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摄影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摄影一直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摄影艺术创作方式,拓展了摄影作品的创作空间,不仅发生了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观看与思维上的新生。本文将从当代中的摄影艺术作品入手探讨当代摄影中的书写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摄影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摄影一直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相融合,衍生出多种摄影艺术创作方式,拓展了摄影作品的创作空间,不仅发生了内容到形式上的革新,更是观看与思维上的新生。本文将从当代中的摄影艺术作品入手探讨当代摄影中的书写与解读。  相似文献   

3.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创作者与媒体进行合作之后所产生的信息传播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提升,这时候的视觉传达设计在全新的环境当中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然而,人们在对这样一种丰富而又多元化的视觉表达形式进行探索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一些丰富的形式正给消费者带来一种疲劳的视觉感受。因此,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对图形符号的运用作为研究视角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推进。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迭代与发展,电子产品及数字技术的普及程度前所未有。其中,手机摄影这项活动生动的诠释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在摄影器材的演变过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摄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从早期的机械胶片机、单反数码相机,再到移动通讯设备逐渐拥有数码摄像功能,到现如今已成为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从摄影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摄影的应用设备、领域、人群以及所带来的情感诉求等多方面的变化,从而推断出手机摄影的"泛摄影"概念,即现代手机摄影艺术的"即时性"与"纪实性",促使手机摄影艺术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主题创作成为美术工作者关注的主要创作内容,对当下美术创作者的创作方向和社会美育建设起到了引导与培育的作用,从而挖掘并发现了一大批新世纪的美术人才,同时培养了青年一代艺术创作者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对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继承光荣年代文化记忆中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传统,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开拓及创新。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高峰则大有可期。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电子设备的发展,功能多样且便携智能的手机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首选。2017年底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七亿人,智能手机丰富的功能带给了用户与众不同的使用体验。APP是智能手机实现各种功能的重要支撑,这些APP能够满足用户衣食住行与休闲娱乐的多方面需求,而随着APP开发数量的不断增多,市场上同类型APP的竞争也正在趋于白热化。用户界面设计成为很多用户选择智能手机与APP时的首要考量因素,UI设计不仅仅要考量用户对基本功能的使用需求,更要考量用户的视觉感受,确保用户能够获得愉悦的使用感受,为快生活节奏下的用户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美的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感。如今,中西文化相碰、相融,绘画艺术开始走向多元化,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也变得丰富多样,尽显时代特色。于是,绘画艺术家也开始注重现实生活的表达,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写意花鸟画,然后分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方式,最后探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绘画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美的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感。如今,中西文化相碰、相融,绘画艺术开始走向多元化,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也变得丰富多样,尽显时代特色。于是,绘画艺术家也开始注重现实生活的表达,创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写意花鸟画,然后分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方式,最后探究了新形势下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张照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69-172
伴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而大力普及。在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使用信息化软件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作品的设计美观效果,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进行呈现,逐渐开阔大众们的视野。在信息时代背景之下,视觉传达设计展现出新形态特征,本文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化技术,加以拓展应用,进行深度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物象和图像表意和视觉表达,从来都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方式,一种传统。自从人类学会用视觉符号进行表达、叙事或象征,作为视觉人类学研究对象的视觉表达或图像叙事的前史就开始了。如果我们注意一下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和岩画,青铜时代的青铜器铸像及纹饰,注意一下无文字民族以图纪事述史和象征的大量实例,以及文字不能代替的图像信息传递方式,就会知道,人类的视觉表达和图像叙事传统,应该是以千年甚至万年来记的。如果把研究人类的群体性物象信息、图像信息、视觉符号和视觉文化行为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的视野,那么,可以肯定,人类通过物象或图像记录、表达、保存和传播信息,创造系列性视觉符号并产生大量叙事性象征性视觉文化行为的历史,都是视觉人类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颜色和构图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为观众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动画制作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设计者应当根据动画的制作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平面设计元素中的视觉语言,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动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平面设计元素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颜色和构图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为观众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动画制作中,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设计者应当根据动画的制作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平面设计元素中的视觉语言,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动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范围不断拓宽,设计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设计表现力也更具灵动性。本文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内涵,简要分析了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范围不断拓宽,设计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设计表现力也更具灵动性。本文论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内涵,简要分析了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文化交融背景下,油画逐渐传入我国,使得我国艺术表现形式愈加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上千年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油画创作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可使油画创作具有本土性特征,同时还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探讨了油画创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意义和可行性,并就具体运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全民艺术普及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群众中推广摄影技术有助于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群众文化建设之中,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如下几条具体举措: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群众的摄影艺术素养;组织比赛活动,提升群众参与摄影的热情;组织展览活动,提升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当中,电视评论也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所在,受到电视观众的认可.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当中,往往会过分强调叙述的内容,而忽视了议论和评论的部分,这使得电视新闻评论缺乏理性的思考.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评论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当中,电视评论也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所在,受到电视观众的认可。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阶段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当中,往往会过分强调叙述的内容,而忽视了议论和评论的部分,这使得电视新闻评论缺乏理性的思考。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我国电视事业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静止印刷等媒体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传播模式已经形成,逐渐转变为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传播模式。本文将图像信息的语言结构分为三种,分别为毗邻轴结构、情态轴结构、系谱轴结构。亦将其视觉层次总结为句法性层次、情态性层次和意指性层次。在这种视觉层次的启示下,利用这种语言结构,可以将现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以此来达到更强的信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状态已经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的使用几乎在占领我们所有的零散时间,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师不得不面临崭新的课题,如何留住观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传统艺术瑰宝与信息时代化时代审美特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步伐,需要了解视觉造型艺术传统精神面临哪些新挑战.文章将尝试对此进行剖析,将这一广泛的主题切入微信软件的朋友圈功能例证中,以初探该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