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山瑶是生息在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的一支瑶民,与花篮瑶、坳瑶、山子瑶、盘瑶一起被合称为“金秀五瑶”。由于受落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限制,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巫教成为茶山瑶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本土道教的产生与南传和佛教的传人及其中国化,佛、道二教也逐渐融人到了茶山瑶的社会生活中。就其整体而言,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巫、道及祖先崇拜的多元信仰。  相似文献   

2.
<正> 宗教信仰及其组织形式,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既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又有丰厚的思想渊源。道教在湘桂交界的广西全州县东山瑶中信仰亦复如此。在39个瑶族支系中,唯东山瑶和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茶山瑶支系笃奉道教,因此有必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茶山瑶由于较早地进入大瑶山占有山林田地而成为“山主”,在观念文化上则相应形成了以特权、知足、封闭为主要特点的“山主”意识。并明显地表现在经济、婚育和语言等民俗文化中。这种意识已成为萘山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正> 瑶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6省(区)的130多个县内,人口达21 3.4万,内部有过山瑶、八排瑶、布努瑶、平地瑶、顶板瑶、蓝靛瑶、白裤瑶、茶山瑶等等支系。平地瑶主要居住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的交界地区,属盘瑶系统。本文拟对其分布,源流及特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表现出诸多微妙复杂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推考这种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历史成因,并证明以榕垌壮族为典型的广西大瑶山周边地区散居的壮族,很可能源于明代广西西部"俍兵",与当地瑶、汉民族一样,并非土著,他们几乎同期到达,激烈的生存竞争,三百余年来,构成了一个矛盾深远而又互相依凭融合的复杂微妙的多元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大瑶山的族际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地方文献和访谈资料的分析 ,认为在民国时期 ,大瑶山地区的《过山榜》及石牌制度对汉瑶两族通婚的限制 ,在瑶族五个族系中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相对而言 ,茶山瑶对族际通婚的限制最为严格 ,而其他四个族系则较为宽松。此外 ,大瑶山的通婚禁忌不仅存在于汉瑶两个民族之间 ,而且还存在于瑶族内部的“山主”与“山丁”之间  相似文献   

7.
苏宏流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4-I0004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东部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这就是白裤瑶——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分支。几百年来。他们傍山而居.创造了独特的寨居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与其建筑相得益彰的则是自裤瑶女性那色彩绚丽美观大方的裙饰。它们犹如山间野花,点缀在白裤瑶人的家乡。  相似文献   

8.
关于广西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族源,传统的说法是:从贵州、古州顺流而下,途中经过柳州,在象州县东部进入金秀大瑶山.进入大瑶山的时间是清代,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无关.本文在历史文献和家乘族谱记载的基础上,经认真细致考证,提出花蓝瑶的祖先是从福建、广东而来,宋元时期溯西江到达大藤峡地区和"贵州"居住.唐宋元时期的"贵州",故治在今广西贵港市,不是指今贵州省.明代大藤峡瑶族起义失败后,起义人员及其后裔为避难转入大瑶山居住,并演化为花蓝瑶.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广西凌云县的蓝靛瑶就是它的一个支系。祭祀文化是蓝靛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了解蓝靛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凌云县蓝靛瑶的道公、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来考察其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0.
情况简述 白云乡位于广西融水县的东北部,靠近广西第二高峰——元宝山的主峰。全乡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是全自治区55个贫困乡之一。据1983年底统计,全乡人口为26181人,其中苗族16385人,瑶族5289人,壮族2938人,侗族1076人,汉族492人,水族1人。这里的瑶族人口约占全县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瑶族居住比较集中的一个乡。白云乡的瑶族分为两个支系——红瑶和板瑶,其中红瑶占大多数。红瑶和板瑶在语言、服  相似文献   

