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三金石考收有《昆明筇竹寺圣旨碑》一通,著录为碑高四尺五寸,广二尺五寸,二十行,正书,碑阴刻蒙古文,今在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正殿壁中,云云。后有题跋。原碑碑文颇有夺误,新志所收复多讹舛。亦见蔡美彪教授编著的《元代白话碑集录》收载。按所谓碑阴所刻蒙古文即《云南王藏经碑》,过去未见汉译,或以为即圣旨碑所从译出的蒙古字原文,实误。据已故方国瑜教授所著《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卷八《元时期文物》  相似文献   

2.
作为记录汉灵帝推行“强本弱末”政策,迁徙人口至关中和巴蜀地区的见证,《景云碑》的出现让我们对于汉碑分布区域的问题需要做出新的学术努力。这两次迁徙带动了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文化交流,使得书法地域风格的改变轨迹得以凸现。《景云碑》书风异于巴蜀地区书风,而是更趋同于中原地区书风,其中因政治活动所导致的书法风格发生改变。而《景云碑》的出现也可以佐证西南地区的书法艺术相距于中原地区书法艺术的差距逐步缩小。从书法文化地理上“中心—边缘”探究《景云碑》书法风格的成因,并探究如何实现书法风格与文化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我们深入考察汉代石刻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社会科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孟珂的《塔尔寺的三块蒙藏文对照碑》一文,就青海塔尔寺文殊殿内现存清代乾隆、道光年间的三通蒙藏文对照碑文进行了汉泽、注释,并加以简要说明。因该碑“对研究清朝中期塔尔寺的寺院经济情况及其与蒙古族的关系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故现将有关部分摘要如下。 一、蒙古族僧人罗布藏噶桑等献银买地供给僧人口粮碑  相似文献   

4.
今陕西白水县境内,至今保留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聚居区和居民姓氏。近代以来,该县陆续出土了一些记载少数民族姓氏的碑铭材料,如《广武将军□產碑》、《妙觉寺碑》等。本文拟通过解读这两块碑铭所载内容,并结合今天该县民众的姓氏,对此区域内少数民族的古老姓氏与今天白水县居民姓氏之间的关系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京城名刹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右前方、高大的饰花歇山重檐碑亭内,矗立着一座享誉中外的清代碑刻,即乾隆御制《写寿班禅圣僧并赞》碑,是乾隆皇帝特为纪念第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班丹益喜(1738—1780)而建造的。该碑立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后,清净化城塔落成之时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五月,但碑文内容却是由乾隆皇帝完成于六世班禅大师圆寂之前、病重期间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初一日。因《写寿班禅圣僧并赞》为乾隆御诗,故此碑又简称“御诗碑”。  相似文献   

6.
李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207-210
明代思想家、哲学家吕坤任山西按察使期间,刻《近溪隐君家训》于石上,其内容极富哲理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对《近溪隐君家训》碑刻的研究,使人们对吕坤的思想、移风易俗、《近溪隐君家训》碑的作用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近溪隐君家训》碑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出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蕃会盟碑》碑底藏、汉纪年法历来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在论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唐蕃会盟碑》立碑前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吐蕃时期出土的各类文献资料及相关藏文典籍为依据,认为地支纪年法是吐蕃时期采用的主要纪年方式,此期从中原及周边地区传入吐蕃的五行、八卦、九宫、六十干支等历法要素主要用于占卜与堪舆.  相似文献   

8.
马明 《回族研究》2003,(3):42-43
济南清真南大寺现存有一块于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立的《济南府历城县礼拜寺重修记》碑。这块弘治碑是济南伊斯兰教明代碑刻中仅存的珍品,是济南伊斯兰教第一碑。据可靠资料证明,明代碑刻在全国存留为数甚少,而济南的这块弘治碑,可能是全国伊斯兰教现存的第六块碑。据说全国原有三块元碑,其中一块已毁,现存留两块。第一块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碑,杨受益撰。第二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广州《重建怀圣寺记》碑,郭嘉撰。第三块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泉州《清净寺碑》,吴鉴撰,已毁。明代碑刻现存留有:1.明永乐五年(…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八月,我和王云同志编了一本《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油印本),一时颇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这批碑刻发现的经过及其在宋元史研究上的史料价值,已略见《大理五华楼元碑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一文,原文俱在,兹不细述。应当在这里提到的是:元碑中有一篇《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是近年所发现的直接关系侬智高起义的新史料,不可多得。已故的黄现璠教授和其他几位同志,均在他们的有关论著里,引用过  相似文献   

10.
《六合坚固大宅颂》、《智城碑》通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前期,今广西上林县所存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碑》,是壮族文人留下的最早的文字。二碑文字上承南北朝文字的粗放简朴,下现盛唐文字的绚丽,既道明了那时在汉族文化影响下壮族文人的文字风格,展示了壮族社会的发展图景,也反映了中原一呼、岭南一应关系的密迩。二碑僻于边远山隅,深藏峒中,艰于涉足,人知其碑而苦于不得全文;时日无情,文也漫漶,所以过去睹文而释者多没能窥其全豹。在覃圣敏、叶展新、周中坚、卢敏飞、覃仁信诸先生的不辞艰辛辨形认字粗得全文之后,作者以私意所得,诠释字句,用白话文进行通译,或对碑文的理解略得一助。  相似文献   

