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区域利益关系失调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是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完结以及信息化浪潮,在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关系失调,是区域经济利益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同时,从内部原因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缺陷问题以及区域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逆全球化思潮与民粹主义泛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暴发后全球产业链断档威胁频现,产业链的相对完整与安全问题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在区域间和国家间的重构趋势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也进入越来越复杂状态,中美博弈看似零和博弈。由于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日益呈现“赢者通吃”的垄断格局,中美在这些领域的竞争似乎也具有零和博弈的特征。但从全球产业链安全运行和国际货币体系安全运行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和金融关系实际上又高度融合,密不可分,中美竞争的正和博弈(双赢)空间远远大于零和博弈空间,中美“脱钩”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与道德博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表现为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权力与资本、公共人与经济人的三重博弈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的现实博弈关系又具体体现为:“双轨博弈”、“多头博弈”与“利益联盟”。从理想的形态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必须进行道德建构。本文由此提出“道德博弈”的问题,以寻求政府与企业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了,那么各个利益相关者都会不同程度的受益;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伴随着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原因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比如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改变等。这些都会使处于这些变化过程中的政府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成本收益发生改变,本文正是要讨论政府与利益相关者怎样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进入“囚徒困境”和“零和博弈”,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对国家的经济主权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潮流,科学认识与理性应对,以便更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纵向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和横向的各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纵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指向财权和政治利益的交换,横向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是为了吸引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中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明确全球化的实质是由市场经济的本性所决定,并进一步分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正确认识国家主权的内涵和形式,怎样处理好维护民族国家主权和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的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巨大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行对外开放将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严重挑战。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对外工作时指出:“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原则。”这是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到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一致。 首先,应始终坚持政治与经济利益一致的原则。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的引入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的社会阶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特性,既具有资本经济的一些特性,又带有社会主义的一些属性,还掺合着许多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传统因素.从利益、权力和身份三个维度透视这种关系时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的阶级阶层关系是一种以利益博弈为主导、以权力为型塑机制、将身份地位作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关系,其未来的演变方向面临着博弈的扩大与合法性等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的本质是国家、民族利益在世界范围内的博弈;社会转型的本质是国家民族内部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博弈:广义的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实现自身利益的演进过程及其全部成果.观照任何与文化相关的问题都应以利益作为原点,从利益生成能力与方式、利益分配原则与利益博弈机制、利益享用数量与方式这三个维度进行考察.文化硬实力主要取决于利益生成能力与方式,文化软实力主要取决于利益分配原则与利益博弈机制.文化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共同影响国家文化安全,而文化软实力的影响较之文化硬实力更为深远.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利益博弈机制严重滞后于获得高度认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分配原则,从而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行的普世价值观策略在多大程度上会威胁我国文化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建立起了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主要内涵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执政为民 ,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为最高标准。坚持执政为民 ,就必须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真正作到了执政为民 ,也就实现了“三个代表”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许可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许可是平衡公益和私益的一种管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事务的手段。就行为的性质而言,行政许可是具有核准性质及特征的行政行为;从制度的逻辑起点分析,行政许可以公益与私益的平衡为理论基础;行政许可规范化的目的在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性化,因此,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为行政许可立法的重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 ,国家总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 ,不能从根本上普遍地代表每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但是 ,个人只有在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这些论述反映着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集体、共同利益的独特视角。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 ,与它对个人利益的满足程度有关 ,也与人们对它的设定有关。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的权力分化与整合 --以招远市明村华村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山东省招远市两村庄的问卷调查,认为我国目前乡村社会权力整合的突出特点是非政府组织如家族、宗族等血缘宗法集团和企业等经济组织向政府组织(村委会)的渗透,村级权力主体即村干部往往由社会能人和经济能人担任。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此种乡村社会权力整合格局的成因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文宪 《殷都学刊》2001,3(1):30-35
在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历史上,夏商周三代属于早期国家阶段,商王朝是其中的一个国家政权,其特征是部族与国家融为一体的部族国家.  相似文献   

17.
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欢 《兰州学刊》2007,(3):75-78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文章分析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从把握当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积极探索了新时期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龙江城乡主要结构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城乡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乡村经济系统发展滞后;二是城乡非农产业发展差距扩大;三是乡村劳动力亟待转移;四是城市化“虚高”。必须优化城乡结构。建议:(1)坚持城乡互动;(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艺术二者同为人类古老、深沉、高级的精神活动的典范表现,有着解不开理还 乱的综结。作者就二者对世俗世界的超越性这一特征进行了比较。就共性而言,首先,二者 均强调对世俗世界状况境遇的突破与超越,并经由此突破与超越,实现人生境界的根本转变 ;其次,二者对物质性实用功利均采取规避的态度。就差异性而言,宗教往往在人之上悬设 出超越的救度者,而艺术将救度(者)置于人之内;宗教的超越借助于信念,而艺术的超越 借助于想象;宗教超越实用功利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性功利目的,属自觉行为,而艺术超越功 利是自发性的,在精神性功利追求方面,艺术比宗教更超然。  相似文献   

20.
微信购物已经突破其社交工具的初始功能,演变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模式.由于微信购物区别于传统的网络购物,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也使得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分析微信购物与传统网络购物区别的基础上,针对微信购物中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对如何完善微信购物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