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利国家的发展与给付行政的出现为行政契约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行政契约有别于民事合同,无论在契约目的、契约主体、契约内容及责任分配上,行政契约均有其自身的特色.其主要区别表现为:在民事合同中,合同目的是追求私益、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在合同内容上当事人事有充分的意思自治、在责任分配上实行平等负担;而在行政契约中,契约目的是追求公益、契约主体地位不对等、契约内容受到过多的立法限制、责任分配上亦通过更多的干涉来均衡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行政合同制度的比较、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合同是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目前我国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行政合同的地位 ,在理论上分歧也比较大 ,并且多是从行政和行政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研究。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在判断标准上 ,应当从行政法律关系角度确立行政合同的实质标准 ;在形式判断标准即主体构成上 ,行政合同只能存在于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  相似文献   

3.
邢鸿飞 《江海学刊》2004,(6):118-122
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有本质区别 ,但行政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是否必然排斥私法原理或私法规则 ?如果不必然排斥 ,私法规则的适用空间又有多大 ?对这些问题 ,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由于行政契约的主体和目的具有特殊性 ,因而不能毫无保留地适用私法契约的普通规则。那些只能适用于行政契约的专有规则 (公法或行政法规则 ) ,不能用私法规则替代 ;对行政契约领域存在的那些公法或行政法未作特殊要求的问题 ,援用私法规则并不影响行政契约的公法属性 ,因而可以有条件地适用。所以 ,行政契约的缔结应基于公权并合乎公益 ,行政主体对缔约相对人的选择应遵循公开和竞争原则 ,行政契约的履行应在强调行政主体特权的同时充分尊重缔约相对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宋建中 《理论界》2002,(6):69-70
一、行政合同的法律地位 众所周知,行政合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有较快的发展,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更在于立法上有明确的规定。如德国、葡萄牙等国均在其《行政程序法》中设专章予以规定。我国的行政合同尽管运用广泛,但缺乏统一的行政合同立法,连“行政合同”一词在立法上都未明确使用过,甚至于对行政合同是否存在都有争议。典型的看法是:契约遵循着平等、自由之原则,在此基础上双方才能达成合意:而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是不对等关系,何来的合意呢?不难看出,当人们探讨行政合同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  相似文献   

5.
李程 《学术探索》2011,(6):64-68
自愿环境协议在政府与企业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履行协议即是执行公共环境政策,且协议还包含了不同予民事契约中私法条款的特殊规则,因而属于行政合同范畴。行政机关使用该种协议促使产业界实现严于立法管制要求的环境目标必须同时具备协议方式的适法性和内容的合法性这两个要件:前者的取得乃是基于灵活运用行政权力、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事实;后者的实现则在于恪守法律优位原则、不予违反公序良俗以及基于当事双方主体的真实意思表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行政诉讼是指个人、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制度。这一概念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诉讼的原告只能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或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为某种行政行为或不为某种行政行为的机关或组织。这里包含三种意思:第一,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第二,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未必是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机关以行政主体出现,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而为相对人所告时,行政诉讼才能成立;第三,行政诉讼的被告人不一定是行政机关,由法律、法规授权从事行政行为的组织(如卫生防疫站)也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相似文献   

