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管制"必然形成"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导致租值消散.我国农地产权模糊,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征用存在"价格管制",形成了较多的"公共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农地租值消散,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要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严格政府规制,构建和完善农地市场机制,避免"价格管制",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2.
张瑞兰 《兰州学刊》2009,(10):75-78
农民权益与土地制度密切相关,那么土地制度的变迁如何影响农民的权益?农民权益的内在需求又是如何推动土地制度的创新?文章通过对建国以来三次土制度变迁的考察,认为成功土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在于“以民为本”,满足农民的根本权益。  相似文献   

3.
贯彻私权保护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土地征收程序规范,建立有效约束机制;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确保土地征收目的的正当性;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4.
产权强度、制度特性与农地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产权强度由法律赋权、行为能力和社会认同这三个制度特性共同构成,它们均起到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所以,产权强度被视为产权制度特性的函数,其强弱只能通过交易费用的差异来反映。土地产权的合法性、行为性与合理性的合力将提高大幅节约产权主体在土地用途选择上的交易费用,有利于产权主体实现土地配置的潜在净收益,从而提高土地产权强度的综合指数值,最终起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因而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受侵害,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上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根本性地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江汉论坛》2004,(10):48-50
建国以来,在我国农地权属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受损主要来源于土地的国家征用、集体支配和土地关系立法的不完备。建立有利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在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同时,规范土地权属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法治精神的土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姜战朝 《兰州学刊》2014,(12):128-132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严重,立法缺陷是重要因素。针对现行立法不足,通过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扩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处分、明确界定土地征收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措施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8.
保护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 《兰州学刊》2009,(11):133-135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获得土地承包权益又是获得其他权利的基础。当前农村妇女尤其是出嫁女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致使她们自身的生存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其他社会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这部分农村妇女日渐成了农村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落后的观念和意识、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受侵害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文章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内涵,并从我国农村土地立法的缺陷着手,分析了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原因,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男女平等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在土地权益保护的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究其原因,除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诸多制约外,法律制度规定本身的不完备是影响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完全、充分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研析妇女权益保障法、村民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及农村妇女土地权属的法律后,本文发现现有的法律制度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立法缺乏前瞻性;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法律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维护妇女土地权益;法律制度的不稳定、不统一和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把民生问题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近年来,宁夏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如何在发展中充分保障农民的基本发展能力和权益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倍加关注,我国经济和社会机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医疗、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对农民更加重要不可缺少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财产,正规的、合理的征收农民土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城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并发挥其在社会中的经济作用。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城镇化建设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有着重要且势不容缓的意义。从地权益现状着手,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从城镇结合地域为切入点着手,分析并提出吉林省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何构建城镇化建设地区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机制,并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9-183
伴随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的扩张,农地产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农地产权正义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构建和谐农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农地产权正义的基础条件是明晰农地产权主体,解决地权主体虚置、结构失衡和边界模糊问题;实体要件是充分赋权以弥补农民土地权利的缺失与不足;形式要件是完善农地产权证书形式与运行程序形式,解决已有产权形式存在的缺陷;目标要件是摆脱行政化的利益分配格局,代之以市场化的利益分配取向;行为关系要件是约束产权相关主体行为,防止农地侵权行为发生,以及被侵权后有可救济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而且相当多的农民工成为专业的务工人员,农民工土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侵害农民工土地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土地的基本构成有口粮田、宅基地、自留地等。其基本权益包括经营权、自主权、平等权等方面。国家、社会包括农民工自身都应该深切关注这个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农民工维权的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5.
农民失地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和诸多社会问题,这同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与农民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征收的法律制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之一.论文从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现状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综合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更是农村妇女实现其根本权益和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受历史和社会风俗等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侵犯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现象.这些违背法律的事件,制约和影响着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不利于地区和政府的稳定和发展.文章就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的法律维护现状进行观察,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失地农民增多在所难免, 但这与实践中存在的侵害失地农民利益现象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导致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是现行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存在重大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全面改革征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二元土地产权特性与农民土地权益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的土地产权结构,不仅具有维系城乡二元结构的功能,而且为城市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提供了制度安排。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明晰农地产权,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构建农村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的机制,解决因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与农民土地权利缺失的矛盾,让农民分享农地增值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为让农民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必须进行有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一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与城市土地产权的对等和对接;二是适时结束单一国家垄断的征地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三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逐步以市场价为基准,给农民以充分、合理的补偿,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