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法国穆斯林第一代移民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术,第二代移民又缺少在法国社会中向上晋升的渠道,使他们在住房、教育、就业等领域实际上处于与主体社会"断裂"的状态。而这种"断裂"状态又为伊斯兰思想在移民社区的传播和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提供了机会。但在本土法国人看来,移民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固化对法国"共同文化"构成威胁,对威胁的感知也催生出法国社会对穆斯林移民群体的歧视。面对歧视,法国穆斯林群体对自身的边缘处境强烈不满,并使少数人走上恐怖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关于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后的教育政策仍存在四大问题:职业教育对随迁子女的实际吸纳作用有限;高中教育的户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阻碍了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的机会;就地高考政策落地后,"高考移民"问题的潜在风险增大。基于此,建议全面放开职业教育资源,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对随迁子女的吸纳能力;健全配套政策,逐步推动随迁子女全面就地高考和招生录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一个由多族裔移民组成的国家,在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方面,美国经历了"美国化""自由放任"和"选择性限制"三种政策范式的演变。"美国化"式的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政策促成了早期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归化,但它缺乏对其族群个性的尊重。"自由放任"式的社会融合政策赋予了青年移民及其子女个体、社区、民间组织等以自主地位,丰富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选择性限制"式的融合政策避免以单一化原则来应对所有青年移民及其子女的社会融合问题,但它并未真正实现其"反恐"和确保国土安全的政策初衷。这些关于青少年移民的社会融合政策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新移民(青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大学毕业生、外籍青年移民等)的管理与服务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为对多元文化和青少年移民自主性的尊重、保障弱势青少年移民群体的合法权利、重视吸纳高层次的青年劳动力移民以及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在青少年移民社会融合过程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讯     
强音 《职业》2011,(25):26-26
懊恼的美国——中国人走了,美国人才闹荒了 据《联合早报》报道,中国人走了,美国人崩溃了。随着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生活费高涨,以及移民本身的家乡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中国科技人才离开硅谷回国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扩张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它能否使教育机会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这一直是引发论争的问题。1999-2002年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学扩招政策,导致大学生数量和高等教育机会成倍增长。关于这项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未取得确定的结论。本文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次级数据集,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大学扩招对不同阶层、不同户口身份、不同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并同时检验MMI假设、EMI假设和理性选择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有效性。本文的结论是:大学扩招没有减少阶层、民族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反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上升。  相似文献   

6.
2009楼市,从年初的一片萧条到年末的虚火上升,转换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圈内大部分人曾经秘不对外的预测是:2009年底才会复苏.然而,自3月份回暖到9月开始的新一轮疯涨,中国房价只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就创历史新高,迪拜"日落"似乎也与中国人民无关.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对于华人而言有着深刻的含义,这种既是责任又是义务的认同使得海外华人能够抱团生存,不仅形成了特有的"小生境"而且一直以"通道"相连接。孔飞力先生在《他者中的华人》简要地描述了中国近现代的移民史,梳理移民史进程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视角,使得读者对于近现代不同阶段移民外出的原因和结果有了初步的认知,对移民的生存环境和适应移居地的情况有了充分的理解。文章从文化的角度,以"家"的视角来看早期华人移民的迁出和在迁入地的适应和生存情况,以及这种文化观念对于移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赵光 《职业》2004,(12):40-4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时下在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悄然出现了时尚的"电子移民"一族.不用办理护照和异地迁居,他们通过互联网就能为国外的公司、网站或新闻单位工作,所拿薪水远远超过了国内白领.