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图形显示所使用的基本技术,即图形的旋转、平移和投影,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显示汉字。将三维图形显示技术应用到汉字显示中可获得一些特殊的显示效果,如将汉字做任意方向和角度的旋转,对汉字进行无级放大、缩小等,使显示的汉字字形随意变化。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为抵御南方的魏国及北方胡人的进攻,分别在其南部和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此即人们所说的赵国南长城、北长城。文章对赵国两道长城修筑的时间、原因、方位及现状作了考证,并对赵国北长城与当时燕、秦两国的长城,相继的秦始皇长城及今所见的明长城的关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3.
明代北京长城因其文化特点而带来了审美评价上的难度和特殊意义。北京长城与明代北京审美文化的关系是长城美学评价的认识基点,其中包括长城与明代帝王心态、北京世人心态和幽燕自然、人文风气的关系。北京长城的简约、厚重、变化、豪迈、悲剧、想象之美分别体现其审美文化的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4.
金山岭长城     
被誉为我国“第二八达岭”的金山岭长城,座落在河北省滦县南部,雄关要塞——古北口的东侧,距首都108公里。金山岭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堪称是明代长城的精萃。 金山岭长城自1983年整修以来,已完成二千四百米马道、十四座敌楼的整修和清理。修复后的金山岭长城,将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5.
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事,中外皆有之.中国秦汉长城气势宏伟,罗马帝国的哈德良长城也颇具规模.我们不妨将侧重点放于目前国内研究较少的哈德良长城,着重介绍它的修筑背景、基本构造和历史作用,并将其与中国秦汉长城加以比较,以期加深对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防御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重点关注了《王白的长城》、《湖光山色》等几部“长城反思小说”与“长城乡土小说”,通过叙事形态变化和社会价值变化两个层面,论述了近年来“长城小说”题材内容的变化.在叙事形态上近年来有关长城的反思小说和乡土小说引人关注;而在社会价值方面长城小说呼唤“生态意识”、“家园意识”的回归,引发了人们对环境的忧虑以及对古长城开发与保护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长城     
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万里长城,今天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并列入了世界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内蒙古长城在修建历史和规模上都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首.就长度来说,我国各时代的长城总计十万里,内蒙古就占三万多里,约占十六个有长城的省市自治区的三分之一;就修建历史来说,除早期的长城外,秦、汉、辽、金、明各代长城的遗址都有保存,各时代不同结构的长城也都有遗物可寻.总之,长城是中华各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06,(12):43
用水来显示文字或者图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以往我们只能在垂直悬挂的“水幕”上进行显示。想要在平滑如镜的湖面上显示,那还得依靠下面这项最新技术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长城:碰撞与融合的界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袤万里的北疆人为地筑起一道御敌边墙,这种构想和举动是否明智?先民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否值得?这历来是个毁誉参半争讼不已的话题。抛开对筑城过程中役民苛急酷暴以及只重筑城不顾民心的偏颇这类附带相关问题不谈,现代人们已习惯于把长城当作聪明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誉之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人类文明的骄傲。近年学术界有人提出长城本身是一个“限制文明空间的环”(何新:《中国文化史新论》第14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更有人提出:长城不过是“一座巨大的悲剧纪念碑”,“它只代表着封闭、保守,无能的防御和怯弱的不出击”。长城的是非功过再度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如果我们把评价长城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考察,那么显然应该首先澄清长城在历史上究竟发挥了何等作用,这是判定论争双方是非的主要症结。本文即旨在通过对长城历史作用的考辨,论证长城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以期为确立长城不愧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并进一步发扬长城文化提供科学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2.13汉字系统中的特殊显示功能具有较多的图形和彩色显示功能,笔者成功地用其设置字符的前景、背景颜色。特介绍如下。 所需文件是:HZH16、FILEOA.COM、CCCC.COM、CV26.COM和  相似文献   

11.
(二)由考古学上观察战国、秦、西汉长城建筑始末,所在位置、结构布置等,都已从文献上简要的作了一些说明。但关于这一时期的长城,历来就有很大争议,尤其是常和后世长城混同起来,造成混乱,因此,现再把后世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城址和我们发现的长城址及出土文物等,作些概略介绍,以便两相印证,进行研究。 1、文献记录上的长城遗址 (1)赵长城遗址《水经注》卷三,屈从县(朔方临戎)北东流注: “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东迳高阙南,史记赵武灵王既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峰  相似文献   

