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民族群众抒发自身真实情感的表达方法,其中蕴含着很多生活元素。在民族民间舞表演过程中,情绪以及情感的表达较为重要,并非完全属于人们生活中的情感,而是结合舞蹈情境、精神等所表达的情绪以及情感,为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使其可以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正>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也是最有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的迫切需求以及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完成了从民间到课堂的舞蹈场域转换,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步转换为专业的舞台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发展现状,民族民间舞从"原生态"走向"舞台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声乐演唱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呈现形式,是渗透内心情绪的综合类艺术表现手法。出色的声乐舞台表演,势必少不了科学化的演唱技巧和张弛有度的情感表达。在开展声乐演唱时,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两者之间有着相应关联,彼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促进,唯有将两者实现较好的统一,才可以在表演舞台上把声乐艺术的美完全地展现出来,使观众们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继而实现声乐演唱的终极目标,推动声乐演唱艺术的稳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声乐演唱、技巧及情感着手,对声乐演唱过程中对技巧与情感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身是随性的,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通过不断练习就能够掌握的,是人民最真实情感、情绪的表现,要结合文化、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庞维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44-145
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人民群众通过舞蹈的形式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过程表现出来,并且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才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劳动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中国民族民间舞本身是随性的,不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约束,并不是通过不断练习就能够掌握的,是人民最真实情感、情绪的表现,要结合文化、情感、技巧等多种因素才能充分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秧歌舞蹈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人们自然地把握了舞蹈的风格性,在舞蹈当中即兴创作,共同表演,相互激发情感。这种最纯朴的舞蹈形式,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最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还对秧歌舞蹈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学习民间舞最重要的是掌握风格,这样才能感受它的民族文化,从肢体到情感体现舞蹈的风格特征,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汉族秧歌舞蹈作为民间舞学科的必修课,训练中的方法和训练的重点体现了它的训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殿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发展和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的民族民间舞具有的民族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然后研究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为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提供借鉴。针对当下的舞蹈教学情况,本文提出优化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措施,旨在通过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民间舞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以及融合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创新民族民间舞形式、充实民族民间舞的内容,进而增强民族民间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现阶段民族舞艺术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伴随艺术环境的变迁,我国民族民间舞在受到现代舞蹈文化冲击的同时,也迎来了传承与发展的新际遇,呈现出融合化、现代化以及多元化的特征。本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就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发展际遇展开阐述,希望能够丰富民族民间舞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民间舞注入新鲜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传递讯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对于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来说,语言则被转化为台词,继续扮演人物角色表达内心、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传播工具与手段。因其直观、形象的艺术感召力使台词既是舞台人物形象表演的灵魂,也是衡量演员表演艺术水准的标准之一,更是对塑造人物形象、形成典型人物性格、展现戏剧主题、烘托戏剧气氛,甚至整台演出的艺术效果,以及对拉近观众,让观众更加贴切地理解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舞台表演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台词与舞台典型人物塑造、戏剧主题的展现与表演效果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从而展现台词对舞台人物塑造及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马宁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22-123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表达情感、传递讯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对于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戏剧舞台表演艺术来说,语言则被转化为台词,继续扮演人物角色表达内心、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的传播工具与手段.因其直观、形象的艺术感召力使台词既是舞台人物形象表演的灵魂,也是衡量演员表演艺术水准的标准之一,更是对塑造人物形象、形成典型人物性格、展现戏剧主题、烘托戏剧气氛,甚至整台演出的艺术效果,以及对拉近观众,让观众更加贴切地理解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舞台表演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围绕台词与舞台典型人物塑造、戏剧主题的展现与表演效果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从而展现台词对舞台人物塑造及舞台表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声乐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赋予了音乐新的活力,新的内涵,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声乐表演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歌曲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控制,做到松弛有度,才能给观众呈现出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情感控制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情感控制的作用,以及歌者如何掌控情感控制的方法,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舞台。  相似文献   

12.
声乐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赋予了音乐新的活力,新的内涵,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声乐表演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歌曲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控制,做到松弛有度,才能给观众呈现出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情感控制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情感控制的作用,以及歌者如何掌控情感控制的方法,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舞台。  相似文献   

13.
声乐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赋予了音乐新的活力、新的内涵,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它是一种用歌声的形式来进行的音乐表演,靠着人的嗓音来演绎多种多样的音乐作品,声乐表演对于演员的要求非常高,不单单要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还要有极高的音乐素养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在演唱过程中,形体表演对于声乐表演的重要性也非常大,能够在舞台上做到声情并茂、带动观众情绪,才能够演绎出完美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钢琴表演是一种以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身感情的艺术形式,也是现如今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在演出时展现出最完美的姿态,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在表演时难免会表现出紧张的情绪。因此,钢琴演奏中的舞台表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从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训练自己,形成一种舞台表演的意识,从而获得更出色的表演效果。本文从钢琴演奏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培养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舞台表演不仅仅会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引发观众共鸣,之后在此基础上达到预期演出效果。众所周知,舞台表演是声乐演员动作和表情以及声音的结合体,若将声乐看成是人体的话,那么表演便是声乐最具吸引力的眼睛。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二者的艺术魅力不仅起到了渲染舞台的效果,更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当前的优秀声乐作品数不胜数,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观众常常都将关注点放在了乐器伴奏和舞台表演效果两个方面。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表演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加以论述,之后详细分析声乐艺术表演的具体方法与技巧,希望借此不断提升声乐艺术表演效果,促进声乐艺术表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民族民间舞经常会进行戏曲舞蹈、武术身法等多种元素融合的创作。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之中,融合了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以及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不同信仰,是我国数千年文化的艺术瑰宝。开展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有利于我们继承与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舞文化。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不断进行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限制了我国民族民间舞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同时,如何对于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如何鼓励学生在继承民族民间舞这种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元素进行创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声乐表演与其他表演有很大区别,与其他舞台表演相比,声乐表演显得太过单一,尽管舞台的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声乐表演进行了丰富,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在舞台表演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对演员的情感进行培养,以此为基础,本文主要探讨在舞台表演中,如何对声乐演员的情感进行培养,使其在具有良好演唱能力的同时,还具有出色的舞台表演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在这些绚烂的历史文化中,有一种文化叫做民族民间舞,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向往。本文主要对民族民间舞的特征进行概述,并探索民族民间舞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星  陈昆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34-137
民间舞蹈源自民间并广为流传,还与民俗文化、即兴表演等多种风格相衔接,在舞蹈形式上,稳定性和娱乐性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尤其是中国蒙古民间舞作为其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格格其玛》作为其间的翘楚,从该舞蹈出发,以挖掘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更好地实现对民族舞的传承和发扬。本文概述了《格格其玛》的舞蹈艺术形式,进一步总结了中国蒙古民间舞的审美价值,为实现中国蒙古民间舞更好地发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校舞蹈专业是培育专业舞蹈人才的载体,肩负着培养品学兼优的艺术人才的重任,作为必修课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全面育人教学目标,打造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舞蹈思政课程教学建设中,将民族民间舞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要立足多维视角展开规划,将史学理论体系作为先导,以民族民间舞与现代新作为依托,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培育出具备高尚道德品质与技术过硬的舞蹈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