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域都护府建立,“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宣告了西汉王朝正式统辖西域的开始。 西汉王朝以及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同样重要的唐王朝,都是我国古代繁荣昌盛的封建王朝。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化上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成就。这两个统一繁盛的封建王朝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固然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开展的结果,但其有着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因素。就以对西域的统辖治理来说,也是由于当时施行了比较确当的民族政策,激发和增强了合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使我国西北边境稳定,  相似文献   

2.
西汉作为中原王朝对西域管辖经营的开端,对于西域的经营和政策得失一向受后人关注。尤其是汉武帝对民族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民族治理的政策思想,制定并实行了许多切合实际、收效较好的民族治理政策。本文就汉武帝时期与乌孙的和亲为出发点,探讨汉武帝在西域所施行的民族政策。例如对西域实行和亲友好、从其国俗、屯垦戍边、宽抚厚禄、自治等民族政策,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西域各国归附中原西汉王朝,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些经验即便是今天仍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探险家看重振丝绸之路文/邹南广袤的中亚细亚在千年以前曾经有全球唯一最繁忙的贸易流贯穿全境,沟通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与地中海东岸国家的交流,其作用和地位远远凌驾于今日欧洲阿姆斯特丹与北美纽约之间的航线之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丝绸之路被戈壁和黄沙埋入历史...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剿匪斗争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 2 0世纪 5 0年代初期新疆剿匪斗争中我党的民族政策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当时新疆的匪患主要是一些封建牧主、部落头人 ,他们胁迫许多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 ,利用宗教作为掩护 ,具有很强的蒙蔽性。人民解放军在剿匪斗争中 ,根据新疆匪患的特点 ,正确运用党的民族政策 ,使剿匪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并为党在新疆实行一系列社会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太宗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中,妥善处理北疆的突厥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太宗在逐个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同时,对突厥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解决了唐初的突厥问题,从而安定了北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突厥人民和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要介绍党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基础上 ,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的科技与教育政策、宗教政策等方面 ,论述了党和政府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有关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日本学者庄司博史先生寄给贾晞儒同志的一篇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论文,我们读后觉得有必要介绍给我国民族工作者和从事民族研究的同志们,特翻译出来予以发表。由于作者是一位外国朋友,尽管掌握大量的材料,总会在材料的取舍和观点等方面与我们不一定相同,不过从中所以看到国外学者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关注和国外研究状况,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的民族政策与西汉时期的民族政策相比,不仅南北不同,而且对北方地区的南匈奴、西羌和西域诸国的政策也不一样。对南匈奴实际上是实行"以退为进"的策略,其结果是既把南匈奴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保证北部边疆的长期稳定与安宁,从而腾出手来加强对南方各族的统治。东汉王朝之所以能够从容地徙羌于内地,对他们实行郡县统治,而当羌人发动起义时,亦能毫无顾忌地对他们进行镇压与屠杀,同样是由于东汉王朝较好地解决了匈奴问题,排除了后顾之忧所致。  相似文献   

9.
巴基斯坦自从诞生以来所蒙受的对地区差别和由此而产生的民族矛盾的无能为力之苦也许是很少有的。从1947年分治到1971年国家肢解,巴基斯坦一直是旁遮普和孟加拉民族主义进行较量的战场。的确,这种冲突的结果——1971年的内战和孟加拉国的诞生——是二十世纪成功的脱离主义运动的唯一例子。很不吉祥的是,在过去10年中,地方主义的幽灵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脱离主义的感情已为日益不满的帕坦族、俾路支族和信德族领袖们表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深入探讨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于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国家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受到多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制约。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以追求统一、和平、稳定为基本目标,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是历代中国民族政策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民族问题是解决得最好的。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体现在理念、政治参与模式、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语言文化权利保障范式、国家凝聚力与社会(民族)团结建设模式五大方面。这些优越性固然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结构和民族关系等国情因素密切相关,但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历史性的选择关联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2.
从体制、政策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的状况,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虽然这种状况的形成具有各方面的因素,并且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控制,任其发展,无疑会在经济、社  相似文献   

13.
从唐与吐谷浑的关系看唐对吐谷浑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奠定 ,唐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在继承前期的基础上又进行整合和总结 ,形成了“胡汉交融 ,思想开放 ,兼收并蓄 ,取精用宏”的文化开放心态。这可从唐对吐谷浑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4.
从赛典赤对云南的治策看蒙元的民族统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铁 《回族研究》2004,(2):35-39
赛典赤在云南的施政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蒙古族统治者进入中原后统治思想及治策的变化。从赛典赤对云南的施治可以看出 ,蒙元的民族统治政策的内容和影响十分复杂 ,既有“四等人制”下重点对汉族的压迫和防范 ,也有在信任边疆少数民族基础上形成的土官制度。就云南等南方边疆地区而言 ,蒙元民族统治政策的后一部分积极意义较为明显。因此 ,有必要对蒙元的民族统治政策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据《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耿恭疏勒之事”指的是东汉初年匈奴反叛汉廷,在天山以北的戊校尉所在地——金满城(今吉木萨尔县境内)戊校尉耿恭誓死保卫城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何志明 《回族研究》2006,(4):135-137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此过程中,对回族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回顾了延安时期的《回回民族问题提纲》和《回回民族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政策及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少数民族文字政策中,前章第二项对基本方针做了叙述。为了进行语言调查、对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改革不完备的民族文字,1950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设置了民族语言研究组。并在1951年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开发语言教材等为目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随着语言政策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把语言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组发展成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赵炳林 《民族学刊》2021,12(8):93-103, 130
唐朝时期的岭南是俚僚等百越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唐朝在消灭伪梁、伪楚两大割据政权和地方叛乱势力后,恢复了对岭南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唐朝在岭南推行了诸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屯耕、修浚交通水利设施、整饬外贸秩序等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整体开发和快速发展。唐代岭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岭北中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便在岭南地区,各区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