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语料库数据分析探讨"V他个X"的构式归属问题。认为,"V他个X"构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与双及物构式存在家族象似性,从而应该归入双及物构式范畴。通过语料分析还发现,"他"在构式中并非没有指称。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名词”和“名词+起来”是近几年来媒体比较流行的两种构式,本文试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来说明其流行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转喻性“吃+X+饭”结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立 《民族论坛》2008,(8):62-63
现代汉语"吃"是一个常用的高频动词,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与"吃"相关的一类动宾短语——"吃+X+饭"结构。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开始,论述作为"吃"后面宾语的"X饭"的性质,用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认知机制将"X饭"界定为来源宾语,而非受事宾语,并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句法结构的象似性来解释这一结构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有四种不同的格式,通过对影响这四种格式使用的不同语用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主要从篇章结构和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全面掌握和使用动趋式"V 出来"与宾语同现的四种格式提供了语用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话语标记"你看、想、说"的相关形式。通过分析"你看、想、说"的重叠形式、"你+不+想想,看看""你看看、说说、想想+名词"和"你看看、说说、想想+人称代词"等相关变体形式,探讨"你想、看、说"系列话语标记与相关变体形式的关系,以及三个不同话语标记的差异和用法。  相似文献   

6.
佤语述补结构具有致使力。由致使者、被使者、致使力、致使结果四个要素组成,存在A:N1+使、叫、让+N2++VP(使令句)、B:N2+(VP/adj)+kah(于/被)+N1(被字句)、C:N1+V+t蘅m(得)+N2+VP(得字动结句)、D:S+V1V2+N四种结构框架,之间致使力的强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藏区"9+3"免费教育的启动,及其他省份相继启动对藏区学生的"9+3"免费教育,使得藏区"9+3"学生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者相继从心理健康、文化适应、校园管理、同伴交往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对已有的关于"9+3"学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17日,湖北省"1+1"工程联络员会议暨民族乡镇工作会议在恩施市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全省"1+1"工程实施三年多来所取得的成绩,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做好"1+1"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1+1"工程,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出席会议并讲话。恩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下,"互联网+长青创艺"为现代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模式,从而为我国现代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互联网+长青创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把各种行业都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兴的创新领域,这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创新、工业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对我国现代驱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利用科学价值理论对"互联网+"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有效的探索,从而理解"互联网+长青创艺"模式的本质含义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下,"互联网+长青创艺"为现代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模式,从而为我国现代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互联网+长青创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把各种行业都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兴的创新领域,这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创新、工业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对我国现代驱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利用科学价值理论对"互联网+"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有效的探索,从而理解"互联网+长青创艺"模式的本质含义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按照表达功能分类标准,"刚才+的+XP"结构属于指称性短语,因其特殊的语义功能使得该类短语有资格成为一个典型的照应性短语。该结构作为照应语在语篇层面倾向于表述言语活动、意识活动及回指无便利专名的对象,并且在语用过程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14.
"据文证义",是从语境角度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重要的训诂方法.这里的"文"主要指篇章、文句和文例.利用其"文"推断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根据文献作品的内容推断词义;二是根据文句推断词义;三是根据文例推断词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甘肃省兰州市(不包括三县)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族群表达方式,并通过探究各少数民族入住兰州的历史、原因和过程,发现其存在状态的"合理性"和建国后的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分析流行语的语言,我们可以有效了解社会心理和语言发展规律。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理论框架,结合从官方媒体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检索出的100条真实文本,对流行语“XX刺客”构式进行分析,发现它的产生离不开汉语认知隐喻机制的影响。最初产生的句式表达是“雪糕刺客”,因为仿拟类推和高频使用逐渐产生更多类似表达,最终凝固成为语法构式,以“XX刺客”形式存在于汉语中。“XX刺客”代表的这类戏谑构式语言折射大众社会消费心理,暴露相关市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供需矛盾调节和市场合理化定价的隐性指向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语义是核心,语法结构有意义,语言基于使用"为研究基点,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准确性、流利性和思辨能力不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这三个基本特征能够被充分利用。准确性来源于对语言意义的领会与把握,需要强化概念和组织的输入;流利性来自于大量的固定表达式和表达方式的反复使用,以此弱化母语思维形成语言技能的自动化;强调英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总体来说,英语教学问题能够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找到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3+2"教学模式要求医学生前三年完成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科目后,进入临床医学院完成后两年的临床学习任务,包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学习.为顺应护理教学的新模式,作为高校附属医院需加强时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以临床教学为切入点,改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推进"3+2"模式下的护理教育.  相似文献   

19.
依据"的"出于"者"及袁毓林"谓词隐含"等理论,求证了"NP+的"的渊源历程和结构理据"NP+的"来源于"NP+者","NP+的"中隐含了"作、当"一类动词,它是"作/当+NP+的"的紧缩形式,其中"的"提取"(作/当)NP"的主语,这种"的"跟"VP+的"中的"的"是同一个名词化标记.从汉语的发展趋势看,"NP+者"演变为"NP+的"后,最终的结果将是名词化标记"的"的脱落.  相似文献   

20.
壮族历史文化与《壮学丛书》 --《壮学丛书》总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在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形成了以"那"(稻作)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以及以铜鼓为代表有青铜文化、以花山崖壁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鸡骨卜和"麽"为代表的原始宗教文化、以"三盖"说、万物"波乜"观为基础的朴素哲学思想和以"欢敢"(岩洞歌)、"欢娅圭"(蛙婆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下的发展时期,今桂东、桂东南、桂北的壮族先民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而今桂西南、桂西北及滇东、黔南地区的壮族及其先民则形成了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保持本民族语言本质一致性,利用汉字及其构字方法构造表达壮语音义的民族文字;吸收汉族宗教文化因素,形成了以"筛"为代表的信仰多神的民间宗教;以氏族部落"都老"制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延续;以民歌为主流和以歌圩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等.在今桂西地区,有不少汉人长期与壮族杂处而融入壮族之中.壮族文化与华南、东南亚及环太平地区诸民族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壮学是以壮族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为对象进行历史性、现实性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壮学丛书是以建立壮学体系以及促进壮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