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应志于师道、以师为荣;师者,正己而正人,须身正为范、淳风化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必勤勉治学、熟读精思;师者,知难而进,知困而学,则教学相长、不耻下问;师者,上善若水,坦荡无私,能慈爱弟子、兼容并蓄;师者,察识贤愚,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因材施教、学以自得。探赜古人师德思想,古为今用,可为当代教师师德的培育提供思想资源和人格榜样。 相似文献
2.
何炼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十分丰富,仅从有文字可考者来说,不下数十种之多。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这里仅就我所掌握的材料,提出价格十论,就其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演变过程,作一简略的介评。 相似文献
3.
二千多年来,中国史坛、学林、政界,对孔于思想倾向的评估,多有贬损。我们认为,这是历史的不公。应该尊重史情史实,在开展孔子思想倾向的再研究中,确认孔子进步的本来面目。孔子一生的事业,可归为从政、从教、从学3个方面。从教、从学尤以从学时间为最长;从政,先后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效率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平等与效率问题不仅是当代学者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在特定的领域对这些问题作过比较素朴地探讨,因此,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平等与效率思想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利于丰富平等与效率思想的研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邦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2)
研究重刑主义,对于正确、理性认识当代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中国重刑主义的演绎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矛盾的斗争发展史,辩证唯物的矛盾统一与和谐原理视角给探析重刑主义的发展规律以新的思路,可以更好地理解刑罚轻缓化这一重刑主义演绎的历史归宿和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比较关注并予以探讨的一个问题。其因在于:人伦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不是脱离自然界而存在的;人,生存于社会之中,同时亦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入与非人的自然界有区别,但这种区别,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是自然界中的内在的区别。因此,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在探讨以宇宙为范围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也常常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探讨以人类生活为范围的待殊性问题。天人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人在宇宙间的地位如何?人类道德有无宇宙的意义?人类道德原则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刘绍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5,(2)
孔子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卓越的古代思想家、朴素的唯物论者。在世界古代哲学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孔子出身于“士”阶层,有可能广泛接触下层劳动人民。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根据较为可信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少、青年时代当个管仓库、畜牧场的小吏。到镐京游学,问过老子、郯子、苌弘、师襄关于礼、乐、官制的事。五十一岁后,当个鲁中都宰,司空、大司寇,摄行过相事。作官时间不长,绝大部份时间是办私学,传授知识;游说列国,发表政见,力争行道,恢复并光大宗周统一大业。死前 相似文献
8.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基础性理论问题。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以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没有获得像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那样公认、统一的学理化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建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资本主义更有本质区别,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构建关于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范畴——经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和实践形态社会主义,从学理上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作为结果的单一公有制与作为过程的多种所有制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东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1):82-86
在当代中国,官员阶层与其他各阶层的矛盾,个体私营者阶层与其他阶层的矛盾,知识分子阶层与其他阶层的矛盾是有代表性的主要的阶层矛盾。社会体制的弊端,社会利益分配不公,科技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社会各阶层心理失衡,是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根源。完善体制,行政协调,法律规范,社会协商,舆论引导是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迟三立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19世纪中叶,清王朝国势衰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家为了“富国强民,抵御外侮”,走出了一条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曲折道路。虽然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却留下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去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另一方面,刚离开高中校园的他们却显得相对稚嫩和不成熟。正是这种对比和反差的存在使许多大学生虽满怀信心和报复却往往感到迷茫、困惑、无助。文章结合作者经历,以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论的思想贯穿全文,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困惑全面完善发展自己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读者少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梁守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声势浩大的全欧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但比文艺复兴运动更深入、更激烈,它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社会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以唤醒人们认识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在为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的过程中,都以极大的兴趣谈到中国,把对中国的研究作为投向法国封建制度的标枪.本文拟就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看法作简单的介绍,加以比较和评述,并探讨他们在与封建制度作斗争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抱着强烈的兴趣来谈论中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何炼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何炼成教授的《中国历代思想家的价格理论》,对我国古代早就有的轻重理论、供求决定论、货币数量决定论、功力决定论等作了介绍,从经济学史角度,对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韬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王阳明的启蒙思想产生于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中叶。其特点是:敢于批判“存天理去人欲”的传统思想;具有重视商业、人的个性解放与平等博爱的近代气息。但,他曾镇压农民起义,又遭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批判,所以,他不能得到启蒙思想家的桂冠,这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周德新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3)
生死是人在生命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矛盾系统,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生与死的矛盾,因为它是每个有生命的人类个体必定要面对的问题.但生与死的矛盾绝不是生死矛盾的唯一表现形式,生死矛盾还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性矛盾、有限与无限的超越性矛盾.认识到生死矛盾的系统性和客观存在性,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在直面死亡中实现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 相似文献
16.
魏正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历来的教育家都关注教学中的矛盾运动。我国古代教育家为解决教与学、知与不知、知与行的矛盾,构筑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还闪烁着不灭的光辉。近代西方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揭示了教学中人性要求与人性压抑的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创建了尊重人格个性、发展兴趣和创造力的教学思想。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广泛传播,人们对教学中种种矛盾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但是,探讨并没有结束,在揭示教学的矛盾运动规律等问题上,仍然留下许多课题,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为此,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场带有国际性的大争论。 相似文献
17.
卢青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毛泽东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精辟地发挥了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思想;深刻地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理论,把这个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了具体而全面的展开,阐述了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国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用对立统一学说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切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单维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毛泽东的《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了重要发展,这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但是《矛盾论》的字里行间却时时闪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层层投影.这说明《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贡献,与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发挥有着某种关系,这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择其要者作以概述.首先,关于“内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客观事物本身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恩格斯没有说明,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但说得比较抽象、简略. 相似文献
19.
詹子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受封于周,故称周公。他生活于殷周之际,历经文武成王三代,既是创建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稳定西周王朝,促使“成康之治”出现的主要决策人,他还提出许多宝贵思想,超过前人,影响后世。对此,我们都需要认真的评介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SHI Tong biao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4)
欧洲思想家主要对中国的专制主义制度及其刑罚、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中国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尽管认识对象相同 ,但其所持观点和得出的结论又使他们分成两派。批判派认为中国政府的形式必然是专制主义 ,把法律与道德混在一起是极大的错误 ;辩护派则坚持与任何其他政府相比中国更接近于理想模式 ,中国人正是依靠道德政治获得了成功。需要注意的是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个性自由的缺失导致东方大帝国悲壮落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