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民间艺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我国影视动画的创作题材多取自于民间艺术.随着国产动画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其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从早期国产动画中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应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民间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仫佬族传统的婚姻模式中存在入赘婚和嫁娶婚,"两头走"是21世纪初仫佬族比较盛行的一种婚姻模式。过礼和上香两种仪式共同促成了仫佬族"两头走",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两头走"是仫佬族传统文化应对现代文明自我调适的结果,对整合家庭资源、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壮大人口与增进族际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在与仫佬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地方鼓励"两头走"的婚姻模式,作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3.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节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梦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51-25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学证据、体质人类学证据和史实资料来看,岭南土著民族仫佬族来自伶人;根据骆越民族的文化特征及仫佬族与侗、水、毛南族的文化关系,认为仫佬族源于伶人.  相似文献   

7.
仫佬族傩舞是仫佬族传统节日依饭节还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仫佬族傩舞是仫佬族文化的动态载体,其既是百越原生文化因素在仫佬族文化系统中的积累与沉淀,也是中原汉文化、楚文化因素在仫佬族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堆叠的产物。概言之,仫佬族傩舞是中原文化的跨域融合、楚越文化的潜下观照和农耕民族的生存表达多管齐下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民歌传唱、民间故事的流传、生活习俗的浸染;仫佬族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伦理道德教育、历史教育、感恩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文学艺术教育、宗族观念教育和勤俭教育;民歌传唱受到冲击、传统节日活动的内涵发生变化、传统生活习俗日益消失、民族文化传承人难觅是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导致困境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落后冲击着文化自觉,社会发展与部分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存在背离趋势,政府组织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对民众的吸引力不够,没有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技术在仫佬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丽文 《回族研究》2012,(2):133-136
近年来,回族舞蹈创作作品纷呈,在反映民族现实生活、展示民族文化符号、表现民族精神和典型性格上,有许多新的突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但在回族舞蹈编创观念和回族文化精神特点的表现上,还存在着浅表化以及原创意识滞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吞口》舞是以古敢水族"吞口"崇拜为结构载体,融合水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消费需求背景下创作的民族舞蹈艺术。从文化学角度来对其进行审视,我们会发现这一舞蹈艺术的产生是当前古敢水族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需求,同时也是水族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必然结果,它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在当前文化消费转型的背景下,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动漫创作的灵魂,也是中国动画辉煌历史的根基。只有根植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才能使中国动漫作品有血有肉、富于鲜明个性,这是当前实现其在世界动画领域复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仫佬族传统节日文化李干芬(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故居于宜山、柳城。忻县等县,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特点。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鞋作为仫佬族服饰文化的典型代表与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其类型的梳理和制作工艺的探究以及对文化美学内涵的挖掘,呈现了仫佬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面貌,以期保护与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12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民族音乐文化一直十分繁荣。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激发了许多作曲家的创作兴趣。作曲家以西方创作技法为基础,将广西器乐作品的创作提升到专业音乐创作领域,在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创作的同时,仍然十分注重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挖掘。因此,本文以近10年创作的广西民族风格的优秀器乐作品为例,进行梳理归纳,对作品编制的运用、创作技法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自己对器乐作品创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的大力开发对民间艺术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东巴艺术从"民间艺术"转变为"旅游艺术",旅游环境触发民间艺术产生了当代的变异.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由族内转向大众,其功能也由祭神与自娱变为追求时尚化体验和经济利益;甚至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凝缩成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而这些变化都是东巴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中所遭遇的现代性结果,并呈现出大众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是属于西洋乐器的一种,而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则堪称西方乐器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交融协作之后的特殊艺术产物。很多中国本土音乐家的小提琴作品中就体现出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借鉴与融合,使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能够在演奏中较为完美地表现出传统文化及民族风情。有的小提琴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中取材,但也融合了某些地域、民族及年代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色。本文对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的内涵及由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发展民族化的小提琴创作及演绎艺术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化特征、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兴禄 《民族论坛》2006,(10):42-43
《尘埃落定》小说创作者用饱蘸民族情感的笔触,深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并予以当代观照,透过它,可以洞见其民族志书写特征,即民族精神文化中的民族民间语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在少数民族长篇小说中的传承与弘扬就是民族志特征之一。《尘埃落定》既留下了可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又在民族志与小说的双向互动中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化特征、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