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土家族梯玛歌研究》是目前最为系统的梯玛歌研究专著,从学术梳理到理论阐释,从不同版本梯玛歌的标准注音和基本解读到文化生态背景的延伸研究,笔者阅读后,对土家族梯玛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产生了在文化变迁背景下土家族梯玛歌生存危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雅轩 《民族论坛》2012,(16):94-97
梯玛,土家族原始文化的典型内容,土家族祭祀文化仪式的主持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梯玛的传承具有神圣而重大的意义。本文侧重从传承的角度,以卡洛坪彭氏梯玛的个案调查为支点,对土家族梯玛传承特征和传承现状做描述和分析。梯玛传承呈现封闭性、保守性(或传统性)、神秘而世俗化等特征;传承现状也极其严峻:现有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传承对象短缺、传承载体濒危、群体信仰度弱化等。  相似文献   

3.
巫傩咒语在傩祀活动中,傩师往往通过特定的咒语来实现人与神的沟通,领会并传达神的意旨,驱邪降妖,祈福禳祸。那些伴随着咒语的哼唱与呼号也不是为了宣泄个人的悲哀与欢乐,而是与咒语有关,去呼吁、召唤神的显灵,去传递神与人之间的信息。咒语巫术是原始初民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灵物崇拜达到极端之后的产物。在傩坛巫术中,“最神秘、最深奥、最有哲理、最起作用的也就是那些在先人们看来是绝对可以信赖”的咒语。在湘西一带土家族、苗族傩祀活动中流传着许多这样的语咒,著名的《梯玛神歌》便是土家族“梯玛”(法师)在法事活动中所念的咒语和…  相似文献   

4.
"口头程式理论"是研究口头传统叙事诗的科学理论方法,能够将不同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系列的词语、意义、观念、行为等规范化地总结出来,寻找各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所存在的共性,有利于在文化领域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该理论现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之中。《梯玛歌》是土家族口头传统叙事诗的代表作,其程式化和口传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用口头程式理论对《梯玛歌》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程式语言的变异性、规律性及稳定性,有助于土家族口头传统叙事诗研究路径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正> 远古时期,梯玛(即土老司)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职责一是跳神求神,二是管水管火。这种与神交往的人物在土家族民众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服司妥”梯玛跳神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服司”是土家语土菩萨、土王意,“妥”是做、还的意思,故“服司妥”意即“还土王愿”(以下用此称谓)。这一仪式具有浓郁的神秘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刘莲玉 《民族论坛》2008,(10):18-19
<正>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生活在湘西地区崇山峻岭中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语言、生活方式和民族风情。如,祭祖仪式类的土家族社巴日、毛古斯、梯玛跳神、苗族椎牛、苗族椎猪、接龙跳香;舞蹈类的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侗族多耶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哭嫁习俗孕育了内容丰富的哭嫁歌,独特的教育时间、鲜明的教育特征,公开的教育场域、亲密的教育关系和实用的教育内容构成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教育内涵,是土家族传统教育的特殊形式,实现了生存智慧和道德伦理的世代传递,维系了土家族的传统社会,具有突出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丧葬习俗是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所反映的文化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体现出来。丧葬习俗是人们应对死亡的思想观念、传统理念以及复杂的个人、群众的心理状态而成的一种传统文化积淀。这一独特的世代传承的丧葬习俗背后,体现了土家族的睦族友邻,敬生礼亡,神贵祖崇等社会文化意义。透过丧葬习俗研究可以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湖南桑植,有一个神秘的村庄。在这个村庄,至今仍保留着古老而神秘的楚风巫舞。这些歌舞是中华民族古老歌舞文化数千年的积淀。神秘古老的文化村桑植县廖家村镇老庄坡村,有一个叫木鱼坪的小组,该组因其地形状似和尚打禅念经的法器——木鱼而得名。这么一个仅50户209人的小地方,却有着数千年历史,从古至今传承着10多个文化品种。歌有民歌、梯玛神歌、澧水号子,舞有摆手舞、傩舞、巫舞,灯有花灯、龙灯,戏有花鼓戏、傩戏、木偶戏、阳戏、佛戏、道统戏、八王鞭等,鼓有三棒鼓、渔鼓等等。每每逢上红白喜事,这些民俗歌舞文化便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  相似文献   

