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试图借敌自重,反对扼杀武汉民军于萌芽之中,力主缓攻;汉口战役期间的大火灾,是在袁世凯的允准之下发生的,结果导致不利于清政府的舆论导向;汉阳战役之后,袁世凯下令停止进攻武昌,开始和谈,从而使武昌民军化险为夷.至于袁世凯当时的计划:借助南方反清集团与清廷的对垒渔翁得利,客观上有助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势力与革命势力这两大不同角色所形成的合力博弈,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2.
德国出于确保其侵华利益的需要 ,极力帮助袁世凯建立其对全国的反动统治 ,却在人民的唾弃声中避免不了失败的历史命运。这说明 :在日益觉醒的中国人民面前 ,任何阻碍中国进步与发展的企图终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4.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之科学含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历史发展中是否经得住实践检验,获得新的证明,并使自己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历史命运问题,应围绕“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这一主线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70多年”,是纵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与苏东剧变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横向检验、证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社会主义的命运与工人阶级政党的命运紧密相联,它们是“命运共同体”,党兴,社会主义兴,党亡,则社会主义亡。  相似文献   

5.
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面对革命大潮,清政府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在掌握主动权后,袁世凯纵横捭阖,给予清政府以致命的一击,逼迫清室退位,满足了革命力量的反清革命目标,袁世凯也因此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至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主流民意已倾向革命、统治集团中的满汉矛盾已成不可调和之势,以及袁世凯本人的因素和西方列强的态度,袁世凯走上反清道路乃是历史的必然,并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此举以和平手段实现了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的目标,结束了绵延几千年的君主专制,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也避免了大规模的民族间的残杀,同时也使俄、日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其历史作用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命运范式”与古希腊悲剧文本之间的契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在悲剧题材、悲剧成因、悲剧主旨、悲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悲剧欣赏的思想基础等方面,“命运范式”都很难与古希腊悲剧文本完全契合。“命运范式”作为一种解释范式,既是远古人类的命运思维定势即神秘因果律的遗存,也是使不可理解现象成为可理解现象的人类主体性表现。古希腊悲剧是宿命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奇妙结合。克服“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研究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苔丝的悲剧命运,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神秘主义的命运无常,一是理性主义的、对历史逻辑矛盾的现实描写。正是两方面因素的交织,使小说杰出地完成了主人公悲剧人生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后新时期小说对个体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思考主要表现为对历史力量、个体命运与个体生命精神之间关系的探索和表达:不确定的历史力量常常导致莫测的个体命运并生发出历史暴力,历史暴力给生命个体造成难以逃脱的生命苦难,而生命个体应当以诗性生命精神超越历史苦难,或以坚韧质朴的个体生命精神应对历史苦难。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90年代是大众文化的年代,也是散文创作有所作为、能够产生“散文热”的年代。在这种状态下,负载人文精神、寄寓人文理想的散文有了充分表现的空间。这类散文往往是以这样几种方式出场的通过对现当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剖析,表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严肃审度;借山川景物感悟人生真谛;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与关怀;把握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当代的反思意识;等等。这类散文的出现,给90年代散文创作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与有效性之间的张力限定政权生存和延续的可能空间。为了追求政权的稳定和延续,处于有效性困厄中的袁世凯,企图恢复其熟知的作为传统权威基础及其象征符号的帝制来自动生成其在近代社会的有效性。在辛亥革命的“宪政化”成果下,袁世凯借用“民主”程序来粉饰“民国”到“帝国”的连续性:通过垂询民意,论证变更国体的“合法性”;运用请愿、投票、“公选”等“民意”方式,推进变更国体的实践活动;利用“立法”这一现代路径,重构政治形态的传统取向。在这种结构形式与价值内容存在冲突的“现代”逻辑中,袁世凯欲求的有效性难以实现,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成为制约袁世凯政权的“政治瓶颈”并使其终结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爱国学者强调学以致用,自觉把旨在"求真"的史学研究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把研究历史和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连接在一起,表现出对历史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赋予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优良传统新的时代内涵。其史学经世思想表现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著史考史的社会责任感;自觉为抗战提供历史借鉴、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课题研究意识;着眼于向大众普及正确历史知识的历史教育思想;"致用"与"求真"并重的史学学术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二元对立的理论,具体地分析和探讨了司马迁在评价法家人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和理性的矛盾性;并以道德评价对历史评价的部分吞并来作为法家人物悲剧命运色彩不浓的主要原因;进而剖析了造成二元对立的主体和客体因素.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社会悲剧,有人认为该剧是命运悲剧,这成为历来批评和争论的焦点.但只要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合当时历史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便可认识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是社会悲剧,又是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究并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世界方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而且是引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物命运的展示使曹禺戏剧产生了剧场性魔力.曹禺戏剧不仅集中表现人生苦难,展示人物命运的严重危机,在显示人物无助与无奈的命运状况中博取受众的同情心,而且大力渲染人物命运的传奇色彩,展示人生的惊奇性,挖掘人物潜存的影响力,以充满主观理想与情致的书写来强化戏剧的吸引力;既着力写出人物苦难的过程,展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史,在动态性和整体感中强化受众的审美注意,又注重对人物命运结局的直观性铺叙,以感性的艺术表现来加大戏剧的悲剧感,形成一种撞击受众心魂的艺术拉力.于是,曹禺的戏剧人物描写拥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与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几乎同时进行。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利益的袁世凯的手里。对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这一怪事,帝国主义列强弹冠相庆,纷纷向袁世凯表示祝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20世纪中国知识人投身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而其最终被革命吞噬的历史命运无疑也更具有反思的价值和意义.考察丁玲的一生,可以发现,其自身先天的个人因素与革命所要求的纯粹性、组织性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和冲突,也即在她那里始终存在着革命要求与个性表现不一致的"二重的生活",这也是导致她历史命运的根本症结所在.在1949年前后历史转型期的背景下,丁玲集中演绎了这样一对矛盾共生体,从而也为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8.
满族说部的女性传奇故事是满族创世神话的移位,传奇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历史人物,或为传说人物,她们已经失去了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男权社会中男性的附庸。在满族说部的传奇故事中,既表现了女神神话形象的变形,又表现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女性人物的神话化使女性历史人物获得了原型性表现,而女性人物在现实中的悲剧性结局,又使女性衰落的现实体验获得了真切的表现。传奇性的表现使女性传奇获得了神话性传统,而悲剧性表现又使传奇获得了现实的生命体验。这两者的结合使满族说部女性传奇故事获得了极大的思想情感张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浪漫主义传到中国,中国人从自己的现实问题着眼,对西方浪漫主义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领域内主要表现为个性主义的追求和情感主义的泛滥两方面。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时代女性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使人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时代女性的独立追求及其命运与中国近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浪漫主义进入中国,便加入了个人独立、女性解放和民族救亡的重奏中。孙舞阳和章秋柳是茅盾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浪漫主义在当时处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0.
白先勇的小说,以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而蜚声海内外。其中,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表现在历史场合中女性心灵深处的痛楚与伤感,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突出倾向。白先勇以他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时代的变幻与动荡在女性的生活起伏中表现出来,唱出了一曲曲凄婉的女性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