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兵云 《统计教育》2007,(11):15-16
对1999-2003年我国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别;外商直接投资虽不是影响经济增长最主要原因,但其在东中西部分布的差异却是引起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我国各产业在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利用总基尼系数对应的分项集中度测度指数进行创新能力空间改进.研究结果证实,我国各区域产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异质特征,中部和东部相对集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创新值规模都是推进这一区域的主要因素,创新型企业间地理距离越近越容易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产业规模以及创新产值增值促进了东中西部各个区域内创新能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宋平 《统计与决策》2012,(15):23-25
文章对我国近几年来FDI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规模情况进行简单论述,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科技吸收能力、经济及政策支撑能力、基础设施支持力等三个层面构建吸收能力测评体系,并对SEM结构方程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利用31个地区10年的数据进行Amos系数估算,并对结构方程参数及模型整体进行适配度检验。最后对东中西部地区的FDI吸收能力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揭示了影响地区吸收能力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因而,区域因素差异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市2006~2010年的相关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特点的研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定星 《统计研究》2016,33(8):47-54
本文运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估计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我国东中西部生产率分布进行了比较,统计检验发现东中西部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缩小的趋势。用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发现区位优势对生产率存在显著溢价。接下来检验了生产率分布情况,发现企业生产率分布是右偏的,大量的企业生产率处于低水平范围。用伽马分布估计了省级层面的生产率分布参数,发现伽马分布的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是逐渐变大的。接着用估计出来的参数构造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市场化程度与分布参数显著正相关,但对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影响程度不一样,这间接解释了我国区域间生产率差异为什么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调整区域税收政策 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化水平、城市化建设、资源占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科学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评估2004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趋同性,表现为地区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加速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姜琳  窦炜  潘雅琼 《统计与决策》2012,(24):119-121
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牛芳 《统计与决策》2012,(22):138-140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因而,区域因素差异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全国31个省市2006年至2010年的相关数据,根据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特点的研究,利用Eviews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当前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性分布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因素、劳动力成本、对外开放度等方面,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力度提出了建议,指出发展经济、增强规模经济、减少成本费用、加快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分析了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针对不同区域情况,提出了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地探讨了FDI在华区域分布、投资成本与进出口地区结构的关系,并就FDI对各区域的差异拉动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研究结果显示:FDI在华区域分布与外贸地区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同构性,且FDI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在各区域均大于进口,FDI对东、西、中部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差异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中国各省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从省际、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域三个维度用测度不平衡的相对指标基尼系数、Theil-L指数和Theil-T指数测度了中国技术不平衡,并同时运用Theil指数组群分解方法,从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域两个维度对中国技术不平衡进行分解.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技术不平衡发展现状较为合理,从动态角度来看,中国技术不平衡在过去16年间呈现出下降趋势.整体技术不平衡主要由区域内差异所造成,区域间差异贡献较小,八大经济区域间技术不平衡程度较东中西部间技术不平衡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搜集了2000~2010年中国31省市房地产开发投入产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省域房地产开发效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开发效率平均水平为0.7176,说明效率水平较高;我国各省市房地产开发效率水平差异大,东中西部地区开发效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各区域内部省市效率差异较大;政府作用、房地产规模和工业化水平对效率有显著正的影响,人口密度和金融危机对效率水平有显著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不同.文章通过区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构建省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而,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人均产出序列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二大经济带的内部存在收敛趋势,而中部经济带内的收敛趋势却不太明显。三大经济带之间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趋势,在长期内受到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相关统计模型进行改进,结合我国东中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构筑了相关模型,并运用邹至庄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定性定量地揭示出了我国分收入和分地区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的差异;提出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改革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合运用数据包络模型中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选取我国东中西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宏观统计数据,构建了物流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体系,并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实现了物流配送技术的有效性与物流配送效率的最大化,中部地区处于物流配送技术的弱有效状态,西部地区物流配送技术与效率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岭回归分析法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岭回归估计法,对影响我国1978-2003年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均不相同,其中资本投入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西部经济增长受虚拟变量的影响最大,中部经济增长则受非国有经济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战略构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处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大举措,是带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