10.
哭嫁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女性出嫁时渲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形式,在湘西,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就唱这种“歌”来迎接这一人生喜典。土家族诗人彭秋潭(清)在竹枝词中写道:“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哭竹枝。”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哭有这样几种缘由:一、新娘出嫁时离别亲人、朋友,与亲人难分难舍,哭嫁歌中的“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众亲友”等就是如此。二、按土家习俗,姑娘…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核心:生命原点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受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及其生产方式的制约,它是历史的产物。史诗是人类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纵观土家族的《摆手歌》及原始文学作品,始终贯穿首一个鲜明的大主题,那就是氏族的生存繁衍。换句话说,土家族《摆手歌》的基本内容就是对氏族生存繁衍情景的执着吟唱,其中也客观折  相似文献   

12.
赫哲族的萨满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哲族的萨满歌孟慧英萨满歌又称神歌。同我国境内的通古斯各民族相比,赫哲族的神歌资料显然十分缺少。在《赫哲族社会历史凋查》、《赫哲族文学》及《赫哲歌的萨满、萨满教和萨满崇信》①等著作和论文中,共同引述了一段萨满请神词,此外,《赫哲族文学》在萨滴歌一节中...  相似文献   

13.
<正>湘西,是歌的海洋。土家人,是歌的百灵。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用自己的独特 方式歌唱生活,用心和生命歌唱爱情。 土家情歌,犹如土家族的母亲河——酉水河一样,汩汩不息,源远流长。它流过高山,穿越峡谷,汇入大江大河,一路浩浩荡荡,荡气回肠。土家情歌,宛如天上的星星,晶莹闪亮,数不胜数。 土家情歌在湘西土家族民歌中占有很大篇幅,它主要反映土家族青年男女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真挚态度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内容包括初恋、赞美、结交、深情、相  相似文献   

14.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神歌是萨满教信仰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是萨满教观念的文学表现形态。由萨满教宗教观所决定,蒙古族与满族萨满教神歌以敬请供奉的神灵为主线,通过祭祀求福、治病驱魔和历史回顾及生殖崇拜等内容,传达着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渴望,表现出相似的民族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陈永春 《民族论坛》2013,(5X):46-48
萨满教神歌是萨满教信仰与文学艺术的结合,是萨满教观念的文学表现形态。由萨满教宗教观所决定,蒙古族与满族萨满教神歌以敬请供奉的神灵为主线,通过祭祀求福、治病驱魔和历史回顾及生殖崇拜等内容,传达着对生命永恒的赞美与渴望,表现出相似的民族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美丽的江南风光中,"小桥、流水、人家"无疑是人们提及最多的绝佳搭配,而其中的"人家",又以依山傍水、飞檐翘角的土家族吊脚楼最美. 土家先民曾以树筑巢、 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树巢居"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逐渐演变,便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土家族吊脚楼.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 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边相毗邻的武陵山区。土家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老司城是土司治所,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所以,土家族民族文化在这片区域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在今天的老司城,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城遗址、溪州铜柱、土司印信等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体会到如打溜子、摆手舞、哭嫁歌等鲜活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司城的土家儿女们用他们质朴的服饰、醇厚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民俗是密不可分的,恩施地区土家族聚居村廖家坦村有不少表示婚恋习俗的语汇,如"女儿会、哭嫁、茶食"等等,这些语汇反映了当地曾经"以歌为媒"的婚恋传统和哭嫁的特殊婚俗。"换亲、开脸"等语词的消失又反映了当地土家族婚恋习俗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