有关专家说,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为"电子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啃上时尚面包的新群体,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农村居民彻底远离地质灾害,让他们从贫困的地区搬出,陕西省政府常务会2010年12月6日原则通过,将从2011年开始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和"陕北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程,并通过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等方式,让大家逐步脱贫.两个工程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和39.2万,其规模将远超三峡移民的150万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项目法人参与水电项目移民工程"统规代建"进行研究,从"统规代建"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方式、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探索出一种适用于水电项目移民工程建设的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项目法人的管理和组织优势,加快移民工程进度、确保移民工程质量,为移民及时搬迁安置、电站按时蓄水发电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女主人带3岁的孩子外出,不小心让孩子走失了。女主人因对孩子的过度想念患了精神分裂症。面对转瞬间分崩离析的雇主一家,曾经深受他们恩惠的小保姆何去何从?一个偶然机会,小保姆在探听到一群人贩子的踪迹后,做出了惊人举动:"卧底"人贩子内部,探寻小主人下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城市重构的理论化,建议用层级比较的方法研究移民的定居问题和跨国联系。通过提出"城市层级"的概念,本文探讨了后工业化城市重构的不同结果与移民融合的不同路径之间的关系。在"地方性"的理论化上,移民问题学者以民族国家和族群为分析的主要单位,而城市重构问题学者则未关注移民的研究。移民路径形成并反过来作用于城市的差异化定位。移民被视为城市层级的缔造者,城市在全球力场下的不同定位,决定着移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一户一栋"变"一户一套"近日,本刊记者接到芦溪县山口岩水库移民投诉,反映他们被"多次"移民,就是在最后一次的移民过程中,政府给的拆一补一的建房也被改头换面,由原来承诺的每户独栋建筑改为集中联排建筑按套分配,而最终住房面积也被缩水。移民邓顺田拿出一份协议书给记者看,此份协议书是由芦溪县山口岩水库移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的,协议书详细表述了移民建房户的工程概况、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等。其中工程概况中明确写道:"工程内容:砖混结构、七层。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日期渐渐迫近,广元市昭化区国土资源分局根据昭化区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抓好挂联虎跳镇三公村4社的移民、清库工作. 一是选派得力干部长住三公村.现年59岁,曾任多年乡镇党委书记的局督查办主任梁天军欣然领命担起移民挂联这一重任.一个月来,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五加二"、"白加黑",耐心细致地做移民的工作,认真解决具体问题,组织村民互助并组建一支由一台挖机、三台油锯、1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清障队伍,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苗向东 《职业》2016,(1):78-79
韩国人李俞石如今成了韩国最有名的大厨,每每记者采访他时,他都会讲自己当初在法国找工作的故事:因为他曾经为了谋得一个岗位,十三次面试遭遇"滑铁卢". 法国巴黎是美食之都,那里的奶酪就有好几百种.当时他有意学习法国的厨艺,可是当地餐饮业特别排外,李俞石找了好多家餐馆,都没有找到岗位,就是他想白干、即当实习生,也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17.
蔡宇 《职业》2016,(11):150-151
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它需要与市场接轨,与时俱进.创业创新是打开职校生机会大门的钥匙.本文总结本校创业创新教育的一些实践做法,以期能更好地探索思考适合中职学校"两创"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8.
Anna说,其实过去曾经有想过去北上广的公关公司,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型的客户。现在不用了,成都的机会也很多。  相似文献   

19.
梦想,在钢铁行业实现 吴琨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穿白大褂的医生,她从重庆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八钢公司铁前化验室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作为高级工程师,吴琨曾有机会到别的检测机构工作,但她却主动选择坚守在八钢公司生产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吴琨说:"在化验室也是穿白大褂,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20.
随着赴美移民人数上涨,65岁以上老年移民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与年轻人不同,老年移民群体通常不懂英语,难以融入社区生活,白天只能独自在家打发寂寞时光.为了照顾他们的社交需求,一些以异国文化为特色的老人日托中心在美国应运而生. 在这些活动中心里,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老人能用熟悉的母语交谈、阅读和娱乐,品尝家乡菜,与新朋老友相会. 异国"同乡" 91岁的穆罕默德·拉霍洛没想到,时隔多年,竟然会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老年人日托中心巧遇同样来自伊朗的老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