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怪小说是唐代众多小说类型中的一种,多记载狐怪的变形、法术等。狐怪故事在唐代文化的土壤中自成一体且记载颇多。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狐"类所收录的狐怪故事入手,分析唐代狐怪故事的叙事技巧,以及唐代的叙事艺术如何超越魏晋六朝、将故事结构变得更加丰富深曲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志怪小说中,变形母题异常丰富,它的形成有其源远的历史文化原因和对前代变形母题的继承.它既继承了以往的变形母题,是与神话和六朝志怪中的变形母题一脉相承,又是唐代“始有意为小说”,作家有意加工、创作的结果.另外,在唐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道、佛宗教对唐志怪变形母题影响很大.本文将从佛教的视角讨论佛教对唐代志怪变形母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拟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5.
唐人尚"游",几乎所有的文人都有过游历的经验.空间位移导致的时空变换,给文人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间接促进了文人饮食意识的自然觉醒和饮食题材的开拓.唐代文人游历岭南主要是以宦游为主,岭南道成为唐代流放罪人最集中的地区.之前鲜为人知的岭南饮食题材首次大量地出现在唐代宦游岭南的诗人笔下.他们"怪"、"杂"、"苦"、"涩"的岭南饮食题材书写,一方面揭示了岭南独特的地域文化与饮食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贬谪后的审美心态流变.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海派”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现代和传统的胶着和碰撞。施蛰存常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及其所提供的语汇,将古代志怪小说转化为中国形态的超现实主义小说。这一现代志怪小说中空间的文化来源和六朝志怪小说密不可分。施蛰存一方面吸取了六朝志怪小说中空间的运用,将乡村处理成殊境、将城市处理成为人稠广众的深层次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城乡二元书写,以此寄托了他的乡土理想和他对现代知识分子自我存在的终极审美观照。以施蛰存为代表展现出当时“海派”作者对乡村、都市文化审美心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的很多作品都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然而本质上,已经和"稗官野史"类的唐传奇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元杂剧作家尚仲贤,就将唐代李朝威所作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改编成了元杂剧《柳毅传书》.在剧本里加入了唐传奇小说所无法做到的表演形式,让思想更接近于市民们的意识层面.之前小说中的故事传奇性已经开始减弱,而更偏近于对人现实处境的刻画.故事中体现更多的,是普遍的市民意识而不是直接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相似文献   

8.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藏族话本小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文学史上,有无话本小说?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被研究者们提出。我们知道,在汉族文学史上,唐代讲唱艺术的兴起,产生了一系列的话本小说。到了宋元,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各种民间伎艺都向城镇汇合,说话艺术更加兴盛,产生了众多的话本短篇和长篇小说。被小说史家称之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藏族的说唱艺术怎么样呢?倘若说它根本就没出现过话本小说这种文字体裁,当然就  相似文献   

11.
霍巍 《中国藏学》2016,(1):24-43
毗沙门天王作为北方守护神进入到中土之后,在于阗完成了其宗教崇拜体系,开始独立于印度的四天王之外成为偶像崇拜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文献记载上对其来源的神圣化,更体现在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图像的出现。于阒形成的毗沙门天王可称为"西域风格"的代表作,体现在其形态上独具风格的甲衣装饰和足下所踏之神怪。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一方面继承了于阗西域风格,另一方面又开启了新的式样,更加"中土化"。唐代益州与敦煌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出现了大量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像,从中可以观察到西域风格和敦煌式样两方面的影响与融合。本文以收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内的一尊出土于唐代龙兴寺的毗沙门天王单体石刻像为切入点,对比于阗和敦煌发现的相关资料,对毗沙门天王像从于阗传播到敦煌和益州的风格演变进程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加以分析,认为这一题材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流行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民族关系变化等因素均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一些小说以具有民族志性质的文学叙事,呈现了民族文化的知识谱系以及文化人类学内涵。小说与民族志的互文关联,为小说"写民族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书写方式。在民族志知识性维度的制约下,这些小说,其文化立场是复杂的,它们在反思现代性的同时又提出现代性尚未完结的问题,并兼具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从唐人小说入手,通过对其中的女仙、世俗女子、女妖、女鬼,以及女侠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探寻了唐代知识分子敏感微妙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韩愈是唐代人才问题专家.在许多文章中,他论述了"为国家树根本之道"的重要性,分析了如何使用人才、人才缺乏的原因等问题,并举荐和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5.
"流鬼"为尼夫赫人自称niwxgu的唐代音译.唐代的"流鬼国"在今尚塔尔群岛及其邻近的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代"寒食诗"所反映的当时寒食节民俗事象的钩沉,及诗人们在寒食节期间民俗心态的探寻,粗线条地勾勒出唐代寒食节的民俗生活相;从民俗史的角度为研究和认识唐代文化打开一个小窗.  相似文献   

17.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唐代已经传入中国.广西是中国沿海一个偏远省份,历史上伊斯兰教也曾传入这一地区,并对其历史与文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伊斯兰教在广西传播情况作探索性的论述,意在弄清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发展脉络、內部组织及其特点等.自知学多粗疏,意有偏颇,不当之处,请学术界同仁指正.一、关于伊斯兰教的传入时间关于伊斯兰教传入广西的时间,迄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即"唐代说"、"宋代说"和"元代说".唐代之说,以理推之,多所不实.比如其理由,一是回教唐时传入中国,先在广东番禺建怀圣寺以传教,唐中  相似文献   

20.
唐代吐蕃的氏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吐蕃政局的发展,关乎于二因素:其一为宗教因素,是为苯教与外来宗教佛教之间的竞争与抗衡;其二就是更为重要的吐蕃氏族之间的合纵连横,及其与吐蕃王室的关系。若直言之,吐蕃的体制是为"贵族官僚制",推动吐蕃历史的动力,就是各氏族间的竞合。文章根据大量藏文原典史料,通过对唐代吐蕃各氏族的发展概况、各氏族与吐蕃王室的关系、氏族团的形成、各氏族的竞合、吐蕃王室如何寻觅合作对象和社会基础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吐蕃的政治力与社会势力之间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