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官与岑毓英的“土司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上林长官司的建置沿革、上林司岑氏土官荣衰以及岑毓英不是明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官后裔。  相似文献   

2.
永顺土司及邓文茂考李楚荣(宜州市文管所)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明王朝析宜山县地置永顺正副二长官司和永定长官司,这是宜山县境内设置土司之始。永顺长官司第一任上官为邓文茂,最后一任土官为邓治住,永顺土司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土归流,寿终正寝,历...  相似文献   

3.
<正> 自元代始,封建王朝在鄂西土家族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度,对表示愿意归附的当地首领,招抚优待,委以土司官职。结束了唐宋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的控制。据史料记载,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止,鄂西地区先后设立了大小土司三十多个,而以明代为最盛。明王朝在鄂西设置有四个宣抚司,九个安抚司,十四个长官司和五个蛮夷长官司。  相似文献   

4.
<正> 明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余年间,苗族人民曾爆发过大小数十次起义和反抗斗争。从其发生的地区范围看,大多集中在当时湖广行省西部和贵州东北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疆”。《明史·张岳传》载:“湖贵间有山曰蜡尔(即腊尔),诸苗居之,东属镇溪千户所、筸子坪长官司,隶湖广,西属铜仁、平头二长官司,隶贵州,北接四川酉  相似文献   

5.
<正>桑植土司是指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在今桑植县域所建立的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一系列土司建置。土司的设置与沿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土司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了土司时期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以柔远人"是康熙年间官员奏折中的用语,意思是对容美土司采取怀柔政策。容美土司,旧为宣慰司,辖盘顺、水浕、源通塔坪各安抚司,椒山、玛瑙、石梁、下峒、下冈、平茶、五峰、石宝各长官司。雍正十三年改置鹤峰州长乐县。①过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10,(5):8-9
<正>如果将1908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满蒙高等学堂中的满、蒙文预科和藏文预科看作是我国近代史上民族预科教育之发端的话,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已历经  相似文献   

8.
论清政府在玉树地区推行的会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盟制度是清政府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非常有效的统治措施。本文就清政府在玉树地区实施的会盟制度的由来、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总结了实行这种会盟制度的主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全面的引起了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和救亡图存的斗志,而且让清政府更进一步认识到其统治危机的严峻性,为了实现缓解战争引起的尖锐社会矛盾冲突,并抑制各种社会思潮,清政府对各方面的统治政策进行了调整,特别加强了代表这一时期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教育。本文立足于传承和反思历史的角度,对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思想道德教育特点与局限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为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更多的警戒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对旗人的司法惩处经过了由免发遣到发遣的变化过程.从清中期起,被发遣之旗人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清中期旗人发遣的案例分析,考察其发遣之罪由,说明清中期统治者对旗人的司法管理是清政府加强八旗内部治理的表现,也是为维护帝国统治作出的调适.  相似文献   

11.
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土司势力强大,经常侵扰邻近土司,使得各土司之间攻伐不断。清政府在调解震慑无效的情况下,先后两次对大小金川地区发动了战争。战争结束后,乾隆皇帝对该地实施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其中,在宗教改革方面,清政府采取的是"废苯兴黄"的政策,主要是在该地推行藏传佛教格鲁派,禁止苯教继续传播。  相似文献   

12.
蒙地     
蒙地清代蒙古王公的领地,是清政府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土地制度。清康熙年间实现了对蒙古地区的统一。清政府为稳定蒙古地区的统治,按当地历史传统,继续委任各蒙古王公军事、外交以外的统治权。与世袭的封爵相适应的土地领有权是这种统治权的基础,而蒙地的领有...  相似文献   

13.
改土归流与康区社会(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对康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区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区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族起义方略及善后措施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治年间陕甘回族起义爆发后,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清政府在一筹莫展中调左宗棠前来镇压。左宗棠是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老手,手段残酷,经验丰富,深受清政府信赖。他在镇压陕甘回族起义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极其残酷的反动措施,一步一步地将长达12年的陕甘广大回族为争取民族生存,宗教信仰权利的斗争镇压下去。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失地,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自此,新疆地方各级官员也更加重视文教,纷纷设立义学,兵民子弟亦踊跃入学读书。为表示鼓励,乾隆帝特允许新疆设立学额,这一举措对新疆学子来说多有裨益。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文教,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新疆与中原地区以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文治武功的社会背景下,书院应运而兴,书院教育也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明代,是我国西部藏族地区和中央政府、祖国内地的政治联系、经济文化交流长足发展的时期。它上承元代开始的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的直接统辖,下启清代中央政府对藏族地区行政体制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对这一地区的社会进程发生过深远影响。明政府在藏地建西番诸卫所,设置乌思藏、尕甘行都指挥使司及各宣慰司、招讨司、长官司,扶植佛教,册封各级僧人,确立朝贡、制度和差发赋役,开展茶马贸易,其后果不止是魏源所说的“终明世元西番患”。(《圣武记》卷5),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藏地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增  相似文献   

17.
清代广西土官制度改土归流过程有它自己的特点.康雍间及光宣间改流的比较多,二者间则寥而无几,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康熙二年镇安府首先改流,康熙五年改流的有西隆州、上林长官司,康熙二十八年改流的有陀陵县,康熙五十八年思明州改流.雍正五年泗城府改流;雍正七年以东兰州的东院内六哨改流,同年归顺州改流;雍正三年废龙州土州时析其地为上  相似文献   

18.
大智寺,蒙古名伊赫莫日格图苏木,建于依克明安旗境内(现已划归富裕县)。清乾隆二十年(1755)额鲁特蒙古酋长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叛清,清政府派遣大军征讨,师抵新疆伊犁地区时,准格尔部巴桑率众向清政府献籍300余口,皇帝很赏识,诏赐冠服,入觐热  相似文献   

19.
清代第二世、三世土观呼图克图驻京期间在政治和文化两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利用自己在藏传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在协助清政府加强对蒙藏地区统治的同时,还积极编纂、翻译佛经,撰写佛学著作,指导制作佛造像,成为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进一步扩大了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朝入主中原后,面对诸多政治伦理是辩证吸收、应用的,这在乾隆完成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一统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清政府最初是以儒家政治伦理为统治主线的,但也正是因为对儒家君臣之礼的恪守,才加速了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进程。叛乱平定之后,清政府的君臣统治伦理由儒家为主开始向法家转变,在苏四十三叛乱之后,便完全以典型的权术姿态展现,这一由儒到法的变迁轨迹也同样体现在对宗教问题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