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渊源不同导致民族语言表达有较多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在特定的词汇中体现出不同的表达。立足于汉维语独有的文化特点,从汉维文化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域、习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异同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探讨,可以为汉维双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美的小说文本"。它向读者展示了湖南古香古色的小镇中的和谐生活状态,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则一直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关注,但大多为英译本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翻译方法为切入点,研究维译本《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译者是否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上最大程度的相似,从而为提高汉维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维民族文化上的交流与交融。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但这种转换并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材料的转换。因为任何语言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他们感知、理解世界的一种样式。因此翻译任何作品,都不能离开对两种语言(即翻译语言与被翻译语言)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洞察。就汉藏语而言,尽管它们属于同一语系,但由于二者形成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物质生活条件不尽相同,对于同一种思想、同一类事物,不论在表述方式上,还是在语言结构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比喻语的翻译,必须参照被翻译语言作品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及文化背景,从翻译语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新闻翻译中某些惯用词句简练而有力地传递了新闻内容,汉维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不断转换汉维两种思维模式,克服两种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掌握基本新闻翻译原则及技巧,灵活巧妙地运用新闻翻译技巧及策略,以适当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耐读性.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抒发乡土气息的中篇小说,被译成多种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翻译学发展至今,交叉学科已成为潮流,生态翻译学也同样给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力量。然而,学者们大多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对英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本文则选取《边城》的维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中的"三维转换"为基点,解析维译本《边城》中的再现,且重点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去分析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维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借生态翻译学理论打开汉维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对更好地传播汉维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对汉维互译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8.
翻译工作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演绎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传播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送带,能够让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翻译是一项复杂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翻译的技巧与方式更能体现出翻译者的文化素养和水平。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变和表达方式的转换,更是一种科学、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一观点已经被美国著名翻译家所认可。创造性是翻译的灵魂,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翻译创造论是翻译者一直追求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体是考察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经过前期对期刊网查询,发现维吾尔语中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对于表示人称代词的词汇中汉维之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总体而言,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汉英语言之间的较多,对于汉维之间的介词翻译或研究就比较少了,因此,本文主要对《牧人出生的君王》这部作品的维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进行归纳并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的方式、方法、翻译技巧等,并通过此论文的撰写强化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最终揭示汉维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工作在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之间演绎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传播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送带,能够让不同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翻译是一项复杂并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翻译的技巧与方式更能体现出翻译者的文化素养和水平.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变和表达方式的转换,更是一种科学、艺术的表现手法,这一观点已经被美国著名翻译家所认可.创造性是翻译的灵魂,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可以翻译成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翻译创造论是翻译者一直追求的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由此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语义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网络词汇的泛化,网络习语的流行,网络语言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网络语言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旋律,同时又反映出网络文化内涵。在时代和网络的双重作用下维吾尔网络也在快速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的网络词汇,也借入了大量的汉语网络词汇。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下来探讨汉维网络词汇的翻译,认为网络词汇汉维翻译应以目的论为依据,以翻译目的为最高法则,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沟通交流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翻译离不开语言的转换,但远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本文初步探讨了翻译的文化现象。本文谈到了以往“翻译”定义中缺少文化的体现。列举一些词、词组、句子,通过英汉对比来探讨它们中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论述了语言中所含的文化现象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汉习语的修辞方式是英汉两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和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基于英汉民族多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习语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确切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更要体现原语强烈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较深的对英汉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比较分析两个民族的异同,从而更加准确、灵活地进行翻译.本文通过英汉修辞中的比喻来分析对比英汉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语言经济性原则是语言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变革性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将语言经济性原则运用在汉维翻译中,能更方便高效的促进交流.本文旨在分析语言经济性原则在汉维翻译中的运用,找出其存在的特点.为使其特点分析的更为透彻,本文仅从句子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藏族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被国内外众多的学者所青睐,最重要的是它通过翻译的手段,沟通了各种不同语言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随着藏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藏族的翻译体系也就逐步形成,而且日趋成熟并确立了本民族风格的翻译理论体系,在民族译坛中独树一帜。藏族文化是一种以苯教文化为基础,佛教哲学为指导并吸收了部分汉族及其它民族的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成体系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藏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翻  相似文献   

18.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英汉习语的翻译.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 "效果对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9.
清代翻译政策是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语言或政治政策.随着清代翻译政策的施行,翻译人才日渐增多;翻译种类呈现多样化,既注重儒家经典、宗教经典的翻译,还涉及军事、科技、小说等类的译著.清代翻译政策有效地配合了清代统治者对整个国家的管理和统治,也丰富了各民族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民族事务翻译人才是我国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生产力。翻译人才从高等院校毕业进入从事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机构之后,还不能适应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需要。翻译组织必须不断地对民族事务翻译人才进行持续的在岗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翻译技能是一种隐性知识,共享难度大。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合理安排译员配置、让客户参与翻译活动来实现隐性知识共享,以实现对翻译人才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