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略论邓小平的农民观●李涛邓小平农民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认为,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农业才有出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邓小平以极...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社会,农业已失却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农民依然是社会成员的主体,研究考准农民视角的历史转换仍具有深远的意义。综观历史,笔者认为,考察农民的视角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和从国家的角度认识农民以及从阶级的角度分析农民三次重大的转换。一、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农民显然是指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社会成员。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发达,手工业和商业比较落后,农业构成生产领域里的主体,城市和农村的界限也不特别明显,因此,人们首先是从农业的角度理解农民的。夏、商和西周时期,农民…  相似文献   

3.
基于金融市场进入受限视角,分析农民获得农业保险补贴时的最优行为选择,并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农业保险会对农民的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但并没有改变其风险偏好。研究发现:由于受有限理性、市场摩擦和市场失灵等因素影响,农民和保险公司会进入金融市场中跨度不同的封闭子集。因此,农民和保险公司会在各自的市场子集内对替代农业保险的其他风险规避方案进行评估。由于农民和保险公司仅在各自的金融市场跨度内对金融产品的正交投影进行定价,因此农户的支付意愿要低于保险公司的接受意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有助于拉近农民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估值的认知差距。因此,农业保险补贴仅通过改变农作物的自然收益率和农民对待边际风险的态度来影响他们的生产选择,这种影响应归因于农业保险补贴带来的更多收益机会,而不是农民风险偏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推广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若干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发展中的巨大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达到以农业推广促进农民增收,尽快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科学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认为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中国工业化能否实现。为此,毛泽东指出: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遵循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走农业机械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数字农业在我国高速发展,受到政策支持,而目前研究更多关注数字技术给农业带来的效率提升,而忽略了其对农民的负面影响。数字农业发展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转型影响不同,农业公司更容易实现从数据控制到知识替代,再到身份固化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原有的农村土地保障能力受到数据生产地位提升的削弱,知识替代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被边缘化,集体经济组织的保障能力受到农业公司的削弱。所以,我国应在推广数字农业技术的同时对农民保障制度进行创新,这包括在数据形成过程中为农民设定保障,满足一定条件的大型农业公司股权中应设农民集体特留份,农业公司应承担本地用工义务。  相似文献   

7.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在改变农民经济地位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政治身份:由原来的人民公社社员变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变成了农民。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的改革,农民在从社员变为农民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具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分化:农业农民和非农业农民农民在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后,第一个变化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种植业,走上了非农化的道路。非农化从职业上讲,就是从农业转…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洛阳整体经济发展的大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农民观念意识和 素质的现代化,外在因素是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而内外因素的实现又都依赖于农民合法权益的切 实保障。因此,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是洛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已经由传统农业的体力型转变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劳动力,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关键在于培养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而培养的职责在教育,但我们的教育却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为了培养现代农业第一线的劳动者,就要既抓对现有农民的培训,又要抓未来新农民的培养,对未来农民的培养要实行免费教育,国家从工业反哺农业的费用中对这些学校拨付培养费用,对这些到农业第一线的学生实行有限合同管理.给以诸多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整个农村经济体系已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并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副产品产品增长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绝大部分农民均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然而近年来农业效益持续下滑,农民边际收入递减,收入差距 扩大,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启而难动的问题日显突出。因此,探析农民收入增长减缓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增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地方如何具体地实在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的问题。我觉得农业基础的巩固取决于农民富裕的程度,只有农民富裕起来,农业基础才能巩固,否则是难于巩固的。究竟怎样使农民富裕起来,除了宏观的大政策和系统的增加投入等以外,在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对农民指导和服务的问题。本文就农户企业化服务与指导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一直是“非常规”发展的。建国初期,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在当时条件下不得不采取损伤农业以优先发展工业的办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改革后,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长很快,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打白条”和“仓容危机”,农民增产不增收,使农业仍没能真正走出“非常规”发展的困境。中国农业要想走上“常规”发展的正途,必须以法的形式确立农民的合理利益;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价格政策;要保障农民合理的产权关系;要走科技兴农之路。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中华魂》2014,(4):26-27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谈到“谁来种地”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同。”(201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传统农业市场营销机会相对较少,劳动力高度密集于农业,即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适度推进我国部分农业人口非农化,将有助于上述两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不仅对农民的绿色生产行为存在直接的客观禀赋约束,还会藉由农民价值认知产生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安徽省329个稻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老龄化、价值认知对农民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老龄化对农民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抑制作用,老龄农民施用有机肥和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概率显著低于年轻农民;(2)老龄化导致农民对绿色生产的价值认知产生偏差,相对于年轻农民,老龄农民对绿色生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正向认知程度显著更低;(3)价值认知是老龄化影响农民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价值认知在老龄化影响农民施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两种绿色生产行为中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1.64%和52.61%。研究表明,农业老龄化给农业绿色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政府部门需重视并积极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并将提升农民价值认知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以江西省为例,研究农业政策变量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得出农作物总的播种面积、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时农业收入有明显影响,但要改变它们却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民对科技的需求,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农民科技需求的动力因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找出提高农民科技需求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束缚了农民的主体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村改革成功起步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对深化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条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在于落实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在于确立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业生产资料产权清晰化的实质就是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要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的不同形式,“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实现产权清晰化、农民主体地位、公有制三者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9,(1):I0004-I0005
高效农业已显成效。2008年.市农林局把高效农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3.59万亩,其中种植业17.07万亩,水产业6.5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6.93万亩,其中园艺产业3.5万亩,蔬菜产业2.65万亩,水产业0.78万亩。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南京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第二次企业的制约因素有三:第一,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第二,人口增长、总量庞大的制约;第三,粮食相对不足的制约。我国农民第二次创业的八项措施:(1)党要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充实、完善的基础上,坚持100年不动摇;(2)引导农民专向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4)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5)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处理好国家与农民的给与取的关系;(7)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8)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