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犯罪是以社会为大背景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必然影响犯罪现象;而犯罪行为是犯罪现象的核心,犯罪类型是犯罪行为的集中表现,那么现代化必然对犯罪类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到现代化的发展最后至现代化的成熟,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的比例关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晴雨表。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深入探讨农民工犯罪的原因,从完善制度、保障权益、化解矛盾等方面构建预防农民工犯罪的长效机制,对于维护城市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利益格局、阶层定位、贫富差距、刑事犯罪率都随之发生了 重大变化。城市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由于文化素质、法制意识、文化环境等差异,使其已成为城市最大的潜在犯罪主体,城市与 农村交界处成为城市最集中的犯罪区域。我国宪法中并未规定公民自由迁徙权,这是城市外来人口平等权利缺失进而导致犯 罪的主要原因,逐年增加的城市外来人口犯罪案件,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和法治化的发展进程。要从深层次解决中国城市化 进程中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确立自由迁徙权保障城市外来人口的平等权利,制定与中国城市化道 路相适应的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4.
80年前,著名的犯罪社会学家严景耀先生从社会适应角度对北京市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犯罪者在改变的社会环境中失去适应能力而导致犯罪。在8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社会流动空前频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边缘群体,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在最新的流动人口犯罪调查基础上,对比严景耀先生80年前的研究成果,重新认识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社会失范,指出在必经的城市化阵痛中,要更好地引导"不适应的外乡人",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与信息犯罪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现代化就没有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犯罪大量增多是由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技术原因、法制原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信息犯罪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以及激发性风险.犯罪运行的过程也必然要和风险发生各种关系.风险的感知、分配、放大与沟通都会使犯罪呈现不同形态.在风险社会中对犯罪进行治理需要从犯罪运行、犯罪风险源以及犯罪与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城乡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对新疆乌昌地区城乡青少年犯罪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可看出家庭结构不完整、学校教师关爱不够、社会各种负面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几大诱发因素。因此,有效地应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世界性难题,就需要对该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犯罪治理的回溯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犯罪治理的演进有三个主题环节,即网络犯罪现象之正视、网络犯罪范围之界定和网络犯罪治理之践行,三者之间共识共存,休戚相关。其中,对网络现象的认识围绕网络社会的特征及其社会危害性探寻、网络犯罪的立法模式选择进行展开,对网络犯罪范围的界定主要基于如何正确理解刑事扩张与刑法谦抑性两种对应的立场进行,而关于网络犯罪量化标准与网络帮助行为的规制则与当前司法实践的联系最直接。在网络犯罪治理进程中,完成了对网络犯罪探索必要性的证明,凸显了网络犯罪圈划定上的立场和分歧,开始对网络犯罪的惩治预防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现代犯罪治理要求刑事治理体制机制进行转型,以实现犯罪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治理形式上表现为加强对犯罪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与综合治理。犯罪治理现代化决定了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实现罪刑体系化。我国网络犯罪之罪刑体系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其罪刑之构建以传统罪刑为导向,具有混融性特征。我国网络犯罪的罪刑构建侧重结果正义,导致网络犯罪的刑罚种类相对单一,罪责也缺乏有效的应变性,且对智能网络犯罪之罪刑缺乏规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体系性。网络犯罪的罪刑体系化要求对网络犯罪加以体系化与类型化,完善网络犯罪刑罚体系,使网络犯罪的罪刑实现均衡化,并对智能网络犯罪予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10.
毒品的泛滥与有组织犯罪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毒品问题的滋生和蔓延都使有组织犯罪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发展空间;而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又极大地增强了毒品犯罪的能量,加剧了毒品的泛滥。毒品犯罪与有组织犯罪的共生模式以有组织毒品犯罪为传动轴,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日本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与犯罪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曾有效地规避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犯罪率同步增长的“怪圈”,至今为止仍是发达国家中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从制度结构的视角研究“日本治安现象”,具体分析日本的警察组织,公安委员会制度、警民共治防控机制、犯罪及再犯罪预防机制和社会整合机制,研究组织机制的内部运营及机制间的联动对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功效,探索制度结构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对比中国的社会治安管理机制,日本的犯罪防控实践提示我们,防控犯罪不是单一部门的事情,构建环环相扣的社会治安管理机制和犯罪防控体系是预防犯罪、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制度建设,现代社会中警察职能的独立性具有摆脱传统的政治倾向性,保障警察执法的公正性,缓解警民矛盾和解决社会冲突的功效.警察的职业化、机动化加警力下沉,可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重视并支持民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重视对刑事司法以外社会要素的科学整合,将会从根本上降低犯罪率,保障社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体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树立正确的犯罪观。过程是展开犯罪治理实践的行动与方法,过程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论。效果是关于犯罪治理的绩效评估,效果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建立科学的犯罪治理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犯罪效益论     
本文从构成犯罪主体自身因素的变化与犯罪结果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思路,提出犯罪效益概念,以期更具体地研究犯罪问题。从犯罪的动态过程来看,犯罪效益包括犯罪的组织形态、犯罪能力、犯罪的物质条件、社会控制能力和被侵害对象五个变量因素。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犯罪正日益由个体犯罪向有组织型犯罪发展,如何对其防范和打击,是犯罪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犯罪治理之理念革新尤为必要。作为对犯罪现象采取行动或作出反应的实践过程,犯罪治理涵盖“本体、过程与效果”等基本范畴,犯罪治理的理念革新应围绕着上述基本范畴来展开。本体是对犯罪现象本身的认识,本体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树立正确的犯罪观。过程是展开犯罪治理实践的行动与方法,过程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犯罪治理中引入现代化的治理理论。效果是关于犯罪治理的绩效评估,效果范畴之理念革新表现为建立科学的犯罪治理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犯罪原因论是犯罪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也是犯罪学领域一直追寻答案的核心问题。犯罪现象的发生可以看作是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的极端状态,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正是行为人与他人、与社会、与制度的不合作。本文以信任与合作理论为视角探讨犯罪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以期拓展研究思路,丰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次级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的、加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使以往意义上的社会控制机制弱化,造成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其中之一是青少年犯罪的快速增长。根据现代化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探求了现代社会社区变迁与青少年犯罪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基于社区的预防功能和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较系统地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环境与城市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跨学科的新视角,以广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化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心理变化、城市空间环境特点变化等新情况与城市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今的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到社会综合治理的新要求,避免因不具有现实针对性而失效;城市建筑应当具有减少城市犯罪的防控弱点和死角、满足城市犯罪防控、城市社会治安治理需求的功能,从而提高城市物理空间的自控能力,达到有效地抑制、预防城市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犯罪的演化成了一个与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迁徙自由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矛盾多发期,预防、控制犯罪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为解决这一难题,犯罪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情况并不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固然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但同时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经济原因对社会犯罪趋向具有极强的牵引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整个社会由封闭型逐步转变为开放型.随着这种转变,社会犯罪的类型、动机及犯罪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社会犯罪的主要表现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同时又处在两种体制的转换接轨过程中,市场经济自身所固有的特性可能增加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淡化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导致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成行,虽然社会犯罪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