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山水绘画是继五代以来中国山水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而元代山水画在经过唐宋几百年的发展后,以一种继承与创新的方式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朝代交替之际和元代,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出现了许多风格独特、优秀的画家。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作品一直为后人所学习和称赞。本文将以王蒙的密体山水为论点,从对王蒙山水作品的解读分析、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方面,论述王蒙密体山水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童莹 《回族研究》2011,(3):59-63
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王维以独具神韵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被后世画家尊崇为一代宗师.后世学者认为,王维在绘画领域的历史地位,实际上比他在诗歌领域的地位更高.王维"空灵淡远"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到中唐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细读这位一代宗师的水墨山水画精品,人们禁不住为其中不尽的诗歌之美所吸引,为其中幽远玄妙的禅味所陶醉.  相似文献   

4.
17至19世纪是藏传佛教绘画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格鲁派在全藏区取得政教领袖地位,格鲁派寺院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大规模的寺院兴建和扩建给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全面繁兴的发展阶段.一时大师辈出,画风迥异,他们在前代画派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藏传佛教绘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对当时流行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进行了分析,从而大致梳理出17至19世纪藏传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绘画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及陈淳前期与后期的艺术作品,来分析陈淳花鸟画艺术特色形成的前因后果.陈淳师承沈周、文徵明学习意笔写意花鸟画,取其元人墨花画法的文人画笔墨精神,一花半叶,淋漓疏爽,诗、书、画三绝,气韵生动情逸.他生性疏旷,无意官场,潜心艺文,读书玩古,称为逸士,这些都对他的绘画风格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淳的艺术特色及其性格在明代画坛十分突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亦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社会化和客观化的个性风格鲜明的画家.  相似文献   

6.
徐渭作为大写意花鸟的主要代表人物,一改明代以前的花鸟风格,开创了明代花鸟画大写意绘画新风,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种类。徐渭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其身上体现了16世纪中晚期的时代精神和特定的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徐渭的大写意花鸟作品体现出对人类生命意义的终极美学追求:对真、善、美的探寻,具有美的永恒的价值。同时,他独特的艺术思想在他的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笔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徐渭作为大写意花鸟的标志性人物,应学习其大胆,并且勇于创新的一面,不断使中国画的内容愈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晚明(1506-1644)是一个动荡畸变的时代,市民阶层崛起,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处于转型中,时代审美由艺术审美走向生活审美,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尊重自我性灵的实现。在思想领域中也出现了很多解放潮流(以李贽哲学为标志),极大地刺激了思想界和艺术界,导致晚明绘画作品极具原创力,风格多样,以追求尚奇、狂放、荒怪品味为主的"狂怪"画风在明末金陵文士的圈子中盛行起来。"狂",即狂放不羁(以徐渭为代表);"怪",即奇诞荒怪(以陈洪绶为代表),晚明"狂怪"画风所彰显的艺术精神走向对个人精神的崇尚与张扬,显示出艺术革新与自由独创的精神面貌和对教条思想观念的强烈批判;晚明画家在艺术活动中所彰显的潇洒恣肆的狂态真性,在荒诞中对生命和永恒的不断思考,游戏自在的"意在身先"和对"丑"的审美秩序的探索,无一不表达了他们对道禅思想与心学思想的推崇和内心中对艺术真性、生命真实与心灵空明的追求,也正是这些观念彰显出晚明"狂怪"画风的独特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画界还封为圭臬。其实董其昌以"南宗"含蓄的笔墨创出"北宗"简明的画风,已经是开了现代绘画的先河。而石涛睥睨陈法,法古而不泥古,向现代绘画更进一步。他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重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开创了清代中国绘画的新局面,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文将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身世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感悟的艺术渊源出发,探寻其个性特质及艺术理论客观内涵。  相似文献   

10.
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画界还封为圭臬.其实董其昌以"南宗"含蓄的笔墨创出"北宗"简明的画风,已经是开了现代绘画的先河.而石涛睥睨陈法,法古而不泥古,向现代绘画更进一步.他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重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开创了清代中国绘画的新局面,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文将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身世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感悟的艺术渊源出发,探寻其个性特质及艺术理论客观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透过周去非《岭外代答》可以体察到南宋时期广西对外贸易的繁荣。究其原因,则与周去非所处乾淳时期朝廷对海外贸易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广西管理与开发程度加强的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乾淳时期,宋孝宗调整了对内、对外的政治、经济政策,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兴盛。周去非将这一时期广西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记载在了其所著《岭外代答》中,体现了“乾淳之治”时代背景对地方笔记内容新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以创作西部山水题材见长的青年画家,包少茂有着跟唐代边塞诗人类似的情愫和情思,其具有雄浑而疑重、苍凉而凄美等美学特征的西部山水作品,透出沧桑与悲壮、豪放与雄健的精神气息,不仅饱含诗情,而且洋溢着浓浓的西部意趣,读之令人遐想,难以释怀。西部山水,大有可观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大师。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宋代的巨然、范宽、郭熙、李唐,元代的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  相似文献   

13.
钟子寅 《中国藏学》2013,(1):164-172,201
文章讨论甘肃永登鲁土司所属的显教寺天顶所发现的一组唐卡组画(现藏永登县博物馆).透过此组组画与其他永登寺院遗存,文章建立起该地区藏传佛教绘画的风格发展序列.首先透过藏文编号与风格,重建了该组组画的配置,并界定了其外围作品群;接着透过风格与教法史等证据,将组画的年代订为17世纪下半叶;最后,透过考证其中一尊祖师像为五世达赖喇嘛,将此组作品放在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赴北京的历史与文化脉络中.  相似文献   

14.
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竹简属于西汉早期简牍墨迹,由于汉初文字属于隶体形成的过渡时期,尚未形成成熟和较为统一的书写习惯,呈现出不同风格。本文对其中《日书》与《律令》的书写风格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阐释二者在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而还原隶书在汉初的真实面貌,以期更好地理解隶书发展之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金代红绿彩瓷器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它的出现在我国彩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金代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形成一方面与金代稳定、繁荣,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女真文化中潜在的生命意识和中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很深的联系,抑或可以说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促成了金代红绿彩瓷器这一独特彩瓷品种的产生。金代红绿彩瓷器产生之后,釉彩装饰风格从初期的精雕细琢,到不拘一格再到简约、粗放的过程,其中,金章宗泰和年间是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顶峰,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