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小说的故事形态及其现代文学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4):127-133
在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抒情化的潮流中,沈从文逆势而动,高举“故事”大旗,对小说叙事性因素给以格外关注。沈从文采用民间故事素材和母题,改写佛经故事,模拟口传故事,创作了《月下小景》框架故事集;此外,他还善于布置悬念和伏笔,制造逆转效果,突出题材的非凡性与人物身心反应的平和之间的张力,这些都使沈从文小说的故事形态丰富多彩。故事性具有保存素材、原料的特质,它与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之间具有内在同构关系。故事性要求小说回归本体,给叙事性和情节铺排演绎予以突出关注,这对现代中国小说追求抒情化的倾向是一个反拨。沈从文要求小说在回到基本面和本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主张,对中国小说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土写实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枝奇葩 ,作者是一群因生活所迫而离开故乡农村来到城市的青年 ,他们立足社会现实 ,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锢弊 ,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 ,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 ,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 ,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 ,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使现实主义在 2 0年代形成了一江壮阔的洪峰。本文从这一流派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主要作家以及中坚人物三个方面对乡土写实小说作了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史加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26-30
现代文学史上的日记体小说具有"对话性"的文体特征.它执着于心理真实的开掘,使文本中的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异常激烈;它以日记的形式和"不完全叙述"的故事唤起读者的参与,形成了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声音";而文本所代表的"作家话语"又同文本之外的各种"社会声音"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4.
略论艾芜的“流浪汉”小说及其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
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真正的流浪汉形象。同时,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也构成了艾芜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之一。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描写流浪者的文学,是许多作家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从十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到20世纪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5.
蒋明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胡风所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 相似文献
6.
钦鸿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部曲小说,一般都认为首推茅盾的《蚀》(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部中篇小说。见十一月五日《文学故事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总第一四五期所公布的《文学知识竞赛答案(一)》)。其实应该是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它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歧路》、《炼狱》和《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之一《幻灭》发表于1927年9月,而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的《歧路》载于1924年 相似文献
7.
张天翼以讽刺小说享誉文坛,学界在高度关注其讽刺小说艺术成就的同时,却忽视了他早期小说——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实绩。张天翼在文学生涯伊始,即开始了讽刺小说的实验。在风格上则呈现出多元并包的特质,或探索现实的讽刺,或抒发浪漫的感伤,或展露现代主义色彩。尽管早期小说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它却为张天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夯实了基础。就此,张天翼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具有充分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蔡辉振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3):113-11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并非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丝毫无损于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奠基者的崇高地位.何况,两者之争仅在于定义上的差距,以此争论谁是第一,并无多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之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61-66
林译小说序跋的文学史意义孙之梅林纾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翻译家,从1898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起,共翻译外国作品189种,把西方的社会文化、民情风俗全而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打破了中西文化隔膜的局面。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大量的序、跋、译余剩语之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龚永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4)
中唐文坛仍然弥漫着六朝的浮靡风气.韩愈的文学批评特立独行,文如其人,高举复古的大旗,呈现的是因文及道、摧毁廓清,也体现在习于古而不泥于古,飘洒空灵,以戏为文.正因为如此,奠定了其“文起八代之衰”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韩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68-71
在上海这片古旧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土壤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四启蒙理性的影子,又可以看到崭新的都市所承载的前卫现代的性伦理观念的身影,同时随着革命文学逐渐火爆,还不时有革命理性的身影在文本中闪现。从五四时期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到海派作家对爱情的解构,到革命文学中作家对"灵与肉"的弃绝,再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部分作家性的放纵,对爱情的冷落来看,我国文学领域中的灵与肉的张力关系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叶振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文章撷取现代小说中的名家名作,分析归纳了民俗文化对小说的民族风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主题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民俗事象在作品中的职权范围,既不能疏忽也不得超越其位,不然就会削弱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雅书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张天翼是我国著名作家、著名儿童文学家。他为我国的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奋斗了一生,是有卓越贡献的老作家之一。尤其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是对儿童文学贡献较为突出的一位老作家。 相似文献
14.
李新道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
新生代诗人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朦胧诗的滋养,但更多的是反叛和背离,并进行反动性书写.“新生代”对“新诗潮”的反动性书写实际上标示了他们张扬个性、关注人的本质的一面.“新生代”诗歌在诗向个人回归的进程中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诗歌过于关注琐细的日常生活,导致了诗歌高远阔大意境的缺失,而诗歌回归日常生活本身也给诗歌染上了些许卑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刘泮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S5)
赵树理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和“五四”以来的一些作家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特点。“五四”以来的进步作家多半是小资产阶級知识分子,比較长期地受过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中国和外国的革命思想的影响。他们倾向革命,赞助革命,有的人由于受到党的教育和革命的鍛鍊变成了无产阶級战士。他们各自用他们的艺术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級的罪恶,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願望,歌颂了革命的行进及其胜利的前途,在现代文学史上立下了伟大的功劳。由于他 相似文献
16.
方维保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68-74
新时期文学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其间文学的叙事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新时期初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宏大叙事,到先锋小说的宏大隐身与碎片呈现的现代主义叙事,再到走向写实化,最终实现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相交融的跨界叙述。这一叙事的演变,也就是新时期文学在文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逐步走向自觉的过程。对这一演变的清理,自然就呈现出新时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30-34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马原的“叙事圈套”在突出叙述主体、实验西方小说叙述技术的同时.淡化了文学的审美主体和生命意识.忽略了民族生活经验和叙事文学传统。所以说,马原在文学主体与个性解放方面有所贡献的同时。却只注重西方现代“超验”,忽略了民族审美体验;只注重小说技术美学,而忽略了小说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涂新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方志敏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创作了《可爱的中国》等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多彩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在当代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长廊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论述方志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吴宏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震撼人心的事件。但抗战文艺在文学史上却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历史地位。这一矛盾说明什么呢?近年已有人著文对这文学现象作了解释,颇引人注目。我认为这个问题牵涉到对这场战争意义的认识和对抗战文艺的评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对抗战文艺作出正确评价,才能还历史本来为面目。毫无疑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仅使德、意、日为首的妄图征服全世界的穷凶极恶的侵略势力遭到彻底覆灭,而且在战后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大批被奴役的民族、被统治的落后国家,挣脱了殖民主义的锁链,纷纷宣告解放、独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世界近代史的伟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张玲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17-19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