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迫切要求挣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改变现状,寻找新的出路,争取国家的富强前途和民族的独立地位.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浪潮中,资产阶级中下层的代表,即革命派的出现,为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形势打开的了新的局面.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杰出的代表是孙中山.正如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527页)  相似文献   

2.
从民主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正确到失误的过程,即从民主革命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知识分子判定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失误的产生,既与时代环境有关,也潜藏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认识和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之中。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场激动人心的革命运动里,中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在革命中发挥了先锋的和桥樑作用,形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特点。长期以来,由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常常被有意或无意的贬低,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也就往往被忽视。本文仅就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一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在辛亥革命的研究中,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如何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比如对孙中山的研究、对黄兴的研究,都比较详细。但对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和革命高潮时期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研究太少。这部分人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占的比例很大,他们中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为数不少。因此,有必要引起史学界对这批人加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留日学生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7.
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大资产阶级转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革命营垒,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大资产阶级,革命营垒中原有的四个阶级,这时剩下了三个,剩下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包括革命知识分子),所以这时候,中国革命就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当时红军的建立和苏维埃运动在农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逐渐形成。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并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及最终取得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我国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统治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中,尽管汉族资产阶级所提出的“驱除鞑虏”口号的政治影响,曾使局部地区的满汉民族关系一度紧张;但从总的来看,广大受清朝八旗制度奴役的满族人民对革命是同情、拥护和支持的。民国初年由满人主办的《旗族》杂志说得好: “旗人者,前清皇室之奴仆而兼兵士者也,其优于汉人之权利惟在官吏之一途……然也不尽人人能任官吏”,“革命成功而后,旗人奴仆兵士之羁绊解除,出奴入主,义利平均,正为还我自由!”  相似文献   

11.
对于邓演达提出的平民革命的理论,《邓演达生平与思想》的作者(以下简称“《生平》作者”)认为:这种革命的“实质上就是以工农为中心的工农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民族民主革命”。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是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政治理论纲领”。他“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问题”,反而坚持平民革命应由第三党领导,而“第三党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因此,邓演达所主张的平民革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这个观点反映着目前党史学界的一般看法,诸如各种版本的中国现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的阵营是由“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①组成的。如果说李大钊等是这个运动的左翼中坚,那么,胡适应是右翼的代表。这三部分人,“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②胡适当时积极倡导白话文,大胆尝试新诗  相似文献   

13.
然而20世纪由“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后来发生的民族解放运动,造成一种新的历史状况。在社会主义国家,剥夺资产阶级和消灭剥削制度,使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奠定着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在取得国家主权、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也程度不同地通过剥夺帝国主义的控制权、没收帝国主义财产,逐步实行国有化。这就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推行新自由主义,对世界工人阶级、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进行大规模阶级的、民族的复仇行动的背景。“夺回失去的天堂”,就是夺回此前被人民剥夺的国内外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财…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孙中山领导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和建立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中,华侨起了很大的作用。孙中山曾经说过;“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这些革命的华侨、有工商业资本家,也有更名的工人和小工商业者。他们在海外受尽了帝国主义反动派的肮脏气,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一、少年“叛逆”者“性灵”的复杂性瞿秋白出生之时已是上世纪最后一年,中国日渐殖民地化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帝国主义的战神强奸了东方文明的公主……结果,中国的旧社会急遽的崩溃解体……产生了现代式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阶层”。这个阶层中的知识分子都是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冲突、交流、融汇的产儿。他们“背着士大夫阶级和宗法社会的过去”,也接受和发展着民族文化优秀成分;他们从西方文化取得新的滋养,也受其病状的影响。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是我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阶段。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最初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的先进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正是这班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中间势力“中间势力”是一个历史概念,它特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革命失败后的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包括农村富农、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内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有时又单指邓些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政治利益的政党和政治团体。 1921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相继背叛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党南京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工具,中国共产党独自举起革命大旗,领导中国人民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亦从国民党反动派的蒙骗中清醒过来,积极从事独立的政治活动,寻求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中间道路。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9.
1924-1928年间,小资产阶级问题成为国共两党和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国际和中共曾判断,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能接受中共的领导和纲领,因此力图发展出一个能代表小资产阶级并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左派”来领导国民革命;国共分裂后,一些既不认同国民党反共屠杀,又不认同工农武装暴动的知识分子,在论证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探讨;而中共则为确立自身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开始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批判小资产阶级意识,由此将“小资产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分析概念,转化为一个指向内心的意识形态批判概念,开启了中国革命中的政治主体自我反思、自我约束的历史进程,也从一个层面展现出中共政治组织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20.
1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人民革命的需要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也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形成和发展的。中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即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形成的。它们形成时的社会基础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阶层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这些阶级和阶层由于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而有较强的爱国心和反帝、反封建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上,则是爱国反帝,要求民主。显然,它们的这种政治主张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因而,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合作的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