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体系对引导活态传承的规范执行,客观科学评价其传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理论阐释;并结合专家问卷法,筛选出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活态传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了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绩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天台"一根藤"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拥有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结构纹理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通过对天台"一根藤"的实地考察、对话非遗传承人和文献查阅等前期调研,简要分析与梳理了目前天台"一根藤"面临的发展问题与传承现状,探析天台"一根藤"在新媒体时代中如何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唢呐的发展历史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风格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唢呐是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以喜闻乐见的文化享受。随着唢呐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口传心授、活态传承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唢呐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思考、发展更加完善的唢呐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唢呐的发展历史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风格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唢呐是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人以喜闻乐见的文化享受。随着唢呐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口传心授、活态传承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唢呐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思考、发展更加完善的唢呐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傩面具作为中国傩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民间艺术传达方式的一种。傩面具中的装饰性艺术对于傩面具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以及视觉传达设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与启示。因此,笔者以《傩面具中的装饰性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为课题,分别从傩面具中的装饰性艺术概念与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入手,对其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又深入地探析了傩面具中的装饰性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元素的特征与内涵,同时基于艺术形式应用、图案纹样应用几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最后则提出了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记忆"工程是山东省自2014年起实施的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创新工程,通过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传统元素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元素的特征与内涵,同时基于艺术形式应用、图案纹样应用几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最后则提出了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岭民族走廊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聚落,保留了非常丰富的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等,对于研究和传承瑶族文化有着重要价值。南岭民族走廊区域范围内的瑶族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其不仅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针对南岭民族走廊的瑶族民间工艺的现状,要进一步探索瑶族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发展的着力点,分析南岭民族走廊中瑶族民间工艺的留存和优势,从战略性和科学性的角度以设计语言贯穿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推动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而在最大程度保护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借助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动瑶族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人群共同体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时的文化产物,有着自身特定的属性:主体性、整体性、活态性以及无形性等,在文化旅游盛行的情境中,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一直都是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区的理念出发,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为非物质文化能够继续活态的、原真性的存续提供一种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傩文化又被称为巫傩文化,它是远古宗教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衍生,又通过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以及多次的传承和演变才形成了先进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而贵州少数民族繁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与其他地域相比,更加多姿多彩,其傩文化的体现更具风格特色,同时也将中国傩文化展现得更加全面。傩文化的精髓、傩戏的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重要载体是傩戏面具。其原始古朴、独特而神秘的艺术特性,粗狂狰狞、神秘怪诞的造型形体和五彩斑斓,独具审美的民族用色,不仅包含了古老文化的精髓,又具有古朴独到的外型特质。如何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并且将其文化发扬推广,体现傩文化的民族性、精神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傩文化又被称为巫傩文化,它是远古宗教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和衍生,又通过民族文化的交融、互补以及多次的传承和演变才形成了先进难能可贵的艺术形式。而贵州少数民族繁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与其他地域相比,更加多姿多彩,其傩文化的体现更具风格特色,同时也将中国傩文化展现得更加全面。傩文化的精髓、傩戏的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重要载体是傩戏面具。其原始古朴、独特而神秘的艺术特性,粗狂狰狞、神秘怪诞的造型形体和五彩斑斓,独具审美的民族用色,不仅包含了古老文化的精髓,又具有古朴独到的外型特质。如何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并且将其文化发扬推广,体现傩文化的民族性、精神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顺应建构创新强国的中国艺术设计发展战略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应当不断探索艺术创新新方向、文化自强新进路。中国传统图案具有独特的审美优势与文化价值,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是提升设计效果的有力举措,更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制胜法门。中国传统图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视觉传达设计引入传统图案元素能够增强自身以形写神、以色抒心、以意绘境的能力。国画、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传统—现代”融合的设计道路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大艺术门类,需要对此三者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介入路径、应用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合理的旅游开发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优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促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8.
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能为学校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营养,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发展的动力来源。品类多样的民间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泥塑、剪纸和编织等民间技艺在学校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不仅可以为学校教学提供经典的艺术语汇和多样化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促进民间美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学校必须不断地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挖掘民间美术的内涵,增强对青年一代的民族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获评"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的广西宾阳炮龙节,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互动性吸引着八方来客和四海宾朋。传承、保护、开发宾阳炮龙节,首先需要深入挖掘炮龙节的历史起源、形式内容、独特之处及传统文化,然后运用现代创意思维结合设计创新理念进行创作,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设计出高端时尚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20.
书籍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书籍自身传播的意义,而是更加注重书籍的内在概念。而且,人们不仅仅是照搬西方或者是日本的书籍设计,更多的是在书籍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概念,以此赋予了书籍设计上更加丰富的概念。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不仅仅体现着中国的民族形象,同时也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经过长期的传承和不断的创新,中国的元素也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有利的传承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时俱进,同时也是传统民族的内在精神与现代的外在形式组织起来的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书籍装帧中既赋予了书籍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书籍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推动了书籍装帧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使其多样化、内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