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语言工具论"的强大思潮,它企图发展出一套精密的人工形式语言.伽达默尔认为"语言工具论"彻底误解了语言的本质,而这种误解植根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之中,尤其是柏拉图.柏拉图首先把语言定位为一种工具,从而使语言的本质陷入遮蔽.伽达默尔深刻地批判了这种思想,主张语言与事物是统一的,是通往真理的重要道路,其本质与生命就在于对话.  相似文献   

2.
工具还是存在——伽达默尔语言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常营  金延 《唐都学刊》2003,19(4):30-33
在西方哲学史上,语言问题一直被哲学家们所重视,他们分别从不同的维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和评判.传统哲学把语言理解为一种形式和符号系统的工具,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而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经验的形式,即存在方式,离开了语言,人的理解活动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现实生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韩东屏 《阅江学刊》2023,(2):47-60+172
文化之物作为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有同类异种的存在意味,我们需要面对文化工具的选用问题。文化工具的选用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由文化选用者、选用对象、选用目的、选用手段、选用过程和选用结果这六个要素构成。文化选用者有个人、社会组织和社会之分,三者所涉及的文化工具的选用范围各不相同。文化选用属于价值选择,学界以往鲜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但现实中的实有文化工具选用方式一直存在,共有习俗型、情感型、直觉型和理性型四种选用方式。四种方式各有长短,一般情况下,常用前三种文化工具选用方式,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用理性选用法。以往学界存在的似乎可用于文化工具选用的理性方法各有缺陷,且都缺乏普遍适用性。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理性选用方法是“唯好是用法”。先用使用效果的“有害性标准”剔除同类异种文化工具中的坏文化工具,再用使用效果的质量标准,从留下的好文化工具中,选出最好用的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赵卫东 《学术交流》2006,(7):138-140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以文学工具变革为突破口,然而,五四白话文运动远远超出了胡适等人的语言工具论范畴,从“意图”的文学改良走向了“事实”上的文学革命。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文言与白话是代表两种不同思想的语言系统,五四白话文运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工具运动,更是深层的思想运动。五四思想革命是通过白话文运动来实现的,五四思想革命本质上也是语言革命,即从古代汉语的思想体系转向现代汉语的思想体系。新的语言系统(现代汉语)不仅使五四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得以成功,而且使中国现代文化得以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工具——儒学与现代文明的一个理论课题蒙培元儒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一个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确定并说明其现代意义。从理论层面上看,我以为儒学是一种目的理性学说。这并不排除其他解释的可能性,但是从儒学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来看,目的与工具...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 2 0世纪文学的回顾和反思中 ,语言的更新及其观念形态 ,就象一条波光闪动的河流 ,不断变幻着自己的色彩。我们不可能设想它有一个理想的终点 ,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文学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获得一个永远的艺术乌托邦的归宿 ,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到一种蕴藏在艺术创作和批评中的原生的欲望 ,这就是对诗意的追想和追寻。也许对艺术创作和文学发展来说 ,语言决不仅仅是语言 ,它连接并牵动着人的身体、欲望、理想和自我未来的认定 ,而且与时代文化语境及其观念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 ,这一切最终又还得回到语言及其变化中来。  相似文献   

7.
广播作为新闻传媒的形式之一,与报刊的最大区别在于,广播是靠电波和导线把声音传给广大听众的,报刊则是将文字印刷在纸张上供读者阅读的。由此便有了广播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不同作用。“广播语言,一是给人听的,二是给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听的。书面语言,一是给人看的,二是给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看的。虽然二者都是使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但是服务的对象不同,接受的器官不同,因而要求也不完全一样。”作为广播记者,不论是写消息、评论、通讯、随笔等,首先要考虑的是,其文稿是通过广播让人用耳朵来听的,而不是让人用眼睛去看的。因此,通俗、口语化…  相似文献   

8.
徐湄 《学术交流》2008,(1):141-143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在目的语中的文化功能再现.这是因为:1.语言只有在它作用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翻译的唯一目的是让处于目的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翻译内容,接受翻译内容,达不到这一点,翻译就失去意义.2.翻译活动受目的语文化背景的制约.翻译本身不是单纯的文字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活动,在翻译内容上它受意识形态和强势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译者文化身份和文化倾向的影响.3.翻译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化功能转换的过程.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实质上是在实现它的文化功能.要使一种语言中的文化成分传入另一种文化中,就必须实行语言的文化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9.
你可曾想过,如果你的语言不存在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可曾想过,等你去世以后,你的孩子可能不会讲你的语言?有人说:“丢失一种语言就是丢失了一种文化,而丢失一种文化就是丢失了无价的知识。”如今在肯尼亚,多数出生于精英家庭的肯尼亚儿童都不讲(因为他们不会讲)他们的母语。即使在家里,具有某种语言背景的家长也不认为应该与子女用母语交流,而母语本应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这些孩子最初是从他们的父母和同伴那里学习英语的。即使他们学了母语,在时间上也要晚得多。在他们看来,英语不仅很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有孩子们能够流利地讲…  相似文献   

