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党员的出现对主要建立在固定地域或固定工作空间基础上的既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提出了新挑战.杭州市拱墅区通过实行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和其他类型党组织并纳,初次登记与动态反馈并行,党组织服务流动党员与流动党员服务社会互促,保障党内民主权利与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举等四方面实践,取得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显著成效.其成功实践同时揭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处理好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工作单位建流动党组织与社区建流动党组织、管理与服务、党员权利与党员义务这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小东 《兰州学刊》2005,(1):234-235
社区文化服务的建设项目很多,但是,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实抓好社区文化服务的落实工作,我认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文娱生活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服务是社区文化服务的建设重点.因为,以上三项项目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民族文化传承中"权利与义务的传递"工作,所以本文就民族文化传承中"权利与义务的传递"在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文娱生活服务、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等方面的现实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文化需求从公民权的解释中获得了合法性基础,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市民同等文化权利是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入及其市民化之前提。传统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空间、范围和内容等方面的封闭性与排异性,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体系"短路",农民工文化生活荒漠化。从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考量,城市社区被赋予更强的吸纳与整合的包容性治理功能,以常住地街、区级行政为主导,社区为平台,协同社会组织参与,是城市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4.
城市少数民族社区融入建设是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的基础和前提,新四化大背景下城市少数民族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方法亟需改善,创新民族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势在必行。创新民族工作新形式应以少数民族城市社区融入中经济、政治、心理等多方面为基础,突破法制、社会保障、信息化、文化心理等瓶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民族工作发展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5.
作为直接服务油田员工群众的物业企业,为前线"找油、找气"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当好油田的"后勤部"、"大本营",就是为油田稳产上产助力加油。作为服务油田中心区的物业管理一公司,努力打造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文化一流、环境一流、形象一流的油田物业"首善之区",肩负起责任和使命,书写环境最美、服务最优、形象最佳的完美篇章。  相似文献   

6.
劳务工是深圳城市建设的主体,推动劳务工融入城市、融入社区,对劳务工自身发展、深圳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深圳市产业大区宝安区石岩街道塘头社区为调查样本,从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三个层面对劳务工在社区融入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一条以"政府主导、社区实践、社会组织协同、劳务工及本地居民互动参与"的多中心治理路径,以期有效推动劳务工群体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然而,由于结构张力和路径依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也存在现实困境,需要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通过对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试点创建项目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社工机构通过进入、服务、互动的全过程行动策略,可以实现融入社区、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社会工作应立足于解决社区"共同体困境",着力构建社区合作网络,推动内生型社区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迁老人的产生与当前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随迁老人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乡村,随子女寄居于"陌生的"城市,其能否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事关个体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基于社会记忆功能与社区融入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根据对南京市三个社区的随迁老人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深度访谈,着重分析随迁老人所保留的传统乡村社会记忆对其逐步融入城市社区所存在的诸多障碍。社会记忆的可建构特征为其整合功能、认识功能、规范功能、传承功能以及批判功能的发挥,并推动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区提供了理论支撑;社区融入的经济整合、文化接纳、行为适应与身份认同四个维度的划分为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会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区存在经济融入难、政治参与难、社会保障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牵动着城市发展的神经。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难问题,需要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的就业机制、城市社区准入参与机制、城市社区保障机制的三管齐下机制,使他们不再是城市化的"边缘人"而真正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家养老能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老年人的在地化养老,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及有效运行的机制。本文基于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嵌入性解释框架,探讨养老机构与社区的结构与关系的嵌入:通过植入—嵌入—融入路径,使养老机构实现社区在地化服务;通过延伸—辐射—互动路径,使社区养老实现以机构为载体的多类型服务,最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嵌入—融合—互嵌"发展:多措并举,推动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秉持"在地安老+综合照料"理念,整合服务内容;养老机构"打开门"、"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机构与社区的可持续互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最终实现"机构养老社区化"与"社区养老机构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近年来一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权益保护、市民化、城市融入等一些宏观层面,而对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微观层面研究较少。下面主要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入手,结合Q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了初步结论。认为文化认同、社区融入和市民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分别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供价值认同和心灵归属。同时社会支持网络和全方位身份转变,制约着他们城市融入的进程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意义、现状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养老文化是一种将传统"敬孝"文化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文化,对满足老年人精神娱乐需求,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社区养老文化发展理念尚未准确定位,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组织责任不明确、资源配置欠缺。针对社区养老文化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发展社区养老文化的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矿区加快推进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油田社区党员联系服务站日益成为促进矿区和谐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服务站的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功能,为和谐示范矿区建设、助力油田永续辉煌创造更加稳固的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步入改革深水区,生活在国有企业所属社区中的居民,思想多元碰撞,不稳定因素增加。为此,在社区广泛开展以"事业化推进、项目化服务、常态化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的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社区服务站,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所属社区的实际情况,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建好志愿服务的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的文化,使"三化"志愿服务活动在构建平安、和谐、宜居社区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问题是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河南省信阳市实施的"金桥工程"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成功探索.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灵活设置党组织,为农民工党员在务工地"安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积极主动地为农民工党员排忧解难;创建新型活动载体,为农民工党员搭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实施回归工程,为农民工流动党员搭建返乡创业的金桥.信阳市实施的"金桥工程",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养老"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新型养老方式。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构建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队伍的新变化以及当前党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机制,增强党员履行权利和义务的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分类分行业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作为矿区服务系统,只有把矿区文化契合于"服务百年油田、构建和谐矿区"的总目标,才能使矿区文化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我国现有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更多的是行政意志的产物,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力量,在服务主体上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尤其是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丰富的服务内容、严谨的管理模式使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发展基于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对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