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中国第一部研究戏曲发展的系统性专著,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前人评其"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全书以宋代、元代为主要分析对象,既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划定了中国戏曲史的分期,又提出了一些戏曲批评的独特理论。王国维先生将中国特有的美学传统与西方的审美思想相结合,把《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与西方的"悲剧"理论融入到戏曲研究中,从美学角度提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批评原则,提高了人们对元杂剧审美艺术价值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曲》通过作者但丁在梦境中对于宇宙的探索,用他逾越世俗的认知为世人修筑了一条宗教意义下的人类由追求自由与光明从而获得上帝救赎,最终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对于"人性"的宣扬是整个《神曲》的核心部分。在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中,但丁引入了自由意志这一概念,发展了传统基督教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围绕"命"这一话题展开过一系列的探讨。孔子对待"命"的态度与他对仁、义、礼、智、信的见解交织在一起,可概括为"知天命"和"畏天命"两点。孔子的命运观来自于他对人生遭遇和社会发展现实的体悟,是他对生命有限性与时间永恒性做出的追问和探求,是他面对制约时寻求突破、为自由解放而做出的理论与实践的努力。这种命运观体现着儒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彰显着儒家学说精神深处的高度自律意识和主体道德意识,对现代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鼓舞斗志、慰藉心灵、重塑道德追求、实现价值目标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伦理思想。苗族古歌中的正义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苗族正义观的本源:"要和皇帝分管地盘";苗族正义观的内容:"论理会维护正义和公正";苗族正义观的实质:"同一性正义"。苗族正义观对追求宗族村落内个体间的平等与宗族村落之间、民族之间的平等作用积极。  相似文献   

5.
庄子对自由有着情有独钟的追求和向往,以他独特的视角来看,自由的实现要处理好这样三方面的关系:首先,处理好人与"天"的关系,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借天势而成,臻于自由。其次,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明了了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不以他人是非评价为导向而追求来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只有取消了自我与外界的封界与对立,不以自己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才能顺万物之性,真正合同于天,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6.
《拉奥孔》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辩论诗与画的美学名著,作者莱辛是促进日耳曼启蒙运动的前驱者,其思想更是对后世西方美学与文艺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书以古希腊群雕拉奥孔与维吉尔的史诗拉奥孔被咬死的片段为例,从各个方向准确辨别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的诗画观以诗画异质为主,但也辨别地论证了诗画同质,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单纯追求诗画同一的学者们。本文从真与美不同追求、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媒介的不同、视觉听觉的不同感知、动态与静态呈现效果的不同四方面分别进行剖析,比较诗与画本质的区别,以此探寻莱辛的诗画观。  相似文献   

7.
《拉奥孔》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辩论诗与画的美学名著,作者莱辛是促进日耳曼启蒙运动的前驱者,其思想更是对后世西方美学与文艺批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书以古希腊群雕拉奥孔与维吉尔的史诗拉奥孔被咬死的片段为例,从各个方向准确辨别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的诗画观以诗画异质为主,但也辨别地论证了诗画同质,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单纯追求诗画同一的学者们。本文从真与美不同追求、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媒介的不同、视觉听觉的不同感知、动态与静态呈现效果的不同四方面分别进行剖析,比较诗与画本质的区别,以此探寻莱辛的诗画观。  相似文献   

8.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古代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理论"、"‘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旨在展现生态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寻找并搭建生态美学通往现实的桥梁,以便于用生态美学观反思人类的行为,树立环境忧患意识,进而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应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文化转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承认人们的利益追求,就应该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因为这种利益的实现需要人拥有不被非法侵犯、限制、约束的自由权利.特殊的权利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人利益的象征,是人自由的包装.法律应当保护人权利的空间.本文诣在讨论特殊权利的界限,特殊权利与"特权"的区别,特殊权利的理论与法律基础及对特殊权利的保护方法,揭示人权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学。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中和"分析,以虚实相生为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为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伯林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在密尔的著作《论自由》中,自由成为追求最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这混淆了自由的概念。应当说,伯林和密尔这两位大师关于自由的理论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实用的理论框架,值得追求与倡导自由的人们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15.
张钦若油画作品表现性语言的形成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性情分不开。不慕名利,对艺术保持纯真自由的艺术品性是他作品表现性语言得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其次,他的语言形式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尤其是表现主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后,张钦若内化中国意象美学"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表达方式,使得其作品营造出一种传统国画大写意的造境之美。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审美的追求,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人们的对于美学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生活品质的提高上,更表明整个社会群体对于美学的思想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然而,美学的全面复兴同样为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古今美学的会通问题。为了消除这一困扰,国内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门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首先是对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概念界定重新进行了梳理,其次是在多元美学并存问题方面达成了一致,这些理论成果能够有效避免当前的美学研究由于盲目扩张而走向没落的境地。所以,文章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收集了大量关于古今美学研究论述,并通过系统深入地理论分析,希望能够在两者之间搭建起桥梁纽带,最终实现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7.
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饮食活动中的文化意蕴作了全面的审视.揭示了中国饮食对味道的追求,是产生原始美意识的直接动因;而古典美学中"和"之美学范畴,也是建立在中国烹饪调和鼎鼐基础上的.中国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性特征,这对古典美学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和内容和遭遇,此报告的支助者亨利.R.卢斯的表现,美国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强调新闻工作本身的"责任",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准则,即使是号称最追求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界,同样强调新闻工作的责任意识。但这种"责任"某些时候可能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成为某种其他企图的托辞——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的读者观认为读者是接受美学意义上的读者;读者是双重身份的读者;读者有一个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20.
陈胜乐是以散文创作成名的湖北作家。进入九十年代,沉寂于散文创作园地已有数年的陈胜乐,竟突然在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中,频频推出了他的散文理论文章,并相继出版了《散文研究与思考》、《散文新探索》、《散文美学概论》等理论专著。《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评介文章,认为"《散文美学概论》为散文美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它的独有见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它的对理论状态独特的把握方式,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国内著名的《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对其散文美学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有3所高校还将此书列作学生学习参考书。至此,陈胜乐在他而立之年,完成了由作家到学者的蝉变。国内知名评论家的评论说:古今中外,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中国散文美学论著。从"五四"时期以来众多的散文理论专著中不难发现,有的是说史的,有的是单篇文章的合集,更多的则是散文技巧和鉴赏。正是鉴于中国散文美学园地长期荒芜的现实,陈胜乐才大胆地闯进了这片处女地当了一名艰难的拓荒者。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陈胜乐已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