12.
燕、赵、秦三国为了自保修建了南长城或东长城;同时为了区分农业社区和牧业社区修建了北长城。中原地区的分裂状态与兼并战争是产生燕、赵、秦三国南长城和东长城的根本原因。中原势力的发展和农牧界线北移是产生燕、赵、秦三国北长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古代中华民族成员之一的高句丽族,兴起并形成于我国东北的新宾、桓仁一带,后于前汉晚期在汉代郡县内建立地方民族政权,辖有今辽吉二省的东部即辽河以东土地,历时七百余年。当中原地区唐太宗灭隋建唐抚定四海之时,其王建武因惧唐之征伐,乃于贞观五年下令举国筑长城,用十六年时间,修筑东北自扶余、西南至海千有余里的长城。但这道长城在哪里、形制如何?史文缺乏具体记载,因此今天研究者言人人殊,出入颇大,甚或否定其有,迄无结论。笔者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认为高句丽千里长城在今辽、吉二省,并确曾筑有长城,而所谓“东北首扶余(城)”之长城起点,既非扶余国的扶余城,也非高句丽的扶余城,而是起于早已灭亡的扶余国故地,其起点所在即今吉林省德惠县老边岗屯第二松花江南岸,南到今辽宁省营口市后岗子屯渤诲岸边,长城在辽河东岸,长达一千余里。高句丽长城的中间线段,后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辽东镇长城所沿用,但又未能留下沿用的记载,因此世人只知此地为明长城,遂掩盖了高句丽长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长城文化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大众认可度最高的,本身就含有品牌价值,要充分利用这种品牌效应;秦皇岛市正是长城资源的名城,占有地域优势,这为在秦皇岛市打造长城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立足秦皇岛市长城旅游资源,将"长城游"打造成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打造"长城名城"的崭新的旅游形象,在旅游产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出特色,既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将长城文化旅游与城市形象宣传结合起来,提出立足文化特色,打造城市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线路等策略,以期推动秦皇岛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形象的重新定位与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明末期到清前期长城沿线民族贸易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有关的贸易点及其贸易情况的分析研究,探讨长城沿线贸易点,商品种类、贸易量、市场性质等方面的变化,考察不同历史背景下长城及其贸易地位对长城南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为防御北方的匈奴,在伊克昭盟境内曾筑了一道土夯而成的长城,经学者考证是秦昭襄王时所筑,距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约五、六十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起来,修成万里长城之后,本段长城因在始皇筑长城之南,渐被荒弃。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汉字排版系统中,具有汉字立体处理的功能,可大大加强汉字显示的美观效果。但在大多自行开发的图形图像处理程序中,汉字显示均是直接显示点阵汉字,比较单调,缺乏美观效果和表现力。 本文提出了在西文图形方式下实现汉字立体化处理的三种算法。由于汉字显示最终均是在基于点阵(图像形式)方式的屏幕上实  相似文献   

18.
彭健  石雨诺 《河北学刊》2023,(1):210-214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任务是对文化遗产加以综合保护,更是阐释并传播其蕴含的文化价值。长城文化价值包括作为客观物所凝结的华夏儿女保卫和平的劳动与智慧、人的生命力与本质;也包括作为文化符号存在于华夏儿女集体记忆中的身份认同、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与中华文明尚和合的特质;在新时代阐释长城文化价值,又体现为红色资源、红色精神以及长城文明交流互鉴作用所彰显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更好地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既要依托长城构建文化空间,开展基于旅游体验的传播,又要开发长城IP进行文化传播,并注重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凝聚力,革命事业胜利的保障与基础。凝聚力说来似乎抽象,其实不然,它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形象化的具体存在。在中华民族求独立求解放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它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和作用。正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唱的那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相似文献   

20.
论西汉政府设置河西四郡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战国时代,秦、赵、燕三国都有各自的长城。秦并六国后,连接了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省岷县)。这时东段长城以北,主要是匈奴、丁零和东胡的游牧区,西段长城以西,主要是月氏、乌孙和西羌、氐的游牧区。到了西汉初期,在匈奴强大的压力下,月氏的大部分和乌孙相继被迫西迁,河两地区遂成为了匈奴的游牧区。当时在这个地区的游牧民族还有小月氏和西羌。小月氏是指月氏西迁时留下来的一小部分月氏人。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