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三居生活     
空间像一匹顽固的野马,也像一个狡猾的精灵,当你需要一个三居室又想要个小户型的时候,就需要驯服这个空间,让它为你所用。贴心的设计师总是想在你前头,90平米小三居已经遍地开花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开启自己梦想的Q版生活了。  相似文献   

2.
独树的追求     
杨勃森 《东西南北》2009,(10):49-49
我曾去过云南西双版纳的打洛镇。打洛镇有一棵大榕树,左右两侧的主干上生有三十余条气生支柱根,垂直而下,扎入土地,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俨然一片葱茏挺秀的小树林。站在它的面前,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睿智和机巧所叹服。它似乎不再是一棵形态奇异的树,而是大自然造就的精灵。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与海德格尔的“操心”这两个重要概念及其所依附的“存在与时间”观进行的比较性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实践”的时间性阐释是对“操心”的时间性阐释的原则包含与超越。马克思的时间理论倚重“将来” ,并不是《圣经》的翻版。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的开启 ,是一个实际的生存问题 ,不是可以当做逻辑的可能或目的论意义上的可能予以“证明”和“证伪”的。“过去”的意义在海德格尔那里 ,在于说明“天命” ,对于马克思则在于说明人是在“活的传统”中创造历史的。这一切总起来说明 ,从传统的时间、空间观中解脱出来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环保风起,绿日将临,在新能源还不能普度众"车"的年代,只有将自己的烧油计划降到最低才够有责任心。不妨看看今年冬天的车市吧,下面这些省油、省钱、省空间的小精灵们是时候进入你的买车计划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历史:以"东亚模式"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佃户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非常牢固的土地使用权,进而促使其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并广泛地参与地方事务.为了增加收入,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性手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与农村手工业相结合成为中国富裕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个模式促进了人口的迁移,政府也能以此来解决其他生态压力较大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这一模式在18世纪末期是停滞的,并于19世纪以后便开始解体了.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国沿海地区在新机遇之下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和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这个发展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大部分人提供了高于全球平均标准的生活水平.尽管它已走到了其发展的极限,但对这个模式的评价,应当将其视做通向现代世界道路的一个特别模式,需要依据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给予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你看"可以充当提醒标记.它可独用表提醒,也可用来凸显因果关系和提醒状态、行为,其语用价值是提醒,一般地说,删去它在句法、语义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提醒的作用会随之消失.如果提醒的内容在说话人说出"你看"时是可以"看"到的,那么"看"可以重叠,"你"可以省略,反之则不可以.  相似文献   

7.
离婚的感觉     
离婚是什么?它是不是个人失败的一种纪念,缺乏毅力和勇气的一种象征或破灭了的梦想的一种汇集?它是否是一次新的起点、一次成长的良机或一次获得勇气的机会?经历了一次离婚之后,我切身体会到,它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上所有感觉的总体。当然,离婚具有破坏性。它犹如一枚炸弹,把你所有的成就感炸得粉碎。它犹如一连串地雷,在你最料想不到的时候炸到了你的脸上,记忆的弹片烧伤了你的心脏。它犹如某人让你做一次生活的拼国游戏,他拿走了另一半,仍期待你形成一个连惯的整体。婚姻是一个连续体,在时间上从过去到未来…  相似文献   

8.
《东西南北》2011,(15):74-75
张涵予拍戏时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凡是到了乡村古镇,他都会凭着十几年玩老家具的经验走门串户搜罗一番,对他来说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一乐。时间长了,剧组的不少人闲暇时候也会替张涵予操心去探寻"宝贝",不时有人来报:"村东头那家有张桌子……村西头那边有两把椅子……"  相似文献   

