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的起因是朝鲜事件,对日方来说是明治维新之后急于向外扩张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不以中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在战争中海陆军均遭惨败,其后承受的条约之苛、屈辱之深前所未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器和战争指挥的问题,而是落后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全国军族皆腐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改良运动李伟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在这次战争中,清王朝被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并订立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惨重的灾难,同时宣告了清王朝“自强”运动─—洋务新政的破产。也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4.
刘江永 《百姓生活》2014,(11):57-58
日本明治政府利用甲午战争之机,在《马关条约》谈判前窃取钓鱼岛,其后又利用《马关条约》殖民统治台湾、窃占钓鱼岛50年。钓鱼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末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当局对包括甲午战争在内的侵略罪行,没有彻底反省和认真清理,是使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诗歌探析刘镇伟,郑淑秋,王英波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了,当时战争的结果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打败了落后的中国,日本侵略者迫使清王朝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将中国社会进一步推向半殖...  相似文献   

6.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问题之一,日本主张依据国际法"无主之地、先行为主"原则,拥有钓鱼岛主权,实际上日本是通过甲午战争手段获得钓鱼岛。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前就已经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日本是在甲午战争期间实现对钓鱼岛所谓"所有权"。通过战争手段获得领土,在国际法上属于非法获得。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真实目的就是一方面限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窃取以钓鱼岛为核心的巨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8.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腐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出卖主权之严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的又一个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本文就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抢夺中国铁路利权和瓜分中国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历史上进行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前者以中国战败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结束,后者则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取得完全、彻底的一次空前胜利。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同后果,失败和胜利同样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总结历史开拓未来,正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也是我们今天纪念《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仅从中华民族觉醒和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结合现实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前夜,中,日,朝三国关系错综复杂,清朝政府以宗主国自居,应属国朝鲜之邀请,出兵“勘乱”。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并一再制造事端,有意激化中日矛盾,清朝政府既不愿与日本发生战争,又念恋宗主国的虚名,陷入朝鲜问题的纠纷之中不能自拔。朝鲜则生存于中日纷争的夹缝之中,既希望得到中国的庇护,又对日本的威逼无力抗争,日本在展开外交活动的同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待时机完全成熟之后。挑战起了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1.
论中日甲午战争的时代特点杜耀云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民族自卫战争。这次战争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在这方面作些探求,有助于对这次战争的认识。一19世纪末年,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了帝...  相似文献   

12.
马勇 《百姓生活》2014,(11):51-53
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甲午战争爆发120年后的中国,已非原来的中国,日本也不再是那时的日本。世易时移,世界、远东、中日韩都已发生巨大改变。由于最近若干年,中日、日韩三国在历史和领土等问题上发生一系列纷争,现在再来审视这场战争的缘起过程及教训,就具有很不一样的意义。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甲午之战中国失败的原因包括中日两国社会发展阶段、国内经济政治实力、对战争的准备情况、日本组成举国一致的战争体制、两国战争指导原则、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清代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在国际事务上,朝野上下颟顸无能,内政一沓糊涂,赔款压力山大,经济成长乏力,贪污腐败成风,武备不兴,民气不扬,对付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小国日本,战败是必然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而给日本发挥其侵略扩张野心带来巨大的刺激。在国际局势上,甲午战争的结果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中国历史上与周边亚洲国家建立的宗藩关系体系彻底瓦解,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客观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在给予中国沉重一击的同时,也促成中华民族猛烈的警醒。中国应居安思危,常有战备之思,使我国永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作者提交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一篇论文。文章具体分析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甲午战争的国内历史背景,介绍了整个战争的经过,最后探讨了这次战争对中国、日本和远东国际形势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浴血岁月     
《新少年》2005,(Z2)
当我们古老的民族走到近代时,每一次听到惊心动魄的枪炮声,都预示着新的战争爆发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侵略者像猛兽一样,扑到我们身上,撕去我们的皮肉,吸掉我们的鲜血,国土丧失,同胞死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每一个条约的签署,都意味着强敌把新的不平等强加给了我们,都意味着中国的主权在丧失。我们抗争过,可每一次抗争,中国人都倒在血泊中。中国成了一片浸泡在血泪中的国土。但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战争史上,我们有理由为抗日战争大书特书。这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当凶恶的日本侵略者,高举起滴血的战刀,欲斩断那古老的长城和悠远的牧歌之时,昏睡中的中国人觉醒了。我们付出了3100余万人死亡的代价,与最凶残的敌人进行了关乎民族存亡的浴血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意编写了几组抗战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历史,了解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至今已经整整100周年了。《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后又一个划时代的卖国条约。如果说,中英《南京条约》为资本主义各国打开了向中国输出商品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那么,中日《马关条约》则向帝国主义打开了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大门,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今天,我们回顾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及《马关条约》,心情仍不能平静。那么,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那就是: 首先,国家要独立自主,不受外人气,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学习先进,发展自己,向前走。甲午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断阶段,而中国仍处在封闭状态下的封建经济阶段。腐败的清政府对于国内萌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不是热情扶持、积极发展,而是千方百计地压抑、阻止,以至扼杀。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百年祭张振鹍现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过多次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次:一次是1894年(清光绪20年)爆友的战争,因为这一年是中国以干支纪年的甲午年,所以通称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中华民国26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前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戊戌维新中的张之洞●杨锦銮甲午战争的惨重失败,使中国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巨变”,朝野上下为之震动,这一客观形势为张之洞的进一步崛起造成了一个极有利的时机。洋务领袖李鸿章因订立《马关条约》声名狼藉,“生归困谗,威胁权劫”。另一领袖刘坤一已经老朽,政绩...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与清军勇营制度张红军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从晚清兵制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咸丰以前是八旗.绿营制度的时期,由咸丰、同治到光绪甲午勇营制度为代表的时期,而甲午战争以后则是新军制度为代表的时期。因此,甲午战争乃是晚清兵制第二...  相似文献   

20.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目的、方针、方式、手段等的比较,分析其侵略性、冒险性、掠夺性、野蛮性等共同特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