11.
瑶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广西凌云县的蓝靛瑶就是它的一个支系.祭祀文化是蓝靛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了解蓝靛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凌云县蓝靛瑶的道公、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来考察其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重读《花蓝瑶社会组织》,分析了费孝通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动向,指出《花蓝瑶社会组织》第一次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人口、家庭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微型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剖析了花蓝瑶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一在神奇的莽莽原始森林边缘,气势雄伟的山峰和瀑布衬托出古朴幽静的丈布红头瑶村寨。生活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的丈布红头瑶,便是这美丽民族支系的一支。这里生活着的红瑶人口共1972人,都是以红色和刺绣为美的家族。丈布红头瑶崇尚红色,他们把红色定为自己的族标,把红色象征为自己的骄傲,象征着美丽和漂亮,象征着富足与美好的生活。热情而朴实的红色,红得鲜艳,红得可爱……二头顶圆筒丈余红布的红头瑶,亦喜爱用蓝靛染制土布,穿着绣有图案花纹的衣裤,款式新颖、朴素美观,展示了自己的勤劳和…  相似文献   

14.
大瑶山位于南岭西部广西弧形山脉中部偏东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还居住着壮、瑶、汉三个民族,总人口为134719人(1987年),其中壮族57147人,瑶族45196人,汉族32376人。大瑶山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以它神奇的民风民俗,独特的生态环境闻名遐迩,吸引着大批专家学者前往瑶山腹地进行有关民族、社会、自然资源等方而的考察,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丰富珍贵的文献资料。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曾于三十年代中期(1935年)偕同夫人王同惠女士在大瑶  相似文献   

15.
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瑶山瑶族石牌制度形成于明代,有明显的形成、发展、衰落、废止的发展过程.石牌制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基层的是小石牌、中石牌,高层的是大石牌.最大的石牌是"三十六瑶七十二村大石牌",管辖面几乎覆盖整个大瑶山,其法律条文具有大瑶山"宪法"的性质.上下大小石牌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关系和责、权、利关系,它们组成了倒"金字塔"的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6.
爱心唤醒了沉睡的山花蓝剑明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绿遍神州大地,但生长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山旮旯里的山花仍迟迟没有感受春天的气息。这里居住着一个13000多人的瑶族支系──红瑶。红瑶因服饰有鲜红的颜色而得名。虽然巍巍青山养育了一群群聪明强壮的男孩,清明...  相似文献   

17.
布努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大化3个瑶族自治县和凌云、田东、东兰、风山、南丹、马山等十几个县境内。“布努”系自称,他称有背篓瑶、安定瑶、土瑶、番瑶等。据统计,1982年布努瑶总人口约40余万,占全国瑶族人口总数的28%,是仅次于盘瑶的一大瑶族支系。布努瑶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广泛分布在云贵高原边缘广西境内的石山地区,以耕山为业。对布努瑶的经济生活,学术界有关部  相似文献   

18.
走近花蓝瑶     
2007年8月,我们第一次走进大瑶山,走进瑶族村寨。花蓝瑶是广西大瑶山独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徙和山地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我们正是为此而来。从离山外最近的中平镇进人大瑶山,路况好的情况下,需要4个小时左右。中午以后,是没有车进山的,晚上行驶在崎岖的盘山路上,无异于羊行虎径,随时有被万丈悬崖吞没的危险。今天我们一行两人早早从南宁出发,如救火般的赶车、转车,还是在下午一点多才到了中平镇。为了能在天黑前进人大瑶山,我们搭了一辆拉砖的卡车上路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和族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广西金秀大瑶山各族群的语言使用状况正发生显著的变化,一定比例的瑶族成员已经不会瑶语,而瑶、汉、壮等族成员普遍具有使用多种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族际交往的过程中,汉语方言(主要是桂柳话)目前仍维持着强势的地位,并成为大瑶山各族群人口重要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金秀大瑶山瑶族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九个方面论证了广西金秀大瑶山在中国瑶学研究中的地位,为世人深入了解中国瑶族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