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记载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发展。民俗博物馆建设作为传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基于此,本文旨在简单介绍民俗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和功能,提出现阶段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展的困境,从而进一步提出促进民俗博物馆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促进文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与博物馆关系密切,双方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博物馆具有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优势,应很好地利用博物馆的优势为保存文化多样性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中,以社区博物馆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表现亮眼且成效显著。一方面,社区博物馆通过多元行动方的共同参与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社区博物馆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实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社区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能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度,进而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多方话语与诉求,社区博物馆成为人与文化、人与人之间互动交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文化的专门机构对如何尽可能原真性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览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以时间和空间维度作为考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陈展的时空布局进行时空延伸及时空压缩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文化的专门机构对如何尽可能原真性的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展览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以时间和空间维度作为考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陈展的时空布局进行时空延伸及时空压缩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旅游已是当下旅游业的一种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何在文化旅游中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具有时代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是以人为本,它着重强调的是以人为主要核心的相关的技术、经验及精神,它的主要特点是活态流变。以人为本,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重中之重,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瑰宝,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人为承载对象具有活化的显著特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需要典型的情动氛围。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和创新积极作用的分析阐述,结合"情动机制"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活化、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措施,对于新时代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让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十分有必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借助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与利用。而通过产业化模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就成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化视角下浦城剪纸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发展动态,而后提出了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具有时代传承意义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是以人为本,它着重强调的是以人为主要核心的相关的技术、经验及精神,它的主要特点是活态流变.以人为本,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重中之重,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艾菊红 《民族学刊》2020,11(3):54-63, 133-134
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思路,代之以区域性的文化空间为单位来进行思考,使这三种模式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文化空间的大环境当中互相促进,从而使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处在完整的活态“文化场”中。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质,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价值观、发展观等核心的价值。通过对维吾尔族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与探究,分析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当地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得出了维吾尔族核心文化价值里追求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质,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价值观、发展观等核心的价值。通过对维吾尔族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索与探究,分析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构建当地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得出了维吾尔族核心文化价值里追求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石林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石林旅游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内容的变化,推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让世界上各个国家加强文化保护有了更有效手段。我国要注重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作用,为传统非遗文化项目提供有力保护,加快文化的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探索与分析,尤其是要注重引入数字化保护方法。本文首先简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发挥出数字化保护措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应加强对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而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地联系起来成为当前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