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对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是社会管理人性化、系统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最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与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持续开展等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得以体现,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社会需要满足性、个体需要满足性与教育性。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思想政治结果有效性的准确构成及其各自内涵,是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基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特殊的内在控制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风险的控制、对社会思想秩序的控制和对个体行为的控制等方面。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心理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控制功能发挥的主要路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宽视角,整合资源,主动介入到社会运行中,担负社会控制的职责,参与构建社会控制网络,必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之间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4.
吴江 《金陵瞭望》2006,(22):43-44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难看出.这里包含了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特别是需要学生家庭、家长的协助。  相似文献   

5.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强烈的冲击,培养大学生鉴别社会思潮的能力是有效应对社会思潮冲击的关键,也是顺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准评析社会思潮的切合点,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理论剖析,围绕认识与评价社会思潮开展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做充分的准备,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社会思潮进行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对社会思潮的评析要客观、公正、全面,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对社会思潮展开评析,以此来应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规范人的言行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个体自身的认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思潮作为观念形态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认知。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大学生成才,势必要关注社会思潮的发展,认清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和消解作用,采取积极对策,有针对性地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和引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面对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深入社会结构之中,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回应挑战,在批判分析社会思潮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在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集体意识中不断强化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要弥合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分歧隔阂,促成社会价值共识,更要在资本物化社会中深入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人自身的生存,“解蔽”道德意义,帮助实现人向人本质的回归,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价值引领,促进社会整合,实现道德教化等功能,彰显其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分化,社会已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变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种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总体关联,它侧重于各种社会生态环境及构成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和教育主体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研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要重视政府主导性的充分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植和学校角色的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9.
论基于"育人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着重"社会本位",轻"人本位"的现象,在价值取向上,过分注重对社会需要的满足,而轻视了个体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05方案实施两年多来,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实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的发展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育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失联”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获取复嵌入社会结构的“双重赋权”,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在树立科学社会观的基础上,架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观念衔接;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网,打通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思想联结,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任务决定的,也是人的认识规律和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逻辑必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切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应建立健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概念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分析工具。用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分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资本关系的基础上,指出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社会资本的功能表现,以期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课题,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成压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其所呈现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反思和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回应的共识性的创新取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又身处于复杂境遇之中,呈现出在要素、结构、机制、过程上的复杂多向性。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风险性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和多重性思想政治教育语境,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复杂境遇。在此种境遇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建构,需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建构的社会与教育现实,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方向,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思维,调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建构策略,以主动精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的多重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物理学是大数据时代诞生的研究想法的交换如何驱动人类行为的新学科,这一新兴学科的学说观点对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社会物理学视阈,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实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维需要迭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打造智慧思政新范式可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在这一新范式下,社会网络形态呈现出伙伴型网络新格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新角色是魅力型连接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新角色是主体参与者。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后现代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就是从生态文化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实现生命的本真意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价值学说;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和价值关怀,以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涵容量、增强其社会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构建一种新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具有阶级性、动态性、群体性、异向性、多样性、全球性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民族观、政治观、价值观均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两课"教育模式,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先进社会思潮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性的认识,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思想政治教育学视野下探究哲学社会科学社会责任力的提升,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8.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包括改进"两课"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创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实施激励式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常规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