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03-105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相似文献   

2.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姿态、动作、节奏的研究 ,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和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傣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较为庞大且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集居在我国的"歌舞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非常独特,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查询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对傣族舞蹈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分别从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三个层面对傣族最为典型的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探索了傣族舞蹈在当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在荆楚大地上,有孕育而生的楚文化源远流长并衍生出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异彩纷呈、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通过分析荆楚舞蹈在不同场域的发展,探究荆楚舞蹈的审美特征及美育价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上,探寻荆楚舞蹈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的可能性,以求传承发展更为丰厚博大的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5.
傣族舞蹈是傣族流传至今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思想表达过程中最直观的艺术语言,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本文对当代傣族舞蹈作品中舞蹈道具的影响与应用进行研究,旨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傣族舞蹈、傣族文化,熟知舞蹈表演中应用舞蹈道具的重要性。也希望舞蹈爱好者和舞者能合理选用道具,更好地利用道具完成舞蹈作品,提高舞蹈作品的舞台感染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在舞蹈鉴赏中人类的审美心理是以人类的情感为中心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其中包含了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单一的直接相加。笔者根据以上受到启发,想要进而深入挖掘有关在舞蹈鉴赏活动中人的审美心理是扮演着一个怎样的重要角色。在艺术审美活动过程之中或结束之时甚至是之后的某段时间中,审美主体的内心产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共鸣是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出来的,进而这个产生过程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条件以及产生之后的影响或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审美主体、审美中介、审美客体三个方向从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来进行论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三者是舞蹈鉴赏审美心理过程产生的必要条件,它们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互相支撑,是艺术审美活动者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舞蹈鉴赏中人类的审美心理是以人类的情感为中心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其中包含了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且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单一的直接相加。笔者根据以上受到启发,想要进而深入挖掘有关在舞蹈鉴赏活动中人的审美心理是扮演着一个怎样的重要角色。在艺术审美活动过程之中或结束之时甚至是之后的某段时间中,审美主体的内心产生与舞蹈作品的情感共鸣是用语言无法准确描述出来的,进而这个产生过程是如何产生、产生的条件以及产生之后的影响或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审美主体、审美中介、审美客体三个方向从舞蹈鉴赏的审美心理过程来进行论述,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中介三者是舞蹈鉴赏审美心理过程产生的必要条件,它们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互相支撑,是艺术审美活动者提升自身审美品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拟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基本文化背景研究入手,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舞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彝族传统舞蹈文化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借此探究对于彝族舞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蔡杲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39-143
听力障碍是残疾人五大残障类别之一,听障人士除了听力功能丧失或减弱以外,内心与其他健全人一样渴望生活、渴望艺术、渴望美好的未来.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迅猛的今天,社会对待残疾人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不可忽略的是,当下社会对残疾人艺术的重视远远不够,他们均等享有公共文化艺术的基础比较薄弱,与其艺术相关的理论研究更是寥若晨星.论文将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和大量实践,对残疾人舞蹈中听障人士舞蹈(俗称聋人舞蹈)创编方法作理论总结,为听障人士舞蹈的实践创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不足,其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所以近几年来,我国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章拟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基本文化背景研究入手,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舞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彝族传统舞蹈文化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借此探究对于彝族舞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舞蹈艺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职业院校又是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对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本文主要对舞蹈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萨满舞蹈展现了北方民族萨满教祭祀的面貌,体现了萨满教的多神崇拜观念。本文论述了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石玉昌 《民族论坛》2012,(10):81-84
侗族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在文化上表现出与汉族较大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带来了审美观念上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在侗族社会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侗族独特的文化个性赋予了其社会更为多元的结构特点,对审美教育具有特别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邵静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00-101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老、独特的一门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本文分别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解读,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6.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老、独特的一门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本文分别从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和意境美四个方面,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解读,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舞蹈艺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职业院校又是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对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本文主要对舞蹈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服饰文化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华 《中国民族》2010,(12):48-49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解析民族服饰文化现象是继承和应用民族服饰设计元素的前提条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服饰是构成整个中华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