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篇“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一语,本义指人本然之善心,置重于个人天赋所具之性,并散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心”。考察孟子“性善”论和“四心四端说”,探求其良心观的践行之方,可以证明孟子良心观之于个人成善、成德的内在致思理路。  相似文献   

2.
良心     
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提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  相似文献   

3.
良心     
丛艳春是生活在吉林山村的一个农家妇女,她的丈夫因病常年卧床不起,惟一的儿子不但患有间歇性神经病,而且还是矮子。为了治好丈夫的病,家里已经一贫如洗了。可现在她又心如刀割:  相似文献   

4.
论良心     
王海明 《齐鲁学刊》2002,(4):113-118
良心直接源于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最终源于利己 ,源于自我利益 ,源于社会和他人因自己品德好坏所给予自己的赏罚。因此 ,每个人良心的强弱 ,固然与他自己的道德修养等偶然因素有关 ,但就其必然性因素来看 ,则直接取决于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的多少 ,最终取决于他因良心的强弱而得到的利益的多少  相似文献   

5.
论良心     
(一)良心的界定及其构成当前,关于良心的界说举不胜举,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有以下几种:《大英百科全书》将良心定义为,良心是与人们做正当的事和行善的义务情感相关的,对于自己的行为、意向和品格的道德性或应受责备的个人情感。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良心是对个别行为的道德性质所做的直觉性的权威判断。《美国百科全书》把良心定义为,良心是人们关于道德义务判断的心智基础,是对行为过程的负责的检省。  相似文献   

6.
狼心良心     
1995年,我和弟弟到新疆库车去贩白杏,遭遇了一场人狼之间的恶战,最终在一只义狼的帮助下,得以狼口逃生。十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次遭遇心有余悸,对那只义狼感念有加—— 弟弟曾在新疆当过兵,杏子将熟的时节,我和弟弟登上了去新疆的列车。到达库车时,由于多数杏儿尚未全熟,弟弟便要去原来的部队拜访战友。我们租了一辆越野吉普车,向250多公里外的部队营房驶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良心意识原本深厚.从哲人贤达到平民百姓无不知良心为人所具有.讲求良心成为传统社会人们追求正义维护人格的表现形式.然而,随着20世纪阶级斗争论和阶级专政论传入中国后,良心意识逐渐受到冲击.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在国家暴力和专政工具的压迫下,国人的良心意识几乎被作为正统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论和阶级专政论彻底冲垮.学者不知良心为何物,为官者更不知良心有何价值.如今.只能在街头巷尾偶然听到老百姓骂一声“良心被狗吃了!”  相似文献   

8.
黄显中 《天府新论》2005,(2):33-36,107
良心与腐败的关系问题不能凭直觉断定 ,因为良心分为形式良心和真实良心。“按良心行权”产生腐败 ,在于该良心是以私人善为实质的形式良心 ;“按良心行权”产生廉政 ,在于该良心由公共理性设定公共善为其对象。形式良心与真实良心的转换来源于行权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制度激励的目标 ,是行权者形成真实良心 ,其核心内容是培养行权者合理的公共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9.
法官良心论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法官所处于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法官良心论     
李国强 《理论界》2008,(9):192-193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对法官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为良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为官与良心     
说为官,理应讲“公仆精神”、“为人民服务”,将其与良心扯到一起,标准未免低了些。其实,我觉得未必,公仆也好,为人民服务也罢,首先得从良心始,倘连良心都成了问题,一切不过是虚幻之言。 使我感触较深的是,5月上旬因勒索考  相似文献   

12.
法官良心论     
法官良心和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后者围绕前者而波动,波动的方向和幅度取决于法官所处于的约束机制.在一个良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较好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一个恶性的约束机制里,法官良心就会有恶劣的外在表现形式.法官良心是不可改变的,法官良心的表现形式却可以通过改善约束机制而大为改善,这才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爸妈在外地打工,10岁的诺诺和奶奶一起生活。她会干家务活,经常帮奶奶买菜。那天,诺诺买了些蘑菇,姑姑正好来了,她大声问:“哪儿来的蘑菇?”诺诺吓了一跳:“我买的。”姑姑没再说什么。第二天,诺诺却在门口看到了被姑姑扔掉的蘑菇。她拎着蘑菇,找到卖蘑菇的女人说:“阿姨,始姑不让吃蘑菇,您还是卖给别人吧。”卖蘑菇的女人正要退钱时,诺诺却跑远了。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良心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良心不是对利益计算和权衡的结果,而是义务的实现,是道德的直接性,是个体自觉意识到客观义务而在内心形成的原则精神。研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良心”首现于《孟子》,其基本内容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仁义之心。文章力图以“虑”与“求”、“能”与“为”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良心”无选择性指向、不为目的所役、既有先天直观性又不失后天行动力量的特质,进而呈现它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本源之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要深入良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的人.从根本上说,人的道德状况决定于社会.而社会是人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道德风尚又决定于个人,决定于人们的良心.良心与社会道德的具体形态相对应,有亲情良心、公共生活良心、国民良心、职业良心、阶级良心之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制约,形成个体道德自律、自制的完整的良心体系.我们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改善人们的良心.  相似文献   

17.
非暴力反抗与良心拒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暴力反抗(civil disobedience)也译为“市民的不服从”。非暴力反抗一语的另一种英文表述是“nonviolentaction”。在使用英语语言的学者中,有的学者主张以“civil disobedience”表示非暴力反抗的理论,如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有的学者倾向于用“nonviolent action”表达非暴力反抗主张,如G·夏普的《非暴力反抗的政治学》(1973年)。这两种英文表述方法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了抵抗行为的“非暴力”的性质。而在前者,并不完全排除在一定限度内使用暴力手段的可能性,尽管它所要表达的主张也是强调非暴力抵抗。 在日本学者中,一般将civl disobedience译为“市民的不服从”;而将nonviolent action译为“非暴力抵抗”。 在英文中,非暴力反抗还有其他不同的表达方法,如nonviolent risistance、dissent等。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解释的良心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刑法调整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人权与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刑法的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法解释是适用刑法进而实现刑法价值的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一能动的释法过程中,唯有司法者坚守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作为人共通部分的“常识、常情、常理”即“良心”,才能保证释法的结果不违背普通公民的意志,也才能够最终实现刑法的价值。这就是刑法解释的底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甫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认可:统治者需要这样一个“一饭未尝忘君”的忠臣,人民欢迎这样一位与他们心息相通的诗人。这两方面的欢迎使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些特别,也使我们的研究者有些为难。其实,这正说明了杜诗的丰富性、复杂性。本文试图从“社会良心”的角度对杜甫的魅力进行新的探讨,并力图解释来自两方  相似文献   

20.
曲相霏 《文史哲》2005,20(3):151-156
对人权正当性的回答是达成人权真共识的前提。欧陆传统的先验式人权推定和英伦传统的经验式人权推定、自然权利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等等,都经受不起人权正当性的进一步追问。人权的正当性来自价值判断,根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类弥足珍贵的道德情感。作为价值判断的人权无关真假,是一种类似于真实性的要求。人权的概念产生自西方,但在儒家的良心理论中却可以找到人权本原的最佳阐释。个人主义与权利观念的缺失应该是儒家虽有丰富的良心理论而未发展出人权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