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土族作为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农牧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大量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涉及民歌和舞蹈两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随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生成发展环境的变化,土族地区部分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处于濒危消亡状态;应采取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不断探寻土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歌舞器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上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独特艺术形式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世界音乐史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以作曲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作曲技术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概述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发展简史入手,介绍了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分类和应用,分析了传统作曲技术与现代电子音乐作曲的异同,探讨了传统作曲技术发展趋势,以此来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仍然以西方音乐为基础。对于传统文化的音乐教育来说,不少学校都有所忽视,这样一来,对学生音乐理论方面的培养就出现了缺失。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通常在民间发展,在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脱节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学家们纷纷呼吁各大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加强重视。本文重点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本文针对西藏传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并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以及戏剧音乐这四个方面对西藏传统音乐开展分析,为研究西藏传统音乐的种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格曲 《西藏研究》2005,(4):84-89
流传在拉萨布达拉宫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卡尔被称为西藏的宫廷歌舞音乐,但是西藏的宫廷卡尔却源自阿里民间的卡尔歌舞音乐。阿里民间卡尔是藏民族积极吸收、融合周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并不断创新的产物。阿里民间卡尔歌舞音乐既保持了伊斯兰歌舞音乐的基本形式、特点,又融入了大量阿里歌舞音乐的风格和内容,形成既有别于中南亚伊斯兰歌舞音乐又不同于藏族传统歌舞音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与阿里普兰、日土、札达等地的各种庆典、迎送仪式和民俗活动相结合,成为阿里地区独特的民间传统歌舞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6.
青海撒拉族民间音乐调试旋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撒拉族在长期迁徙的历史发展中,受诸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吸收了诸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从而更加丰富了本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撒拉族民间音乐。本文在初步阐述撒拉族民间音乐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分析论述了撒拉族民间音乐的分类、旋律型态及调式。  相似文献   

7.
夏尔巴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定结县陈塘区和定日县绒辖区,现有人口约二千,其文化属于藏族文化范畴。夏尔巴人在十九世纪末以前还是鲜为人知的。本世纪初夏尔巴人随着登山运动和旅游业的兴起才逐渐被外界所知并引起重视。关于夏尔巴曾有人进行过研究,但就夏尔巴的族属问题因意见不一至今尚无定论。为了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夏尔巴,同时也为民族学家提供一些夏尔巴人的资料,现将自己长期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日益提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追求不同的精神文明享受。戏曲音乐作为我国艺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化中逐渐形成了以戏曲为主导,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的综合音乐体系。本文对就我国目前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与民间音乐的相互作用以及继承发展关系做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以期能够提高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满足日益提高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追求不同的精神文明享受.戏曲音乐作为我国艺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化中逐渐形成了以戏曲为主导,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的综合音乐体系.本文对就我国目前戏曲音乐发展过程中与民间音乐的相互作用以及继承发展关系做一个综合性的论述,以期能够提高戏曲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公众的社会生活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发展,也必须深入到网络空间,才能取得可观的成果。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证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实现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依托河北省内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争取同网络文化传播企业的校企合作来推动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相融合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秦宇  税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3,(17):106-110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变迁、发展的映射,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劳动的象征。朝鲜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家庭的一部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色彩与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艺术,为民族音乐文化增添了绚丽的篇章。在民族文化更加开放、多元的当今时代,在保留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与特色基础上实现创新与融合,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成为时代命题。结合朝鲜族音乐的分类与形式,分析其发展的特点与社会价值并对朝鲜族民间音乐发展进行路径探析,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元素众多,并且各类音乐经过历史的考验,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民间音乐之所以用民间表示,是因为音乐中承载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怀。新时期,我国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更应重视文化的发展,大力推行民间音乐的教育事业。高校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创新教学方法,还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课程。本文就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民间传统文化是宝贵资源,能给艺术与设计的再创造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养分,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本文以"糖话"品牌包装为例,尝试在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应用多元化的设计语言及理念来探寻现代设计方法,通过设计的途径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物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元素众多,并且各类音乐经过历史的考验,积累了大量的作品.民间音乐之所以用民间表示,是因为音乐中承载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怀.新时期,我国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更应重视文化的发展,大力推行民间音乐的教育事业.高校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创新教学方法,还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优化教学课程.本文就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河北古为燕赵之地,文化底蕴深厚,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河北民间音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化路径的探索和发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影响着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河北民间音乐产业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和创新策略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难题,不断提升河北民间音乐的影响力,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发展与现代化的进步,我国的许多行业都进入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一些文化形式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音乐行业便是如此,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不适应于现阶段我国的多元化音乐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只有不断地更新与进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传承和发展,才能真正推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探究与讨论,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策略,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世界民族艺术史上极为罕见、在中亚地区特别是维吾尔人民居住生活的西域地区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演唱艺术——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今天终于走红全国及世界乐坛和舞坛。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这块瑰宝,是勤劳而充满创造精神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她从千千万万民间乐调、民间歌谣中汲取精华,用音乐、舞蹈、诗歌演唱等形式表现了维吾尔人民的情操和理想。所以,与维吾尔人民的历史文化同步发展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已经深深地根植于维吾尔族人民的心中。维吾尔人民的音乐舞蹈历史非常悠久,原始社会首先在民间产生了很多音乐,同时也有职业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两性对歌是上古至今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存在的常态。当我们立足于田野,重温被《诗经》记录的吟唱,并与两性对歌跨越时空地相遇时,它给予今人理解中国对歌传统以何种启示?比较研究或许可以让我们在古今间建立起共同的文化意识和跨越地理的象征性关联,寻找对歌文化观念体系的痕迹。本文的比较研究在设定的比较刻度中进行,即基于不同材料与个案的综合,以"仪式性歌唱"1的各类文化变量,对中国西南西北两地的两性对歌展开定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西北卓越多姿的民间音乐里,有一种音乐形态以它热情高亢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曲词、变化多端的演唱方法而历久弥新,它就是被称作西北之魂的地域歌种——"花儿"。在历史车轮的前行中,"花儿"的发展也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流派。本文从甘肃"花儿"入手,了解"花儿"的起源和发展,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花儿"这一经久不衰的民间山歌是如何从山村田野步入学术大雅之堂的。  相似文献   

20.
王一男 《回族研究》2012,(4):110-113
本文以生态美学之"家园意识"为出发点对回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回族民间音乐在表演场所和思想内容上的"家园意识",以及原生态乐器所反映出来的"家园意识"。由此可以认识回族民间音乐本质上的自然性、神秘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