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它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文学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学研究逐渐向文化研究转向,由此带来文学理论研究的泛化。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文化批评是伴随着文化研究从理论边缘走向中心的一种文化批评话语,它首次将西方对东方进行文化殖民的事实及后果纳入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研究范围,将研究重心从文本形式转移到文化政治批评上来,显示了西方当代理论批评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语境下,发展需要覆由此而采的利益追逐,极大地刺激了人类的消费欲望与功利心态,导致地球临近“成长的界限”,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和价值紧张。在这种情形之下,具有现代思维特征和显著生命智慧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它与生态文学的天然盟约,为修正人类前进中的错误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吴炫先生《当前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的商榷 ,提出了当前文化批评对文学独立之现代化走向的帮助 ,对中国当化文化精神问题之暴露 ,以及对文史哲合一的理论创新文化之建构的不同意见 ,并由此指出了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 ,文本内涵、外延扩大的结果。文化批评不仅可以从更新更广泛的角度从事文学批评 ,而且对我国文艺创作的现实问题也多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不能替代也不会取消文学研究,我们应坚持开放吸收和以我为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保持本土文化的个性和价值的同时,谋求本土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清理自己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发挥话语主体的原创性,寻求外国文论中国化、古代文论现代化、当下文学实践经验的理论化的正确途径,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学伦理学批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批评具体的文学作品;如果只重伦理问题的发现与探寻,则不符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义;文学伦理学批评不能离开批评家的审美过程、审美发现与审美判断;要注重对伦理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具有本土特征或民族性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在于冲突,还表现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之间既存在着某种差异性,也有着一些相通的方面.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于取长补短,在于促进人类文化共同发展.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不会出现一种单一的普世文化,而将是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消费产品即影视、媒体、广告等领域的文化产品。在复杂的全球化语境中,此类产品的翻译引入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此类产品自身的特点,其翻译引进有鲜明的目的性。但是,目的性不能成为遮盖一切的幕布,译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良知始终应该是高于现实目的的标杆。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过程 ,一方面引起了文化的摩擦与冲突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民族文化的内核价值观仍是稳定的 ,民族文化在相互的交流中发展和更新。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中 ,重要的是要求同存异 ,使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得到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可调试性要求译者正确运用归化、异化策略。多元系统论和翻译目的论均阐释了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而促使“中国英语”概念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全球文化冲突中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理性的自觉、实践的自觉,是充满现实关怀和追求良好社会秩序的自觉,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觉和以天下大同为终极目标的自觉。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转型里,文化自觉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小说批评方式运载着文人的审美理想和社会诉求,小说文体地位的飙升,冲击着传统的小说批评方式格局.清末民初的小说理论家大多未能脱离传统文论的轨辙,传统文论的阐释方式仍为他们操作的有效工具,但专论等批评方式的出现,也在撕裂传统的禁锢时闪烁着耀人的光芒.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绘制了文化语境转型下新旧杂陈的批评方式风貌.清末民初小说批评的群体参与,展示了近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趋向.  相似文献   

18.
淮河花鼓戏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处于急剧变迁的语境之中.这种语境以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特征.淮河花鼓戏面临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运动,在根本上动摇了艺术的地方性知识与艺术行为者,偷走了艺术主体的心和民间艺术传统的审美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了文化自省意识又易陷入另一种文化形式化陷阱.表达或描述这一场域中的新感受以及紧张的现实认识是表述淮河花鼓戏的当今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