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脱颖而出的左翼青年作家,曾被誉为左翼文坛的“新人”,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 作为左翼文坛的“新人”,张天翼的出现并受到重视,跟当时整个文坛的现状有密切的关系。正如胡风所说:“我们考察张天翼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地受到了广大的欢迎,不应该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左翼青年作家创作论稿》中的一章。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形成的左翼青年作家群,是左翼文学运动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文学新军。他们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外国进步文学的影响,鲁迅等前辈作家的关怀,以及青年作家们自身的生活积累、艺术索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即从上述诸方面论述了左翼青年作家群崛起的原因,及其对三十年代文坛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坛新人”、“师承鲁迅”、“现代化与民族化”等几个互相交叉的方面,论述了张天翼短篇小说所显示的基本特色、形成原因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文章指出:张天翼是在新文学热切呼唤写真作品和作家之时应运而生的;其新,突出表现在他从实践上、理论上深化了左翼的文学目标,表现在他的平民意识和讽刺才能的融合上;师承鲁迅是张天翼获得既有成就的重要原因;而张天翼追求的现代化是现代中国化,他追求的民族化是使文学既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现代特色,故他在致力于现代化目标的同时,也达到了民族化目标。张天翼是一位独具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4.
艾芜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左翼青年作家。从1931年冬在《文学月报》上发表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是艾芜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其朴实自然、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使自己截然区别于其他左翼作家,从而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独树一帜。可是,对艾芜早期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基本倾向,评论界长期以来颇有异议。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5.
叶紫(1921—1939)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上,是一位引人瞩目、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高度的真实性,火一样的热情,深沉的思考和清新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农民反抗斗争的宏伟画面,引起进步文艺界的关切与重视,为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鲁迅先生当时就指出:“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这是对叶紫创作的最精湛的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7.
张天翼的讽刺短篇,自二十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他的独异的讽刺与幽默的艺术风格,在左翼进步文坛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有的用“文字的漫画家”来称呼张天翼,这可以说是高度而集中地概括了他讽刺艺术的本质特征。“讽刺家是一个道德代理人,往往是一个社会清道夫,在发泄着胸中的牢郁不平之风”。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张天翼就是封建道德的批判者。在对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进行批判和讽刺时,不同的讽刺作家,有着不同的“道德敏锐区”,张天翼不同于老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领导下,以共产主义者鲁迅为主将,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中心,载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怎样看待鲁迅与“左联”,以及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是我们与“四人帮”在文艺战线上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合乎规律的发展。“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①鲁迅指出:“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文艺运动,其实就是唯一的文艺运动。”②这不仅高度评价了左翼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而且明确地揭示出这场运动别于五四文学革命的阶级性质。从“五四”到“左翼”,鲁迅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学遗产。别的姑且不说,仅就鲁迅对左翼新人的培育而言,就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鲁迅总是从振兴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着  相似文献   

10.
肖军是为数不多的东北籍的老作家之一。从三十年代登上文坛算起,四十多年来,他以勤奋的艺术劳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增添了五百万字以上的巨著,其中某些作品在国内和国际都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应该被人遗忘的老作家。但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他的名字逐渐从文坛消失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如果不是鲁迅那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我国文艺界主要输入日本、西欧的文艺思想;二十年代中叶开始,一批革命作家将目光从西欧和日本逐渐转向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作为苏联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的主要的无产阶级文学团体,“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中国左翼作家的视野。这些作家是把“拉普”理论作为在中国发展左翼文艺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参照系。本文试图对我国作家译介“拉普”的情况作一粗略的概述。我国译介“拉普”(包括其前身“十月”文学派)从一九二六年蒋光慈的《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开始,至一九三三年周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一位擅长于讽刺小说创作、成就卓著的“风格”作家。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一再把他归入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沙汀的讽刺小说创作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讽刺文学传统,既不消极地展览社会的丑恶面去吓唬读者,也不以调笑作幌子去引入逃避严酷的现实——如鲁迅所说的“将屠夫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作者“30年代左翼青年作家创作论”系列论文中的一篇(前3篇分别发表于《扬州师院学报》1992年1、3期,1995年1-2期)。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论述了左翼青年作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蕴与价值取向。认为他们的乡土小说作品力图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来探讨在时代变化和社会动荡中人民大众历史命运的倾向及人心的变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揭示了左翼青年作家们自身对乡土的精神依恋,因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在现代乡土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最充分地显示了左翼文学作为30年代文学主潮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巴金,论年龄是两代作家,论风格有很大差异。所以,这两位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关系,以及巴金从鲁迅所受到的影响,还几乎为研究者所忽视。然而,在三十年代,人们公认巴金与胡风、萧军、张天翼等作家一样,是鲁迅后期最亲密的朋友;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他与上述作家一起,参加了守灵、扶柩,被称为鲁迅用“光荣的侍卫者”之一。这就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国共内战形势的变化,双方文艺政策的调整,左翼文学逐渐成为平津文坛的主导力量.认同左翼文学立场的作家成为文学期刊的主宰,许多中间作家开始向“左”转,其他作家则日渐淡出文坛,刊物的作者趋向单一化.在刊物的内容方面,也由先前的多元文学组合,逐渐萎缩成左翼文学独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1928年前后的左翼文学迅速成为20世纪3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这一文坛主流地位的确立与其发展中的报刊策略是分不开的。初期左翼文学借助庞大的期刊阵营迅速获取了在文坛上的流行性;左联刊物多样化的生存策略进一步扩大了左翼文学在文化围剿下的影响力,并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左翼作家们对报纸副刊的广泛争夺成为后期左翼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左翼文学正是通过巧妙利用报刊迅速完成了其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对中国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定居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电影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领导下,曾在上海开展了颇有成就的左翼电影运动。当时,由创造社和太阳社联合成立的“艺术剧社”,第一次喊出了建立中国的“普罗电影”的口号。在艺术剧社左翼文艺工作者涉足电影文化领域的同时,鲁迅也开始了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关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鲁迅从广州  相似文献   

18.
“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鲁迅在三十年代说的这句名言,正可以十分恰当地用来评价三十年代党所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由于当时阶级斗争、路线斗争都很尖锐、激烈,这个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矛盾,它有功也有过。对这些功过作出恰当的评价,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现代文学史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野心,在炮制“十七年文艺黑线专政”论时,极其阴险地把三十年代文艺作为“十七年黑线”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不但全盘否定解放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文艺,而且也全盘否定革命文艺的历史。为了深入揭批“四人帮”,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中拨乱反正,肃清流毒,有必要对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进行重新评价,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本文想从“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这一段文艺运动作概括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罗淑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一位在小说创作方面极有成就的青年女作家。但因其逝世过早,长期以来对这位作家及作品缺乏应有的研究和评价。本文将罗淑的小说创作放在三十年代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艺术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指出,她的小说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四川农村的真实面貌,为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对罗淑及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斗争最激烈的年代,也是战果辉煌的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十年代也有着巨大的成就。毛主席对这一时期党领导的左翼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新民主主义论》里谈到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都惨败了时,指出:“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