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由本人主持的一项课题,叫"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2014年,应学术委员会"要实地拍摄藏族群众转山转湖实况"的要求,趁马年是藏族转山之年,课题组按计划对藏族等广大信众的转山祭祀活动进行了调研和拍摄。课题组历时六十多天,行程二万多公里,共考察了大小十几座山、十多条江河源头和多个湖泊,以及13座藏传佛教寺院。其中重点调研和拍摄了珠穆朗玛、冈仁波齐、阿尼玛卿、尕朵觉沃、杂日、墨尔多等有代表性神山的转山状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
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中古史上,鲜卑族的迁徒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很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引人注目的。这种迁徒的主流,是居于今蒙古草原、东北地区的鲜卑一批一批向南、向西南迁入内地;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淮河、长江,到处都有他们活动的踪迹。由于鲜卑族大量的内迁,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先后在北方建立了代、前燕、西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吐谷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氐、西域诸族及秃发鲜卑等内迁诸族,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地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社会进程的加快,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具体的文化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指导现代社会发展.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积极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将文化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使用南亚语(Austro-Asiatic)的现代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多的群体有使用越南语的越族人和使用柬埔寨语的柬埔寨人。越柬两地的南亚人是后来才到这两处定居的。我们知道新石器时期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地都分布着可与同一时期中国岭南地区比较的和平文化,当时的居民利用天然砾石打制工具,使用磨光的石器。和平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人种与今美拉尼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南岛人相近。①这一时期缅甸的文化与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较为相近,除了砾石石器外还夹杂有刮削器。②越南的和平文化后来被东山文化所替代。东山文化分布在越…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工作,是政治的“元素”,社会的“成分”,人类的“先导”,经济的“效应”.具体到旅游行业: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失去文化的旅游便失去生命.站在旅游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巨大市场.站在文化角度看,只有文化,才使山水有了鲜活生命;赋予文化内涵,景物方有惊奇的容颜.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寻鄯善佉卢文书所载“沙门”名称加以译释考证,以说明3—4世纪在新疆建立的鄯善王国佛教之盛。历来研究鄯善王国历史多据英国学者Burrow英译鄯善佉卢文书而探讨社会经济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则不免忽略,甚至否认鄯善佉卢文书含有佛教内容。通过本文列举文书所见众多“沙门”名称与其相关的梵文词源进行对比,可以确认其为佛教僧侣无疑,从而为研究鄯善王国的佛教社会提供可靠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8.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汉唐时期塔里木盆地的宗教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地处亚洲大陆中心,因而西方学者把它称为“亚洲腹地(Innermost Asia)”。它的北面是天山;南面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因其与天山隔盆地南北相望,故汉代的史学家又称之为“南山”;天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在盆地的西面相遇,形成一个大的山结,这就是帕米尔高原,汉代称之为“葱岭”;它的东西是吐鲁番盆地,再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翻译、文学、哲学、建筑、绘画等方面 ,对公元 9世纪至 13世纪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发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王本强 《民族论坛》2003,(10):28-30
浪子说:在外面本事用完后,回来再捡一点。凤凰,浪子黄永玉的故乡,是他一生也无法舍弃的牵挂与惦念。这一次,浪子回来了,并在夺翠楼沱江对岸的新舍玉氏山房里,快乐地度过了他至性至情的八十寿诞。八十寿而不衰8月6日,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在湘西凤凰,生息韵致的沱江欢快地流淌;不染纤尘的环城翠色,微笑地为大师葱茏;山水阳光还捎来了异域友人的深情祝福。智者开心的笑,彰显出他童真般的无邪情怀,映在了他自己的心坎和八十寿诞的记忆里,也珍存于众多湘西人的敬慕中。一生浪迹天涯的黄老,八十高龄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步履矫健,看不出耄耋老者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名族之一的藏族,其风俗习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是在《四川通志(嘉庆)》等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朝时期藏族的居住、饮食、婚姻和丧葬等风俗进行简单介绍,再现百年前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属国是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间经济文化交往的特殊形式。汉武帝增属国,因故俗统治归降民族人口,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其中直接交融,形成当时两种文化交往最繁盛和草原文化保持最浓厚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民族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来,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在继承、发展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族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生长于今甘肃一带的具有其自身独特性的地域文化。因其受中原混战的干扰较小,“永嘉之乱”后部分中原文士进入该地区,带来中原正统的文化韵律,与河西本土文化及西域文明融会贯通,发展出其鲜明的河西文化风格。五凉政权多崇儒倡文,开明的政治环境为众多文人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五凉文化中西兼容,文学、艺术、以及儒学等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北中国文化盛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少数名族之一的藏族,其风俗习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且拥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就是在《四川通志(嘉庆)》等史料的基础上,对清朝时期藏族的居住、饮食、婚姻和丧葬等风俗进行简单介绍,再现百年前西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 ,由鲜卑秃发部建立了南凉国 ,其中心在今青海东部农业地区。本文将南凉国在其整个立国期间的文化作了探讨分析 ,充分肯定了秃发部大力吸收先进的汉文化来发展自己文化 ,并在青海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功绩。同时说明鲜卑秃发部逐渐融合于中华民族过程中 ,写下生动篇章的史实  相似文献   

18.
清朝时期所修建与应用的避暑山庄占地面积非常大,建筑风格恢宏大气,以其所营造的秀丽清新的景色而为世人所称奇。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该山庄共由平原区、湖区、宫殿区、以及山区四个部分所构成,各个部分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自成系统。避暑山庄的存在可以说完整地见证了清朝时期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其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作为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避暑山庄除具有皇家避暑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处理政务的功能,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文章即就清朝时期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详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宦游广西的诗人表现出与流贬诗人不同的文化旨趣。宦游诗人的文化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发自然景观,加速了广西生态环境由自然向人化的进程;二是通过正面的宣传和引导来消除士人对广西生态环境的惧怕心理以及对广西文化环境的偏见;三是通过建学、修祀、劝驾等方式,在当地营造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宦游诗人的文化策略对唐诗时期广西文化的发展与诗歌的创作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8月11—12日,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课题组主办,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青海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北京、青海、云南、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地方民宗委、藏语委等部门的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开幕式上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本太就青藏高原远古时期的隆起到与人类生存互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论述,肯定了高原先民在这一过程中凝练、积累出来的具有科学意义的生态观及人与自然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