11.
弗雷泽先生的《金枝》是人类学的经典名著,但因弗氏本人的"进化论思想"、材料来源和时代局限,本书表现出"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偏见①。对于"东方""美洲""非洲"和"澳洲"的居民,甚至对欧洲的现代农民也怀有偏见。《金枝》中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有三重境界,这源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思想。这也同样引起我们的反思:如何既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又能超越文化的偏见,平等看待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沈阳故宫东路,露陈一筒《安达礼碑》。此碑通高314厘米,龟跌、螭首。碑身高272厘米、宽110厘米、厚21.6厘米;额刻满汉篆书“敕建”二字;碑身两面周有花纹,碑文阴刻,满汉对书满左汉右各六行书于碑阳一面,其文曰: “追赠三等阿思哈哈番照一品品级立碑谥忠介安达礼碑□朕□见危□命臣道之常至  相似文献   

13.
《创新社区》一书是对社区建设第一线的实践和思考成果,全书分"创新思维""相关理论""实践与反馈"三个板块内容。作者的"创新思维"大多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杂症有感而发,并逐步得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广  相似文献   

14.
(一) 《岷州广仁禅院碑》(以下简称《岷州碑》或《碑》)旧存甘肃省岷县西南的广福寺内。此碑立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一○八四年),至今已有九百余年。虽然碑文早已由先贤多次著录在册,但并未引起后人的重视,更谈不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  相似文献   

15.
文成帝《南巡碑》可进一步充实对北魏前期以幢将郎卫制度为主体的禁卫武官制度的认识。《南巡碑》所见幢将有内都幢将、三郎幢将、雅乐真幢将、内小幢将等 ,内都幢将当为负责殿中宿卫的禁卫长官。《南巡碑》所见斛洛真即胡洛真 ,意即“带仗人”(宿卫者 ) ,斛洛真军将或即宿卫军将。雅乐真、胡洛真可能就是史书中常见之羽林、虎贲 (郎 )。《南巡碑》可见大量郎官———内行内三郎、内三郎、三郎 ,内三郎多兼将军号。北魏前期亦有左右卫、武卫、四军、骁游等将军 ,似亦为禁卫武官。左卫将军所兼之南部折纥真即南部下大夫 (尚书南部侍郎 )。文成帝时禁卫武官出身于五六十个家族 ,归附拓跋鲜卑的各部族几乎都有代表人物任职于北魏禁卫武官系统 ,主要以帝室十姓、勋臣八姓及素和氏、斛律氏等约十余个家族为主。高车 (敕勒 )族的乙旃 (叔孙 )、斛律氏与北魏禁卫军权的关系极为密切。禁卫武官的出身和来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权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广泛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俭廉与奢贪的反复较量──读保定清真寺《俭可养廉》碑有感马生祥保定清真寺位于保定市东南,该寺是四合院式的中国宫殿式建筑。进北偏门后迎面便是武式宫殿建筑的礼拜大殿。大殿丹坏下左右两边各有一幢碑。右边的一幢《俭可养廉》碑高180厘米,宽68厘米,厚16.5...  相似文献   

17.
元代西夏遗民文献《唐兀公碑》校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兀公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东柳屯镇杨十八郎村南,耸立于南金堤与金堤河之间。座北朝南,正方柱体,碑身高177厘米,边长66厘米,碑首为盏顶式,碑座为覆莲座,通高304厘米,保存基本完好,惟东北角残毁。碑文魏碑体,四面镌文共72行,满行42字,横书篆额“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碑阳首行题“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并序”,元致仕礼部尚书潘迪撰并书石篆额。由河南濮阳遗民四世祖唐兀崇喜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46)勒立,凡2600余言。比较详尽地叙述了初祖唐兀台(?-1258)、  相似文献   

18.
广西南丹县丹炉山遗存明代万历癸卯年(1603)那地罗氏土司撰写的《丹炉砦诗》碑文,碑刻为方型竖石,文字为楷体,仅刻于碑阳,共630字。结合正史和《罗氏宗谱》,考证碑文作者观阳子系明代那地第十代十一任土司罗谦端,且于1593—1599年袭得土司官位。碑文讲述了观阳子行道寻山炼丹的过程,展现了一幅"龙座丹炉大古先,果然清境独玄玄"的炼丹历史图景,彰显了明代那地土司对个人生命延续的一种本能探索。碑文对研究明代那地土司及其道教信仰显得弥足珍贵,而学界探讨土司炼丹为数极少,且尚未注意此则碑文资料。  相似文献   

19.
徐伟  吴疆 《中国藏学》2015,(2):103-107
王忠嗣是唐开元、天宝间与吐蕃作战的重要边将,其军事生涯的起步、辉煌及终结皆与吐蕃有着紧密联系,了解其与吐蕃的关系显然对于研究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民族关系史及吐蕃史有着重要意义。然正史的相关记载却失之于简略,而《王忠嗣碑》则恰可予以补正。故现据碑文和各种史料,对王忠嗣与吐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28届年会于2015年10月23~25日于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二百名外法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英国《大宪章》八百年的历史发展及其对近代宪法的影响,并就"《大宪章》前史""《大宪章》时代""《大宪章》的流变""《大宪章》的影响"以及"《大宪章》与中国"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