7.
行政相对人诉权能否得到全面的保护是检验一国民主与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行政法治完善的过程也是相对人诉权不断扩大与诉权理念重构的过程。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元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公民的主体地位不断的得到了实现。只有充分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诉权才会化解公民与国家的对立,实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邓佑文 《东岳论丛》2012,33(4):172-179
实证上,相对人行政参与权既在我国制度形态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有所体现,也存在于实践形态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并已产生一定效用,这说明行政参与权已是行政法律关系新的权利要素.应然上,相对人行政参与权的享有,一方面会与相对人其他权利重组,构成新的权利结构,形成对行政侵权的制约和对行政授益的合作,从而保护和实现相对人实体权利;另一方面,也会引起行政权的变化,形成新的行政权结构与运行模式,且会增设行政主体的义务,从而促进行政权运行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效率.因此,行政参与权改变了传统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新的权利义务模式,是对传统行政法律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行政契约的撤销,是行政契约法律效力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我国行政契约法制时必须予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确立行政契约撤销制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行政契约在实现法定行政目标方面的积极功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人民法院对行政契约的司法审查,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行政契约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行政指导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工作中。由于一部分行政指导是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实施的 ,而行政指导又是行政主体基于公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为 ,因而具有一定的侵权可能性。为了实现治法行政的目标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应尽快将行政指导纳入法治化轨道 ,逐步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是基于自然正义而理应拥有的不可剥夺的一项权利,但该项权利行使的主体、对象、时间、方式等应当有一定的限度,其抵抗权的确立是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的,不过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在我国存在一些实现上的障碍,因此需要从具体的法律制度层面来扫除这些障碍:一是在立法规定中明确将抵抗权的行使对象与无效行政行为理论结合并确定无效行政行为的判断标准;二是建立"抵制必须答复"制度和"争讼停止执行制度";三是针对行政行为建立独立的"无效确认之诉";四是规定行使行政抵抗权的相对人须对特定事实承担一定程度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2.
略论我国行政契约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芳 《兰州学刊》2002,(5):73-74,95
本文作者从一则简单的案例出发 ,引出了我国行政契约的认定标准这一问题。在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两大法系诸多国家的认定标准之后 ,提出了我国行政契约的认定标准 ,即行政契约是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 ,旨在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意。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是行政法学上最缺乏研究的问题之一,法律规定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在相对人面对巨大的行政主体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行政法要实现的目标也无法达到。基于行政法目的的要求、真正确立行政相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行政程序双方性和可接受性的要求以及民主行政与合法行政的要求,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必然是行政法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法学理论来看,通过对行政法学方法论发展脉络的考察,我们发现,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忽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到重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过程。行政法学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一点就在于对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重视,新的行政法学方法论为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确立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理论在行政法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是近年来行政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在国家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内,行政主体基于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精神,运用非强制性的手段,通过相对人的同意或协助,引导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从而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法律调整与实施模式。环境行政指导是行政指导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运用,实质上是以环境利益为核心,通过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对所涉及环境利益的主动认同,以合意为基础、实现环境公益与环境私益相互协调。环境行政指导与其它环境行政行为不同有着自身特有的特征,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的特殊连带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的内部责任分担原则是行政主体免责 ,行政相对人全部负责。为实现特殊连带责任 ,需要强化附带诉讼制度。在我国只要同一法院对两个诉讼都有管辖权 ;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已经发生或存在 ,澄清行政法律关系是澄清民事法律关系的前提或澄清民事法律关系是澄清行政法律关系的前提 ;附带的民事或行政法律关系不复杂 ,就可运行行政附带民事或民事附带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在学理上存在争议,主要有"行政契约论"与"民事契约论"两种观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性质应当是行政契约,因为磋商协议各要素符合行政契约的识别标准:在主体要素层面,磋商协议的赔偿权利人是行政主体;在目的 要素层面,磋商协议以实现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 ;在内容要素层面,磋商协议的内容包含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判定磋商协议为行政契约属性的功利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磋商协议的履行提高环境治理效果,降低司法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7.
郭朋 《齐鲁学刊》2005,(5):144-148
当今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日益扩张的行政职能的需要。采取了行政分权的措施。行政分权有利于政府合法性权威的树立,同时导致政府传统行政任务的私法化。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由于行政分权和行政任务私法化趋势的影响,我国传统行政主体的外延应该进一步扩展。公用事业企业应该被纳入行政主体的范畴。公用事业企业具有多重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是行政主体,对公用事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相关事务独立行使行政管理权,另一方面,公用事业企业作为政府管制的对象,又充当了行政相对人的角色,同时,公用事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还存在私法上的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定位和调适,行政任务外包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运用日益频繁。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实践,行政任务外包在我国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行政任务外包涉及政府与私主体责任边界的划定以及私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保障,相关纠纷的解决需要结合合同性质以及合同权利义务,构建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在内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益平衡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对优化行政程序提出了要求,但这种优化不能只着眼于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还必须有利于实现行政相对人的程序需求.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程序的一方重要参与主体,是程序成本的共同负担者,也是程序结果的最终承受人,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目的是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和民主参与.因此,优化行政程序应当以此为基本导向,建构能充分发挥程序不同价值功能的机制,从程序环节、程序时效、程序成本、程序规范和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虽然仍存在着行政相对人参与权被忽视的情形,但是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重要意义已经逐渐为公众所认识。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只有以个人或组织的形式参与决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扩大公众参与也是民主国家的必由之路,而实现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途径首先是要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其次则是要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获得救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