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释名》的异名同训现象及其对“右文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里,不同事物名称的训释有时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称之为“异名同训”现象。《释名》异名同训现象在实践上发“右文说”之先声。  相似文献   

2.
说兰     
专有名词的诠释,特别是诠释古代典籍中的草、木、鱼、虫,确实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古代著述里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经常引起混乱。比如古人所说的“兰”与今人所说的“兰”是否一体?这在许多人中是混淆不清的。本文拟就古今所谓的“兰”作一考订。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人体隐喻与反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中有关人体的隐喻有两种:一是"以身喻物",即以人体各器官部位为喻体,将各种人体以外的事物冠以拟人化的名称或描述;二是"以物喻身",即反过来以非人体为喻体,人体为本体,从社会各种文化角度来关注人体器官的特点和功能,给人体各器官部位以异名和性状描述,我们称之为人体的反隐喻。拟人化的名称、描述和人体异名、人体物化描述都是隐喻机制作用下的语言结果,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中人体与世界双向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子·天下》在引述当时“辩者”(一般呼为诡辩学派,即“名家”)的辩论命题内,有“狗非犬”和“白狗黑”两条。犬,长久以来被当作“狗”的同义语。如《庄子·疏》云:“狗之与犬,一物两名。”《庄子·释文》则引司马云:“狗、犬,同实异名。”(刘文典《庄子补正》第1010页)故“狗非犬”和“白狗黑”一向被看作“诡辩”。其实,说狗和犬“同实异名”云云,并非古义。《吕氏春秋》:“无杀孩虫、胎犬、飞鸟。”高  相似文献   

6.
<正> 中书问题,堪称西汉官制史上一大悬案。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上:中书与尚书是否同职异名?中书究竟属于怎样一种官职?中书职权如何?现分别辨证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5,(4)
河西宝卷是自明清以来流传在甘肃河西走廊民间的一种说唱俗文学。给宝卷编目是宝卷研究的基础性工程。依据近年来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河西宝卷汇辑刊本以及车锡伦等五位学者所作的河西宝卷编目,可以用列表的形式为河西宝卷重作编目。表一所列11个(套)河西宝卷刊本所收卷目共计361部,去除其中重复收录和同卷异名的251部,实有110种;表二所列5个河西宝卷编目共列未刊卷目189部,去除其中重复收录和同卷异名的89部,实有100种。二表合计河西宝卷存目210种。这是给河西宝卷所作的一个比较完整而具体的编目。厘清河西宝卷的存目,对于推动河西宝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喀什噶尔史>的版本、书名、资料来源、史料价值及作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将1902年在塔什干发现、保存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院的佚名作者的<喀什噶尔史>与1981年在新疆喀什发现并于1986年在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以<成吉思汗传>为书名出版的现代维吾尔文转写本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实乃同书异名.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各书提要与《四库全书》相应各书的书前提要并非完全一致,其差异表现在同书异名、卷数不同、作者情况不同、版本差异、内容不同、评价不同等方面。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七阁《四库全书》与总目的成书时间有先后之分,分纂官与总纂官的学术观点存在差异,《总目》提要与书前提要频繁修改导致失误增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音语义手段、修辞手段、佛道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影响、文人创造第四个方面研究了汉语别称异名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在此较系统地探求别称异名主要来源的同时,也揭示了它们背后所体现的丰富而广博的汉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许莉萍 《人文杂志》2002,(6):98-101
文章针对“书画同源”论进行分析 ,指出书法和绘画各有其自身规律 ,并非完全同源。文章对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了考释 ,认为张彦远提出的“书画同体”是仅指“六书”中的“象形”部分。“书画同体”是在“书画异名”的前提下提出的。文章在分析书画的区别的同时 ,也指出二者的联系。应该很好的吸收和借鉴 ,以利于书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之想象与中国之神思,异名而同实,均指形象思维。西方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降,至菲洛斯特拉托斯方为之一变,从否定趋向肯定。借英国经验派之力,浪漫主义在反抗欧陆理性主义时,着力标举想象。其后,荦荦大者有二:一是维柯《新科学》;二是鲍姆嘉通的《美学》。在神思论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有三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即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和叶燮的《原诗》。想象与神思,异轨同奔,虽有契合之处,但分歧也比比皆是。推究起来,则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可归原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与之相适应,古人的山水意识也进入到一个成熟的、全新的时代,即本体论的时代。所谓本体论,就是人的本体与山水本体的合二为一,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合二为一,也就是常说的物我相亲、物我同化、物我合一。这是山水意识成熟完美的阶段,也是审美体验的理想境界。柳宗元游记,特别是他的《永州八记》最能完整地体现本体论的山水审美观念,即最能体现物我相亲、物我同化、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该文基于理想认知模式的偏离说,对汉语被字句中"物对人"和"物对物"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汉语被字句"物对人"和"物对物"模式分别是"人对物"和"人对人"模式的转喻或隐喻表达,并可同"人对物"和"人对人"模式有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康有为那里,教与学相混,孔子之学、孔子之教、孔学、孔教异名而同实;严复强调教与学各不相涉,始终侧重对教与学进行区分。这使康有为、严复所讲的教呈现出宽窄之分。康有为将教理解为教化之教,将保教视为保国的不二法门;严复对宗教的态度与康有为大相径庭,认定宗教与科学、自由相悖,反对通过保教来保种、保国的做法。康有为、严复对孔子思想以及孔教的理解既有差异,又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使康有为与严复宗教观的比较成为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刚 《社会科学》2006,1(3):29-36
如果从存在论或一般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价值观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的物的概念作出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存在论中的物的概念肯定意义大于否定意义,而作为价值观的物的概念则有着强烈的否定涵义。这主要同他的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崇高价值理想,并从之出发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物统治人现象有关。马克思的物的概念在当代社会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中药里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情况比较多。无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应该以《药典》为标准,使用规范药名,避免调剂错误,保证用药安全。一种情况是,名称相近、功效不同的药物,如果出现了错用,有经验的药师比较容易发现。例如,在调剂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关于六味地黄丸的处方中使用了"昊茱萸",就要及时联系医师改正错误,将其更正为"山茱萸"。类似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明清贸易领域中的"客店"、"歇家"、"牙家"等名异实同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贸易领域中,"客店"、"歇家"、"牙家"、"牙歇"等,都是采取"客店"与"牙行"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且都有"开肆"的功能,它们在贸易领域经营方式的内涵,实际上是名异而实同.因在文献中见之最多是"歇家",故将这类模式称为"歇家牙行"模式.由于"客店"、"牙家"、"园亭"、"歇店"、"牙歇"等都有称为"歇家"的记载,故可把它们称之为"歇家"之异名.  相似文献   

19.
(二)张载的辩证思想张载这样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就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一屈伸相感,而利生焉!”他从肯定宇宙的物质性中,进一步探索宇宙现象,从探索中看到宇宙事物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维 《学术探索》2023,(4):104-112
近代意义的“群”概念的出现,是近代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在探索如何建立新的社会组织时对西学的回响。在梁启超的文本中,“群治”是以“群”为核心,用以表达社会人建立的社会秩序,且是人以群的状态存在的社会;另一重要概念“新民”,则用于表达“维新吾民”或“新的国民。二者的核心都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群,纵观梁启超“群治改良”的讨论路径和对“新民”的设计,在其经世思想的内核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实则是异名而实同的概念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