9.
也许你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也许每天"朝九晚五"你"有时间赚钱,没时间打理",难得有个空闲的时间,也许你只想躺在床上看看电视或看点闲书,逢上周末,还要浪漫约会或收拾房间陪陪老人和孩子……如果以上就是你的想法和生活的话,那么恭喜你,理财"懒人"非你莫属了!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各种资源之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占有和利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就成为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社会制度.既然土地是自然之物,那么,个人和群体对它的占有和使用在什么意义上是合理的,在什么意义上能成为一种权利以及应该是一种什么意义上的权利呢?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土地应该属于全人类,个人和群体不应享有对土地的绝对意义上的所有权,土地资源的特点也使得人们不可能开发和享有土地的所有资源.因此,对于土地,在总体上应实行公有私用原则.历史上的土地往往实行多级所有制,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每一级所有的方式和内容都是有区别的.合理的土地制度应是公有前提下的适当私有.中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是总体上的国家和集体所有,企事业单位、家庭负责经营,这一状况基本符合土地的性质,即公有私用或多级所有的原理,因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外传真 有这样一则电视广告: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漂浮着一艘小船,庄重的画外音解说到:“这个世界曾何时以你为中心?”每当看到这里,我和丈夫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指着我们的女儿喊到“我们家什么时候不以你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在锦州银行担任外宾客户理财经理的雷弗·罗杰斯(LEIF ERIK ROGERS)来自美国,从他刚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就与雷锋结下不解之缘.雷弗回忆起5年前的一幕,他说,刚下飞机在北京坐出租车,出租车驾驶人热情问起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20世纪前半期英美一些学者--从瑞恰慈(I.A.Richards)、艾略特(T.S.Eliot)到布鲁克斯(C.Brooks)、韦勒克(R.wellek)等--关于文学理解和文学批评的观念、方法的总和,是他们的文论思想的交集.新批评有自己的信念和性格,它改变了20世纪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实践,盛行数十年,最后在捍卫原则和荣誉的代际战争中英勇阵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金花 《浙江学刊》2003,(4):175-178
本文通过对台州市椒江城郊农村的调查和个案分析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利益保护问题作了专题研讨 ,对相关问题作了分析 ,并提出了以下三条对策 :(一 )规范政府行为 ;(二 )提高土地补偿标准 ,合理确定土地征用价格 ;(三 )坚持社保优先原则 ,管好用好土地补偿费。  相似文献   

15.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说谎是不对的.这我们都知道,我们小的时候都被父母教育不要说谎话,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选择不说出事实,为什么呢?虽然我们对自己说,有些谎言是善意的,也有的谎言是因为迫不得已,所以说谎无可厚非。这也是真心话大冒险游戏的魅力所在。好奇害死猫,那既然打开这个题目,请尝试48小时的无谎言生活吧。也许你会觉得,那有什么难的,那是因为你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揉入了多少谎言(虽然有很多是善意的)。是什么让我们不能说真话?如果只有真话,这个世界会怎样? 48小时的体验游戏,让我们更好地检视自己……请发誓,以下我所说的都是真话。就像上庭作证时手要放在圣经上宣誓.无谎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让我们看到真话的影响以及真相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昔日家事缠身,操心劳碌,使你苦不堪言;如今有人代劳,方便周到,让你轻松快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家庭服务业犹如雨后春笋,在都市俏然兴起。由于各种周到的服务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方便和欢乐,因而很快被都市里的寻常百姓所认同和接受。专业送餐公司——家庭宴席从天降送餐,并非人们从过去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用竹笼装上几碟小菜或几种点心,派跑堂的送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而是许多大都市的宾馆为方便大众而开设的服务项目,只要你给宾馆附设的送餐公司去一个电话,把宴席的标准、居住的门牌号码及送餐时间说清楚,公司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将酒席如期送到你的家里,使宾朋有一种宴席从天而降之感。1995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文化资本"观念的本源、早期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布迪厄文化观念发展的文化语境 若想探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观念,还需从他早年的生活谈起.他在后来对于个人成长经历的表述说明,他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在《反思社会学导引》(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一书的某些段落中,布迪厄曾回顾说:他就像福楼拜(Flaubert)一样,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寄宿学校,因此有能力客观地思考个人的经历(布迪厄、华康德,1992:205).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会通"与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仿行西法偏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虽是在"中西会通"的旗帜下进行的,但不同时期、不同政权却有着"仿行西法"的共同偏好.之所以形成这种选择的偏好,是因为(1)国人以西法为强国之道,以为自强救国必须仿行西法;(2)民族原有制度文化整体落后,无能力创新也无思想资源可资创新,不整体抄袭西法则无法向新的竞争时代交卷.这种西化取向在过去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是对其得失进行反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选载之一摘要:悄然膨胀的人口,中国人口于清朝时经历了一番史无前例的增长,由顺治八年(1651年)大致为6500万人口的基数,猛增至咸丰元年(1851年)的4.3亿人之多。这一增长,耗时两个世纪。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一个前工业化社会里,足以令人叹为观止。据说,此速度已与进入工业革命时期(1760-1850年)的英国人口增长率不相上下。这种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惟有土地能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