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各地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大量名人故居被公布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并加以保护利用,其所承载的名人精神、人文气质及历史文化也借助陈列展览这种艺术方式得到了有效体现.因而,众多的名人故居被布展成小型专题陈列馆向公众普及历史文化,传递人文精神,此举既可以深度挖掘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发挥文保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
名人故居不仅使当代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历史名人的生存状况,以及特定时代的建筑特点和人文风貌,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发展轨迹。从这一点来看,名人故居不单单是一间房子,而是一本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缺乏科学的规划,大量的名人故居面临着搬迁、拆毁的命运,甚至有些已经化为废墟,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既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利用,让名人故居在当今社会重新发挥价值。  相似文献   

3.
邹振岳为晚清名宦,曾任天津知府,品德高尚,清正廉洁,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其故居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昌城村(清代属济南府淄川县),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目前,该故居保存现状不容乐观,破损严重,急需修缮保护。笔者撰写本文,对邹振岳为官事迹进行了考证,并对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策略进行思考,希望对当地政府加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进程中,有效地连接了历史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其内容和形式历经时代的汰选不断走向适应包容,其具有的共生思想和表现形式,是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兹利用的载体。以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多关注其内涵、分类、保护和开发等,但对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则关注不足。新时期,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通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级立法,推动社区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增强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苗族银饰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与创意的前提和基础,是彰显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变迁,苗族银饰需要不断地开阔视野去适应现代审美创意及市场的需求,其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首先是民间艺术自身运动的变化使然,同时也是市场环境下理念、生产、传播、销售的连锁反应。将苗族银饰成功转为产业优势还必须由政府牵头,从保护苗族银饰生存的大环境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入手,在打造品牌效应、合理利用旅游经济开发上多做文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壮族历史文化遗产是壮族人民在特定区域和历史环境中辛勤劳作、共同创造并传承的具有壮族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称。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部分主体缺乏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深刻认识,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致使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存在失衡。因此,如何在开发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致力于其文化价值的保护,使其具有独立的文化属性而不是经济的附庸,并进一步探究壮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途径,是当前对壮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作为秦汉以来中国的行政中心区域之一,陕西汇集了丰富多样的美术遗产。研究认为,要将陕西打造为汉代美术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品牌区域,必须充分依托该地珍贵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民俗价值与实用价值,通过政府和民间力量的整合配置,将公益性保护与开发、盈利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充分挖掘美术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潜力,完善对陕西汉代美术遗产的运用、修复和创新等保护开发策略,推动美术遗产的“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直接涉及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开发、保护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了开发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一些具体措施。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以保护在现代社会已失去实用价值、逐渐消亡的民族文化。通过法律保护可接触性文化遗产,通过引导、教育社区民众以保护不可接触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物质文化遗产是自然与历史用另一种方式赠予我们的瑰宝,它们体现出来的价值无穷无尽,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还会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加追求开发物质遗产带来经济效益,商业性的开发对其造成建设性的破坏,使得遗产失去了原有价值。由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存在价值和稀有状态可知,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课题研究在各个国家或社会中的重要程度。在这方面我国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需要总结和借鉴先进国家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从不同的案例或相似的情况中探索出适合我国的管理制度和保护体系,努力使我国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使共赢的初衷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巨型工程被建设到民族社区,一个个庞然大物矗立在村民的面前,使民族文化环境发生变迁。巨型工程在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必然发生认同、调适与耦合,渐渐融入民族社区的信仰网络中。为此,社区民众不但不会破坏它,反而会保护它、维护它。我们要以巨型工程为载体,诱导民族文化融入,合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愈发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传播中国智慧与中国价值显得愈发重要,基于国家保护非遗的号召与地方戏剧发展困难的背景,本文以淮剧为例,得出了民众对于地方戏淮剧发展方向的倾向性,关注对象为青年群体,创新“淮剧+”的方式与内容创新上可注重讲好中国故事等发展建议,为其他地方戏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可参考性路经。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乃活思想之育种场,是启蒙民众之重要机构。历史为魂,民众为本,改革进程中的博物馆,面对西方理论和产业经济,仍需坚守"以文化人,经世济民"的价值判断,回归守护文物,还原历史,以史为鉴,启迪人民的初心。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市文化最初是中国一种地方性的文化从上海培育、发展起来,并且主要与上海开埠有关,渐渐地作为一种现代中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方式,蔓延传承。海派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并且是处于流变之中的文化,具有较强较广的历史包容性。它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的嫁接,是指一种产生于近代以后的上海城市之中,最为典型反映上海这一独特的工商业大都市文化风格的特点和个性的城市文化,在形式上既表现为历史遗址遗迹等物质文化,如历史建筑、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也表现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和制度文化,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海派文化”的内在容量及其发展变动的历程体现了时代变化、社会生活与制度的变迁,呈现出地域人群的人文传统、精神理念、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等,对该地域大学生思想念、社会行为、品格塑造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广泛渗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催生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民俗文化也在网络技术的“催化”下,衍生出一种“他”俗文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现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保护工程基于开发和利用的立场,以民俗文化为主体,迎合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的需求,激活了民俗文化的应用性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理论上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这种理论表述,不等于商业化,而是在认同和尊重民俗文化内价值①的基础上,站在广大民众现实需要的出发点上,拓展民俗文化的现实服务功能,从而推动民俗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展示了西部某民族乡不同利益群体在文化开发过程中的博弈过程.作者认为,在民族文化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的项目化操作模式、民间社会组织的“民族文化政治化”倾向以及当地民众的被动和利益化,给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造成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文化自然的、历史的发展.在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具备象征意义的情况下,更应倡导在认同中开发、以当地民众为主导和选择,以平和的态度看待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作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拥有数不胜数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印记。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革命遗迹保护与管理的主体存在权责不清现象,众多遗迹的系统管理、保护开发急需提上新的日程。基于此,本文以广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深入探究了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路径:修缮基础设施,管理责任到人;整合文博资源,建档信息共享;推进战略合作,设置定期维护的保护策略。同时,针对性地在保护基础之上提供了探索新媒体技术,打造传播多样态;挖掘教育潜力,建设对外开放窗口;“互联网+”地标,打造“红色地图”;深化文旅商融合,开发红色自品牌的具体措施,旨在重点发掘广东地区珍贵红色革命遗址的独特历史资源、深层教育意义和潜在经济价值,赓续南粤大地这片红色热土上波澜壮阔的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以及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战略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绿汁镇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民族文化时代价值,总结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并重点指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以及国际话语权建构的战略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绿汁镇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民族文化时代价值,总结分析了当前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实困境,并重点指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经过长时间沉淀后形成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优秀传统,红色文化与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着较高契合点,尤其是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需要充分了解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将其作为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及效果的手段,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三观”。为此,本文重点探索了红色文化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