10.
列宁指出:“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这个界说一目了然,毫不费解。只是语言学习者要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成为自己的交际工具并非易事。为什么?在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对语言的本质属性有个基本了解。本文试就此作些探讨。一、语言的社会性让我们先从狼孩、猩孩说起: 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市郊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群,其中有两个无毛无尾的人形狼。美国人辛格雇佣村民将其捕获后才知是在狼窝里长大的两个裸体女孩。经生理鉴定,大的约七、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己的语言怀有特殊的情感;人类不但使用语言、依赖语言,同时还惧怕语言和崇敬语言。但是,人类对语言的畏惧和崇敬能否归结为人类对语言的图腾崇拜呢?人类文化中存在“语言图腾”现象吗?本文试图就人类对其语言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内容、形式和差异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一、图腾与“语言图腾”图腾系指保护人或其祖先。它是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某种物,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现。狭义上讲,图腾仅指原始部落人相信某物(实体或  相似文献   

12.
反对统一性     
威尔逊认为应该以大脑生物学为基准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其理由在于大脑生物学将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类一切意识和行为的最终解释。但是,普特南通过对计算机硬件—软件关系和人的大脑—心灵关系之间的类比指出,硬件语言和软件语言作为两个不同的语言系统都有其各自的应用语境,文章由此出发论证了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现实可以进行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有其各自的存在价值。因此,追求知识的统一是不必要的,而文化的多样性应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的语言问题呈现多种维度,从语言的反映论和表达论到语言的建构论,从语言到话语,从语言作为透明的表达工具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以及与权力的盘根错节的关系,都包含着语言与跨文化理解、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语言与意识形态以及语言与权力等值得引起批判性反思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语言与交际美国现代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 (Bene dict)认为 ,任何群体的绝大多数个人都是按照某文化的形式培养起来 ,并按照这种形式生活的。B W Robinett指出 ,“语言是社会的工具 ,语言的使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化。”从广义来看 ,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化是一定的人的群体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了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 ,人际关系中的礼仪风俗、行为准则 ,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文化由人们的内在和外显行为构成 ,这当然包括人们的交际行为。人们的行为具有规则性 ,行为在…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上台讲课,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主要手段靠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信息,是传播、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对一个教师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获取者,因此,信息传递的质量,即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便成为教师讲课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语言修养可以说是一个开拓型、创  相似文献   

16.
新闻信息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在新闻写作中能较好地掌握表达新闻信息的语言规律,对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是语言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新闻信息是现实生活中的于受众有一定价值的事实,而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大都是模糊的,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新闻信息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大多数新闻都是用非精确词语描述事实,在不确定的程度上再现“场景”,仿佛模糊数学、模糊逻辑一样,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普遍思维规律。请看下面一篇人物通讯对主人公的肖像描写:  相似文献   

17.
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晓红 《学术交流》2003,(7):132-135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功能语法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 ,用于分析西方媒体一向标榜的“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 ,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言操纵的敏感性和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舍继承了满族文化艺术雅俗共赏的传统。老舍既做到了置身于市民生活之中,用"平视"眼光去悉心观察和表现他们的生活现实,又能动地逸出这种生活及观念的规约局限,用高屋建瓴的"俯视"眼光,扫瞄那种生活文化以及社会流行价值观的得与失——他既作了底层市民的亲密朋友,又作了对他们负有启蒙责任的"先生"。他的艺术,真正做到了"学问大的人看了不觉浅,学问小的人看了也不觉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看语言与思维的发展胡炜王华民语言和思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们存在于“语言—思维”统一体中。语言是此统一体的形式部分,而思维是此统一体的内容部分,它们是密不可分而又并不相互依属的两个平行的对立面,它们的关系是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表现与日本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文化交织的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交往合作和相互依存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明了他民族的语言特征、文化习俗和交际习惯,对跨文化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独特的交际方式。它除了规范本民族文化区域内部人与人的交际行为,还渗透了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历史积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风尚和民风习俗,非语言表现就是一个显著的特征。非语言表现涉及到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人际关系学等多种学科。本文旨在从民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