重要的词选集,尤其是研究云间词派的重要依据.宣统年间,此书改名为《词坛妙品》重印,研究者遂多以《词坛妙品》代替《清平初选后集》.实际上,《清平初选后集》具有独立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词坛妙品》存在着诸多区别;二是其中的《姓氏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较为详细的云间词人名单;三是其中的《凡例》与田茂遇《叙》为研究云间词派创作和理论主张的嬗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离骚》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领略楚国瑰奇神秘的巫卜文化的机会,也充分展现出屈原那完全不受羁绊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说,"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正是屈原理想追求最自我的体现。而这一切恰恰反映了屈原生活的时代——楚国的政治现实和民俗风情。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屈原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民俗风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离骚》艺术风格的形成,而《离骚》的艺术风格又反过来促进和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小说家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刻意创新的主观追求。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20世纪爱尔兰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一部兼有短篇小说外在形式和长篇小说主题结构的作品,它在语言上体现了乔伊斯独到的艺术风格。作者采用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解读和阐释《都柏林人》,评价和讨论乔伊斯是如何通过巧妙地运用"同现"复现"破格"等语言艺术技巧,来展示小说这种叙事体裁的艺术魅力的。  相似文献   

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7.
邓晓芒的文学评论集《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从中传达出他对"语言是存在家园"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理解.这种创造性理解首先体现为,邓晓芒对人的痛苦与形而上学的语言意义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的发现;这种创造性理解还体现为,他认为语言建构起人存在的可能世界,使人能从人的自我对话出发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从而成就人作为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是一部全面、细致地反映明清时期山东方言特点的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语料,如:谐音材料;诗、词、曲、口语俗谣等韵语材料和以不同字形同时出现在《醒》书中的别字异文材料等。本文通过这些语音材料来探析《醒》所反映出来的声调现象。从《醒》的语料中归纳出来的调类现象,大体反映出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四声等特点,调值方面体现出阴平与上声、平声与去声相混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薛论道是明代中期的散曲家,其散曲集《林石逸兴》存小令一千首,题材内容广泛,不仅描绘了军旅生活,而且反映出了明代中期的历史特征。在创作中,他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豪放沉郁风格,做出改变当时曲坛创作状况的努力。对其创作成就,历来重视程度不够。对其作品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概括,公正地评价他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引起研究界对其创作特征和创作成就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史诗《密洛陀》是记述瑶族远古社会生活的一部长篇巨著。史诗以开天辟地为内容,描绘出瑶族社会广阔的全景,从多方面反映了民族的审美意识,以粗线条勾勒出民族的历史,反映了民族崇高的道德情操,体现出民族伟大的力量,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本文着笔于崇高美感,对《密洛陀》进行一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其他倡导者而言,周作人对基督教文学,特别是《圣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欧洲文学史》、《艺术与生活》、《谈龙集》、《谈虎集》等多部著作中均有深入的探讨。他的主要观点是:一、《圣经》的中译本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对中国语言的改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二、《圣经》里的牧歌及恋爱诗在中国很少见,可以帮助中国的新兴文学衍出一种新体;三、西方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基本上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五四前后周作人在翻译、介绍、研究西方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同他对《圣经》的研究关系很大,于此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4.
语言各个层面都能够体现出性别差异,在感叹词的使用上也不例外。不同性别的译者使用感叹词的风格不同。从《名利场》两译本来看,男女两性译者在使用感叹词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功能看,两者因强势和弱势感叹词以及疑问叹词的使用而在表达情感的强弱程度上有所不同;从音节看,两者在单音节感叹词的使用情况以及以“啊、哟(唷)、哪、呀”等结尾的双音节和多音节感叹词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在根据内容增添感叹词方面有明显差异。因为语言中存在性别差异现象,在翻译过程中,作为驾驭和控制语言的主体,译者要努力做到雌雄同体,再现原作者的风格和人物语言的形象。对不同性别译者所使用的感叹词的差异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使我们对翻译这一活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莎翁剧作集,由于时代久远,加之后来新出了多个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今天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它.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很多优势和亮点:首先是能再现莎剧语言的幽默诙谐;其次是能弥合莎剧中的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第三是能传达出莎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也反映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由此表明,曹未风先生的译文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历程中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译本.  相似文献   

16.
唐代卢仝的《饮茶歌》是茶诗中的千古佳作。它对宋诗的深刻影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题材的生活化和内容的典故化,审美情趣的世俗化,语言运用的口语化,艺术手法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颠覆和文本对宋人精神生活的辐射上。  相似文献   

17.
<正>成功的艺术形象,毫不例外,总是时代的产儿,凝聚着时代的光泽.正是这样一些从丰厚的时代土壤中孕育出的摩肩接踵的艺术典型,构成了中外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人物画廊.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肖红的《生死场》中的人物,就是各自同中国这个特定历史时代血肉相连的.无论两个作家的生活道路、艺术风格如何不同,也不论两个作家中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人物,其生活情趣,理想追求,以及气度、心理有多大的差异,但是两个作家都忠实于自己的时代,从自己的时代出发,摄取这些人物在特定条件  相似文献   

18.
苏武和金时习的和陶诗《和饮酒二十首》在同题、同形式的和作中所写的内容大部分是不同的。苏武的和陶诸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自己丰富的情感,社会化的印记较浓,体现了借和渊明《饮酒》诗之形式,烧自我块垒的特色;而金时司因为是一个隐返多年的迫民.故在他的《和陶诗饮酒二十首》中,体现了他隐退山林的生活内容以及坚定的归隐决心,因此个人化的特色较鲜。从艺术上来说,两人的和饮酒诗也各呈自己的特点,苏武的和陶诗在质朴平淡的形式之下,蕴含着无比丰富和意味深长的情意;而金时习则以古朴的语言来抒写自己的隐迪生活,努力使诗表现出一种闲静清淡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搜神记》的主要内容是"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这些内容包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巫术文化。在巫术活动中要使用一定的工具作为一种沟通人神的媒介,这种工具一般被称为巫术灵物,也叫巫术实物。大多数灵物是被用于驱鬼辟邪由此而体现了深邃的文化意蕴。《搜神记》中所记录的神鬼巫术故事中运用最多的巫术实物是植物和动物。这些作为巫术实物的动植物体现着中国早期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凝结的文化蕴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人类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